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3)
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就目前独立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具体管理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8)
实践教学满意度可以反映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提升满意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新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分别对实践教学理念、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教师的素质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7)
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四层递阶"实践教学体系和"四位一体"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加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郑晓  刘胜群  卓凡 《山西建筑》2007,33(29):197-198
阐明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必要性,探讨了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和基本思路,进一步研究了工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彰显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通过不断密切校企合作,在多途径拓展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效增加对口实践岗位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全面做好实践教育教学环节,才能切实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及学生能力薄弱的现状,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外延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培养需求,提出了以综合专业素质和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工程管理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矩阵式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此外,从产学研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学科竞赛和实验室建设四个方面搭建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提出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将相关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联系起来,但传统的工地实习、沙盘等实践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部分高校正逐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教学手段,提升和优化实践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模拟和仿真教学现实情况,并对该专业模拟仿真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2)
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是一项重要工作,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多、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力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本文首先对现有管理模式下的弊端和不足进行思考,进而分析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对策,最后目标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7)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型高校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方面。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经济全球化和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酒店管理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既要具有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服务、管理、沟通、应变等综合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本文主要以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我国相关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其次说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最后从几个方面深入阐述并探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改革方式,进一步提高多元智能理论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旅游业的新形势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教学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关键。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旅游管理专业应科学进行实践教学定位,遵循市场化、国际化、全程化的导向,重点从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全面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教学方法、质量监控的创新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开放型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教学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程管理仿真实践教学是弥补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和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缺口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性培养的问题,结合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教学流程导向,提出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教学实验室四个平台,指出工具教学、综合实训和理论教学三个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内容和目标,进而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仿真实践实验室谱系。基于综合开放型实验室教学理念,提出了开放型工程管理仿真实践实验室结构,并以长安大学开放型仿真实践实验室为例,分析其具体活动及功能。个案证明,开放型工程管理仿真实践教学可以基本满足工管专业培养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9)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现行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制度是检查、评价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但是,其基本痕迹仍停留于普教模式,与企业需求、中职人才培养不尽协调。因此,构建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考核评价制度,是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针对目前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内容重教材轻实际、考核形式重理论轻技能等问题,在多年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0)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从目标、内容、平台等方面建设和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
实践教学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激发其创新性,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硕士生研究生培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应采用开展主题式实践教学、实行虚拟化实践教学、开展田野调查实践和建设实习基地四种模式进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其为完善文化产业管理实践教学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实现服务于文化产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我国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工程管理作为交叉学科,更应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BIM作为工程管理教学内容的新课程,现阶段教学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考核方式局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强、联系行业实际不足等问题。文章将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其他BIM教改方案进行对比,通过揭示大学生创新项目实践的实际意义与动力因素,分析了大学生创新项目解决BIM技术教学问题的适用性和作用机理,指出大学生BIM创新项目的实践模式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前期准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方案可视化交互的相关教学中,使BIM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3)
针对地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针对其专业实践课程特点和过程管理的实际,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从监控内容、实践教学考核、实验材料检查归档等多方面对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5)
一些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课程,可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学生的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差异很大。本文就管理类实践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践课程的具体开展中,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进行存在一些障碍。为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通过对暴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从教人员多年教学经验,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考人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1)
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实际,提出了诸如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信息的采集与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有关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