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实现磁流变缓冲器多维灵活可调的阻尼输出,设计多阶并联式线圈结构的磁流变缓冲器,并以火炮后坐缓冲为研究背景,讨论该新型缓冲器动态特性.利用各线圈可独立加载控制特点,对不同工作线圈、电流组合加载及各线圈延时加载进行冲击试验,分别分析磁流变效应在几何维度、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对缓冲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并联式磁流变缓冲器的优势.结合后坐缓冲模型及冲击试验结果,分析缓冲器在火炮后坐缓冲的可控性.研究表明:多阶并联式磁流变缓冲器可以通过改变几何维度及时间维度上电流加载实现多变的阻尼特性输出,然而由于缓冲器结构未能优化设计,导致缓冲器的可调系数不高,当最大后坐速度小于2.16m/s时可以实现部分后坐输出理想阻尼力.  相似文献   

2.
以包钢高炉布袋除尘灰、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铝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Ca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利用DSC,SEM等方法对该玻璃体系进行测试,探讨了微晶玻璃中布袋除尘灰含量对晶化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布袋除尘灰含量的利用率可达到50%.本研究为包钢高炉布袋除尘灰综合利用提供了途径,并有效地解决了环境污染和占地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磁流变液变阻尼和磁流变弹性体变刚度特点,结合飞机起落架的工作情况,提出了可应用于飞机着陆缓冲系统的磁流变变刚度变阻尼缓冲器结构方案,建立了其变刚度变阻尼控制模型.针对飞机缓冲着陆动力学过程不连续,设计了加速度反馈和LQG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研究了缓冲器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磁流变自适应变刚度变阻尼缓冲系统,能在不增加缓冲器行程的情况下,降低着陆时的冲击载荷,提高滑行阶段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电袋复合除尘器的机理,及其在电力行业的研究与应用.这种新的除尘方式综合了电除尘和布袋除尘的收尘优点,将两种成熟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通过前级电场捕集大量粉尘和后级布袋除尘捕集细微粉尘,实现了电除尘和布袋除尘的有机结合,是除尘机理和方式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对接机构缓冲系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带周边式对接机构的航天器在对接捕获过程中的缓冲动力学行为。根据缓冲器等效撞击模型,在几种不同工况下,给出了等效质量的确定方法,从而提出了缓冲系统参数的计算方法。最后,用简化的对接动力学模型计算出一些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口径狙击步枪发射时后坐力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减小后坐力的液气缓冲器.基于液气缓冲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适合于步枪的阀门式液气缓冲器的总体方案.在分析缓冲作用力对射击精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液气缓冲器缓冲时机的规划方案,规划了后坐阻力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液气缓冲器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实例.结果表明:阀门式液气缓冲器原理可行、结构紧凑、缓冲效果好,可以大幅度减小大口径狙击步枪发射时的后坐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弹簧缓冲器工作原理及其在光电跟踪设备中的实际作用。建立了光电跟踪设备中冲击载荷的力学模型,并详细论述了光电跟踪设备中弹簧缓冲限位器的弹簧参数计算方法,为研制该类缓冲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静电布袋复合除尘器的技术经济特点,分别探讨了烟气干法脱硫对静电布袋布袋除尘单元与复合除尘器电除尘单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液压缓冲器是一种常见的缓冲器。采用单一阻尼孔式液压缸,当缓冲负载变化时,缓冲效果并不理想。设计了一种复合液压缸,使缓冲阶段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实行固定节流口缓冲,使运动部件的速度和缓冲压力迅速下降;第二阶段实行可变节渡口缓冲,使缓冲压力大致恒定,同时可实现较高精度的缓冲定位。  相似文献   

10.
高炉煤气布袋除尘的机理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炉煤气用布袋除尘技术已成为高炉煤气除尘的发展趋势.本文探讨了其除尘机理;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影响除尘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除尘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过热蒸汽袋式除尘器是以过热蒸汽为动力的过热蒸汽气流磨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的FLUENT工具模拟及评价了按照传统方法设计的过热蒸汽袋式除尘器,通过对滤袋间隙气流、温度场、压力场的分析显示,按照传统的设计方法模拟设计的过热蒸汽袋式除尘器流场分布均匀,能满足设备运行要求,相关参数可为设备改进及工业放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除尘器内部流场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滤袋寿命和除尘效率. 针对布袋除尘器内部流场分布不均和滤袋底部含尘气流流速过高等问题,本文拟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除尘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环形滤袋和5块水平导流板布置方案可以很好地改善除尘器内部流场的均匀性,同时显著降低了颗粒群冲击滤袋底部的强烈程度,为该布袋除尘器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实验及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不同进风形式、不同入口风速条件下袋式除尘器各布袋的气流分布及阻力特性进行测试和数值计算,得到不同进风形式下袋式除尘器的流量分配系数、除尘器内的速度场、压力场及压力损失;将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实验测试选择合理的多孔跳跃介质参数,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和实验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压损误差值在2%以内;进风方式对袋式除尘器的气流分布及压力损失产生较大影响,进口位于袋式除尘器下部时,通过各布袋的流量分配更加均匀,其综合流量不均幅值仅为0.025 2,远远小于进口位于除尘器的中部和上部时的值;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随进口位置的升高而增加,在入口风速为15.26 m/s时,下进口位置袋式除尘器阻力比上进风阻力低40 Pa,减幅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 S K B新型立窑袋式除尘器的特点,与其它型号立窑袋式除尘器的差别。探讨了“清灰与净气共用通道”的设计对立窑袋式除尘器的占地空间及滤袋寿命的影响。该新型立窑袋式除尘器的设备投资比其它型号立窑除尘设备低20% 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取代进口液态树脂过滤袋开发了专用滤材,其工艺过程为:开松-梳理-交叉铺网-杂乱处理-针利-烧毛.经测试,该滤材制成的滤袋可满足生产要求,过滤性能优于进口滤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实际控制要求,选用三菱的控制器,通过触摸屏进行人机对话,光电传感器对卷膜的位置进行识别,完成了硬件系统和软件平台的搭建。实践证明,采用该控制方案,性能安全可靠,降低了生产成本,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缓冲袋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新型立窑袋式除尘器,探讨了滤袋阻力与过滤风速,粉尘堆集量的关系。着重研究了二维滤料尘桥及粉尘过滤层的建立。首次提出“组合清灰状态”概念。  相似文献   

18.
清灰是袋式除尘器的过滤再生循环过程,而喷吹管作为脉冲清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各个喷嘴流量及流场分布特性直接影响清灰性能。针对清灰过程喷吹时间短、速度变化快的特点,建立了喷吹管的非稳态流场理论模型,对2种喷嘴结构类型的喷吹管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得到并分析了其喷嘴出口质量流量分布情况、出口速度时间曲线及静压分带隋况,为袋式除尘器清灰系统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于Dymola仿真平台,建立了跨临界CO_2热泵储能系统动态模型,模拟研究了系统中储能水箱几何尺寸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比对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借助MATLAB优化工具箱,优化储能水箱的内部结构,优化后热分层系数提高了2.95%。在Dymola中建立优化后的热分层水箱模型,然后通过Dymola建立的热泵储能动态模型对储能水箱尺寸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总性能系数提高了3.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