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依托广州市某安置房项目规划和建设建筑废弃物回收处理生产线,并根据拟接收项目的特点,制订该生产线的设计方案。该生产线通过应用干分类自动化筛分系统,对比纯人工分拣而言,能够实现建筑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分选,在分选完毕后,结合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再生产品的工艺要求,可实现高值化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广东建材》2014,(2):2-2
四区先行先试,再生率将高达95% 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工作将正式拉开序幕。最近从广州市建委获悉,通过公开招标,广州市首次确定了4家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投资主体,在天河、白云、番禺和萝岗四区先行先试,再生率将高达95%。去年6月,广州市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方案》,方案中广州将建立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加大对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建筑垃圾成分复杂,其中泥土、织物、钢筋、木材、有机物等含量较高的特点,设计中结合原料成分及建设场地,设置了破碎前预处理+破碎后人工分拣+水力浮选+轻物质分离的工艺,以确保除净各种杂质。分拣出的废弃物分类放置、专门处理,把每种废弃物均转化成可利用的资源,设置了再生混凝土搅拌楼、再生制砖、再生水稳材料等产品链,实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再生制品的有机循环,可作为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对建筑废弃物的来源及组成成分、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后,提出对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有利于拓宽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品种,提高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同时提出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处理,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建胡过程中的处理模式,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零外运",有利于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在提高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方面政府的政策引导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2月14日从广州市建委获悉,广州市通过公开招标首次确定4家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投资主体,将分别在天河(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白云(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番禺(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和萝岗区(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建设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每年可处理建筑废弃物400万吨,再生利用率95%以上,产品主要为再生粗(细)骨料,经二次加工可生产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  相似文献   

6.
首次将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应用于基坑狭窄区域回填,并采用振动水密法基坑回填施工技术,取得了圆满成功,分层厚度突破了规范要求,密实度达到了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对于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的应用以及指导狭窄区域基坑回填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而衍生的材料与能源消耗和浪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尝试从降低建筑废弃物产生、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证再生产品符合循环要求、分类处置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选择正确的建筑废弃物处理设备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建筑可循环利用材料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化是解决现代城市大量建筑废弃物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生产线,研制中高端再生混凝土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一方面可解决日益增多的建筑废弃物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混凝土制品的原材料匮乏问题。目前,浙江省已建立多条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线,生产的再生混凝土产品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产品质量得到各方的认可,可供相关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9.
由河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南京市废弃物管理处和南京都市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发公司合作开发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加工成二灰结石作为市政道路基层材料”项目,近日通过工程试验。这一成果,使得长期以来只能填埋处理的废弃建筑混凝土,在通往循环利用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填埋建筑垃圾带来诸多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不断的拆旧建新,带来了大量建筑垃圾。据了解,不仅老建筑、道路和桥梁的拆迁改造产生建筑垃圾,在房屋新建过程中,其地下室基坑支护及建筑桩基工程,同样也会产生许多废弃混凝土和渣土等建筑垃圾。  相似文献   

10.
在两个实验性项目中,将建筑立面改造产生的陶瓷饰面砖混合废料回收后,加工制成再生骨料,结合技术创新和设备改良,分别备制纤维增强混凝土墙板和空心混凝土砌块。通过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估,探讨建筑废弃材料再生循环利用的适宜途径。应考虑材料生命周期,用长远眼光实现材料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1.
建筑废弃物是可以合理循环利用的一种资源,作者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建筑废弃物利用进行研发,实践及时间证明,用城市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骨料及用其制成的混凝土制品,应用在建筑上是可行的.本文就已经通过鉴定的建筑废弃物利用工艺及制品作介绍,并对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作阐述.  相似文献   

12.
砖混废弃物在建筑垃圾中占比较高,砖混建筑废弃物因其成分复杂以及材料强度较低等缺陷,使其难以充分回收利用。为此,提出一种以砖混建筑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破碎、分选等预处理,掺入适量水泥和添加剂等混合搅拌,经加压压制成型和养护得到再生砖的工艺,所制得的再生砖抗压强度符合《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CJ/T 400-2012)标准强度等级MU15技术要求,从而实现对砖混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再生砖工艺在达到有效回收利用砖混废弃物改善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广州大桥扩宽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废弃物的"零排放"目标,展示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与管理新模式,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将建筑废弃物用于包括路基回填、路面基(垫)层、CFG桩等6个再生项目中,总计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30 000 m~3。实现项目施工现场资源的充分再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对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扩宽工程的"绿色施工",为广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广州市节能墙革办组织召开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座谈会。今年,广州市被住建部列入"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会议对相关文件精神进行宣贯。同时,邀请业内专家对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解读。会议动员新墙材企业积极利用试点契机,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利用建筑废弃物中的废混凝土和废砖等主要无机硬质组分,通过资源化再生加工成废混凝土再生原料、废砖再生原料,以此为原料生产符合行业标准的发泡混凝土砌块。从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介绍了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原料生产发泡混凝土砌块的产品性能及其生产技术。研究表明,建筑废弃物再生原料利用率可达40%以上,且生产的B07级、B08级再生原料发泡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可分别达到JC/T 1062—2007《泡沫混凝土砌块》规定的A3.5级、A5.0级,其他性能均能满足该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外运、填埋和露天堆放等方式是我国建筑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手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技术手段较单一、相关工程应用案例较少,使得建筑废弃物利用率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控制建筑废弃物的排放量。依托广州南沙庆盛安置配套工程,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方式、工艺流程、应用场景、主要技术措施和再生骨料配比等展开探讨,旨在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建筑垃圾排放量的逐渐增加,直接导致大量空间被垃圾占据。就全国而言,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垃圾堆存侵占的土地面积多达5亿多平方米,直接影响了城市景观。将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经过专业处理后制成再生骨料,进而配制成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到实际的建设工程中,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及其重大的意义。例如:妥善的解决了大量建筑垃圾的处理安置问题,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大力开采,保护了自然环境,改善了居住环境,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可大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生骨料中的砖块部分具有吸水率大、压碎指标大、强度低等很多特点,是再生骨料中最脆弱的部分,充分了解研究再生骨料中砖块的特性以及再生骨料中砖块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作用,以便促进再生骨料的有效利用,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建筑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十多年前德国的碎旧建筑材料再生利用率就达到了60%,建筑工地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也达到40%,道路开挖废弃物再生利用率则高达90%。美国的建筑废弃物100%得到了综合利用。日本资源相对匮乏,政府十分重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日本在住宅小区改造过程中,已能实现建筑废弃物就地全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外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以及产业发展状况,从政策、管理、经济、技术和心理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国内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和行业发展状况,认为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仍处于探索中,行业发展仍处于培育阶段,需要继续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和技术规范,对产业发展合理规划,提高专业化程度以及加强技术研发,以促进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这个处理站每小时可处理50吨建筑废弃物。经过这个处理站回收处理后,建筑垃圾利用率可达90%。"投资建设该处理站的吉林省乾旭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明臣说。据介绍,这个处理站是吉林省首座移动式建筑废弃物处理站,它能够使建筑废弃物真正实现资源化、再生化、减量化,节约了天然资源。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及拆除工程现场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经移动式建筑废弃物处理站分拣、剔除或粉碎后,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