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特性及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垃圾焚烧由于具有减容减重比大、处理速度快、回收能源及占用土地面积小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然而垃圾焚烧也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如重金属、二恶英等物质的排放。阐述了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分布特性,并对影响重金属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排放的控制、减轻垃圾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提供了必要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生活垃圾中典型的组分进行了重金屑含量分析,并模拟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构成,在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了焚烧温度、垃圾含氯量、水分变化在焚烧过程中对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焚烧温度提高使重金属的蒸发量增加;且垃圾组分中氯含量增加同样也会使重金属蒸发量增加,尤其是对于沸点较低的重金属,如Hg、Cd、Pb、Zn等;而垃圾中水分的变化对重金属蒸发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垃圾焚烧中硫化合物对重金属Cd迁移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管式炉模拟垃圾焚烧研究垃圾中不同硫化合物、焚烧温度、Cd初始浓度以及垃圾焚烧停留时间对Cd迁移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合物种类、焚烧温度以及Cd初始浓度对Cd的迁移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氧化性气氛下S和Na2S更易使Cd在底渣中分布,Na2 SO3和Na2 SO4更易使Cd在飞灰中分布;硫化合物对Cd的挥发性影响能力大小依次为Na2S相似文献   

4.
对垃圾焚烧产生污染物进行分析,并对垃圾焚烧尾气处理方法的介绍,综合考虑采取MHGT法及一些措施有效除去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物质。  相似文献   

