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Planning》2019,(6)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其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学生的身边,构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0)
<正>数学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探究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同时要让学生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感受到熟悉生活的同时掌握好数学知识。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在数学课堂上解决实际问题。一、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课堂不会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3)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除了课堂教学这个途径外,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要提倡生活化教学,要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经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并且逐渐学会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本文对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做了简单的探究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4)
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语文中的文字知识非常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充分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理清教材中的应用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应用问题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1)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很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7)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空洞的数学理论与生活情景相结合,从真实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从枯燥变成生动有趣,在兴趣中学习,在好奇中求知,把教材中脱离了实际生活的数学概念重新还原到生活情景中去,从而引导小学生更好地体会、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4)
新时期学生的学习是全面综合发展的学习,在学习中要实现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把相关的数学知识牢记于心,更应该具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就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体现。但是应用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的能力和数学的运算能力,哪方面稍加欠缺都会影响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基于此,就小学应用题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7)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9)
<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体现"生活化数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生活情境"数学化"小学生大量的数学知识均来源于生活,这就为我们努力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数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小学数学的新课标已经做出要求:"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生活化,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燥、脱离实际生活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实践,达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多地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最直接的来源是对生活的体验,又将这些数学知识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新课改也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且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的思维。小学的数学要形成帮助小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和生活中的数学为目标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38)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本身就源于生活,就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来讲,将许多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课融入其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教材资源,才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提升课堂趣味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2)
我们的教学应该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实用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9)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1)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其最终的归属仍是生活,即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开展情况来看,生活与数学教学脱轨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照本宣科,直接将教材中已有的数学结论呈现在小学生面前,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接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1)
生活中处处都能够体现数学知识和原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将知识点还原于生活中,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其能够自觉地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数学早就都将焦点聚焦于还原于生活,易于理解的同时,也发人深省。主要研究将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并提出实际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0)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教师平时多留心、多观察,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贴近生活的现象、事物,使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有数学,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0)
数学源于生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及意识的增强,让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身边的问题,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12)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下面笔者在此谈谈小学数学生活化尝试的几点探索。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2)
<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的课堂。把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数学教学要创新教学内容,走进生活、回归生活、引导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把数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下笔者就来谈谈自己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