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凌云 《门窗》2012,(10):197+200
节约用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特别要在全民中做好宣传,教育每个人都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科学用水,自觉节水,达到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所以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本文浅谈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是普通居民应该有节水的意识,并提出减少热水系统的无效冷水量的措施及一水多用、中水回用。  相似文献   

2.
建筑内部水资源的消耗量是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应采取先进的技术保障措施,并依靠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内部水资源的浪费形式分析,探讨了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中水资源的节约途径,并对建筑内部节水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建筑生活用水约占城市用水总量的60%,建筑节水对节约水资源、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模块化排水及户内中水集成系统技术集卫生间同层排水和户内中水冲厕系统于一体,采用单户分质分级排水处理工艺,水质安全可靠,节水效率高达生活用水总量的30%,入住即通,是建筑排水节水领域的创新技术,填补了我国户内再生水处理和无管网回用的空白。该技术已被列入《北京市绿色建筑适用技术推广目录(2014)》和《北京市新农村住宅建设适用技术(建材)推广目录》,并被多个城市列为节水减排重要措施予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3)
<正>1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1.1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健全取水计量、水质监测和供用耗排监控体系。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实施引调水工程要先评估节水潜力,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健全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原州区政府对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3)
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因此我国水资源处于短缺状态。众多高校、企业的生活用水都是一次直接排掉,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介绍的新型节水装置将生活用水进行处理、收集及二次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关注热点问题,快速城镇化导致生活用水需求剧增,亟需开发新型实用节水技术。为解决城镇生活用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提出了城镇生活节水"5R"技术体系,一是开发超低用水量的真空便器、无水气冲便器、智能计量沐浴系统等节水器具并推广使用,实现用水量减少(Reduce);二是采用污水源分离系统,实现黑水的能量回收和灰水资源的多用途回用(Resource,Recycle);三是开发雨水收集、处理和贮存技术体系,实现水资源回收(Recover);四是对原城镇排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出水与中水进行水质调控,提出保证不同用水水质的安全回用(Reuse)技术。对以上技术进行集成与综合节水定量评价,形成节水综合管理和决策系统("5R"技术体系),以期解决城镇生活用水多水源多用户的水量平衡和水质转化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比国内外节水用水器具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常见节水用水器具的类型、性能和节水效果,并针对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必须从技术上不断提高节水用水器具的性能,降低成本,推广普及节水用水器具,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北京市用水构成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北京市生活用水量及其占全市用水总量的比例将呈刚性增长,是节水重点。在生活用水中,公共生活用水超过半数,着重分析了机关、医院、学校、宾馆的用水构成、用水影响因素和相应的用水量。据此分析了北京市公共生活行业节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推广节水技术与器具、加强节水科研、推动非传统水资源利用、进行信息化建设、加强节水宣传等节水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历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节水器具使用情况,并对北京市节水器具推广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完善政策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节水宣传工作,加大乡镇地区节水器具换装投入以及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器具。宣传、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使居民在不影响正常、合理用水的前提下,做到节约水资源,对促进我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每个人的用水方式和节水意识都会对自来水的发展产生影响。然而目前对公众的节水意识分析是有喜有忧,喜的是社会公众越来越关心、重视水的问题,水资源缺乏问题成为城市居民关注的焦点;忧的是公众有关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因而影响了节水意识的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水资源相对缺乏,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保护、节约水资源是实现当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之一。近年来,我国城镇用水形势严峻,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为缓解这一情况,国家一方面加强了宏观调控,如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旨在解决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另一方面,各城镇陆续兴建污水处理厂大力整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开源节流。然而,在调水、节水工作逐步推进的同时,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越来越让人痛心。  相似文献   

12.
史家小学今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建筑节水创新专项奖二等奖”。该建筑在绿色方面的特点:1、节水。节水是史家小学绿色建筑的重点和亮点,在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采取了中水处理和回用、雨水回渗和回用、分质供水、梯级用水和循环用水等有效措施,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中人们对水的需求和依赖已越来越大 ,节水问题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有限的水资源在利用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即浪费和未利用。本文介绍的节水设计 ,以充分利用雨水和减少生活用水为目的 ,结合建筑和结构设计来考虑拦蓄雨水 ,按水质的不同 ,分类利用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城市园林绿化的节水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十分紧张。一些大中城市用水告急 ,10 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被迫限时限量用水。面对严峻的形势 ,我们必须树立牢固的节水意识。这里仅从四个方面谈谈城市园林绿化的节水问题。一、植物材料的选择植物材料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 ,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前提下 ,植物材料的选择是节水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绿地草坪来说 ,一段时间以来 ,许多城市大力发展冷季型草 ,的确 ,冷季型草有绿期长、品种多等许多优点 ,但冷季型草在养护过程中 ,水量消耗太大…  相似文献   

15.
在乡镇建筑的绿色建筑低技术的开发应用中,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必将成为不可忽视的重点。针对绿建给排水设计出现的与原设计衔接不够、设计内容表达重点不突出、节水方式设计内容不完善、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结合湖南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情况,对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合理设置节水供水方式,突出节水内容表达,充分利用雨水非传统水源用于生活杂用水,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呈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室内完成的。据资料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节水成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制定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  相似文献   

17.
对福州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提高全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制定合理水价体系,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推广普及使用节水器具等是现阶段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节水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便器是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小便器用水,对节约居民生活用水有很大意义。在对便器作了相关资料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浅谈卫生器具的节水性能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程升群  张纪兵 《建筑知识》2013,(9):146-146,16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水量和水质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同时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水不受到破坏,并能形成良性的水质、水量再生循环,也已经成为政府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一切都给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而目前节水最关键的并不是节水技术,而是人们的节水意识和用水习惯。因此,应倡导人们将淡水资源当做一种珍稀资源,合理使用,呼吁全民节水。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积极创建"节水意识强、节水制度完备、节水器具普及、节水标准先进、监控管理严格"的节水型机关,坚持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综合集成各项节水措施,强化用水过程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注重科普宣传,探索可向社会复制推广的节水机关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