5.
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稳定化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处理为目标,分析了目前国际上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各种方法,为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理和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垃圾焚烧过程中NaCl的迁移和转化,在管式炉中进行了模拟垃圾焚烧实验,结合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和热力学平衡模拟计算,分析了温度、停留时间、烟气中的水分和S等对氯化钠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能促进NaCl蒸发和分解,从而增加氯在飞灰和烟气中的分布。在1000℃时焚烧12min后NaCl的迁移分布趋于稳定。SEM-EDS结果显示,800℃时NaCl以不规则的形态聚集在底渣基体表面;而1000℃时氯在底渣中扩散均匀,形成了半球状位错结构,飞灰中的氯为亚微米精细结构。热力学平衡计算表明,酸性氧化物Al2O3、SiO2与Na有很强的亲和力,能促进NaCl氧化分解生成HCl。烟气中的水分对Cl的迁移没有显著影响,水解的反应不易发生。烟气中的SO2和SO3能与NaCl反应生成Na2SO4促进其分解,且随温度降低促进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垃圾焚烧中污染物生成与受热面腐蚀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焚烧法因在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方面最快捷、最有效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垃圾组分复杂多变,尤其是垃圾中含氯物质的存在,使得焚烧中污染物的生成与金属受热面的腐蚀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垃圾梦烧中污染物的生成与受热面的腐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并提出了可供实际应用的具体预防措施,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行设计的0.2MW旋风熔融炉研究了不同氧化物(CaO、SiO2和MgO)对焚烧飞灰熔融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aO掺杂量为5%时可抑制熔融过程中重金属的排放;SiO2和MgO的掺杂有利于重金属向熔渣中迁移。烟气中As、Cd、Zn、Pb的比例随SiO2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少,而Cu、Co、Mn的在熔渣中的比例显著提高。烟气中重金属含量随着MgO掺杂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10%左右达到最低。当MgO掺杂量为10%时,As、Zn、Cd、Pb、Hg大部分迁移至熔融飞灰或烟气中,由高到低顺序为:HgAsZnPbCd。对于Cu、Co和Mn,迁移至熔渣中范围约在45.5%~59.4%之间,而在烟气中的比例在23.8%~26.3%之间。XRD分析表明,飞灰中掺杂5%的CaO后,熔渣中为:CaSiO3、CaAl2Si2O8、Ca2Al2SiO7、Fe2SiO4。随着SiO2掺杂量的增加,熔渣中Ca2Al2SiO7、CaSiO3等晶体的份额下降,有利于熔渣中形成玻璃态无定形物质,可显著提高重金属迁移到熔渣的比例。当试样中MgO掺杂量为10%时,熔渣中的主要晶相为:(MgFe)2SiO4、Fe3Al2Si3O12、Ca2MgSi2O7,其熔渣玻璃化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和管式炉实验的方法对垃圾焚烧中氯化物对铜迁移转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热力学平衡计算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物的形态、含量及焚烧温度对铜的迁移转化特性有显著影响。无论是有机PVC还是无机NaCl对铜都有氯化作用,使其生成易蒸发的CuCl,从而促进铜向飞灰中的迁移分布,NaCl的影响大于PVC。焚烧温度、氯化物的热解特性与焚烧方式协同作用影响铜的迁移转化特性,随温度升高PVC的氯化作用减弱而NaCl的作用增强。焚烧时间对PVC没有显著影响,对NaCl的影响显著。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结果显示,添加PVC时铜在底渣中以氧化物的形态存在,而添加NaCl时铜以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形态共存,飞灰中铜以氯化物的形态存在于小颗粒中。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行设计的0.2MW旋风熔融炉研究了不同氧化物(CaO、SiO2和MgO)对焚烧飞灰熔融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aO掺杂量为5%时可抑制熔融过程中重金属的排放;SiO2和MgO的掺杂有利于重金属向熔渣中迁移。烟气中As、Cd、Zn、Pb的比例随SiO2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少,而Cu、Co、Mn的在熔渣中的比例显著提高。烟气中重金属含量随着MgO掺杂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10%左右达到最低。当MgO掺杂量为10%时,As、Zn、Cd、Pb、Hg大部分迁移至熔融飞灰或烟气中,由高到低顺序为:Hg〉As〉Zn〉 Pb〉Cd。对于Cu、Co和Mn,迁移至熔渣中范围约在45.5 %~59.4 %之间,而在烟气中的比例在23.8%~26.3%之间。XRD分析表明,飞灰中掺杂5%的CaO后,熔渣中为:CaSiO3、CaAl2Si2O8、Ca2Al2SiO7、Fe2SiO4。随着SiO2掺杂量的增加,熔渣中Ca2Al2SiO7、CaSiO3等晶体的份额下降,有利于熔渣中形成玻璃态无定形物质,可显著提高重金属迁移到熔渣的比例。当试样中MgO掺杂量为10%时,熔渣中的主要晶相为:(MgFe)2SiO4、Fe3Al2Si3O12、Ca2MgSi2O7,其熔渣玻璃化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1.
添加剂对污泥流化床焚烧过程重金属迁移特性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润东  刘连芳  李爱民 《热力发电》2004,33(10):11-14,54
通过流化床焚烧试验 ,主要考察了焚烧温度、添加剂 (CaO和NaCl)对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元素 (Cu、Zn、Pb、Cr、Ni和Cd)的残留特性和固化率的影响情况 ,以寻找重金属在焚烧底灰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表明 ,添加NaCl导致大多数重金属的固化率降低 ,说明氯含量的增加会妨碍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向底灰中迁移 ,但对Ni而言 ,其影响并不显著。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 ,6种重金属元素的固化率顺序为 :Pb >Cu >Cr>Ni>Cd >Zn ,与它们的挥发性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炉排炉垃圾焚烧控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深圳市南山垃圾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的应用,介绍了机械炉排炉垃圾焚烧的控制特点,制定独特的炉膛负压控制和沥滤液回喷流量控制方案,实施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垃圾焚烧电厂报表系统功能由控制系统提供存在功能不灵活、界面显示不友好等问题,提出了按数据访问层、领域逻辑层和表现层3层设计报表的体系结构,所设计的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嵌入(OPC)客户端、数据处理动态链接库和水晶报表显示前端分别对应于该3层结构.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报表系统快速、稳定,且打印、自动导出等功能均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4.
燃煤飞灰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光谱吸收分析仪和原子荧光分析仪对杭州某热电厂 2 2 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不同工况燃烧时电除尘器飞灰中重金属元素Cd、Cr、Pb、Cu、Ni、Hg的含量进行了分析 ,并研究了锅炉负荷和Ca/S比变化对飞灰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飞灰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一般存在以下关系 :Hg 相似文献   

15.
垃圾焚烧发电CDM项目额外性及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垃圾焚烧发电申请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经济、技术、政策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垃圾焚烧发电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具备额外性需求。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委员会(IPCC)最新的气体排放公式,给出了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方法学模型,并计算出该发电项目CDM收益率为每吨垃圾65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为了研究废弃物焚烧锅炉尾部错列管束的换热计算方法,基于模化实验原理,共做了108种工况的实验,得出了低雷诺数工况的换热计算方法。实验研究表明:烟气中水分浓度的增加增强了烟气的换热性能,并随着温度的增加和水分体积浓度的增加而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水分浓度的增加减小了热边界层的厚度并改变了烟气的导热系数,进而减小了热边界层的热阻。对比3种管束结构的换热性能表明:高水分烟气换热性能主要随纵向节距的减小而增加,随着横向节距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