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琰 《建造师》2010,(3):88-8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速度的加快,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大学外语教师作为外语教育链条的“终端”,其作用与地位不言而喻。因而,大学外语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综合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外语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9)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外语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教育理念。面对新时期外语教育需求,教师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热情,正确引导自学方法,搭建有效的自学空间,让学生将外语学习视为一种自身成长的需求,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自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1)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学习已渗透到每名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甚至远远多于学习母语所用的时间。而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性质、目的、价值和所承担的责任都有不同,外语教育不能替代母语教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教育实际中母语教育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希望通过对二者的比较使母语教育得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6)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进入加快落实阶段。语言互通作为前提和基础条件应该特别加以重视。针对当前我国外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科学制定外语教育服务于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多元化办学;更新外语学习观念,提高外语学习效果;提高外语服务的水平;大力推进外语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52-5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跨学科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高校人才培养不应仅局限于某一学科或者某个领域,而是要屏弃学科门户之见,在原有学科框架下,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目前,单一学科内容教育模式已很难适应多元化的人才市场需求,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培养跨学科外语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基于人才培养需求下,培养跨学科外语复合型人才,对于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除认知因素以外,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大学辅导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积极的外语学习动机;鼓励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习焦虑等具体措施,努力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外语人才的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大,出现了很多新特点。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改革的进程加快,大学生的培养工作的问题不断凸显,而所有的培养问题最终落脚点将是就业问题,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是我国就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就显得尤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就业层次的区分度比较明显,高端外语人才和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趋势已经有所不同。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作为川内唯一的外语专业学校,在外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可以说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本文以该院为案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以期能够给同类院校和同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6)
本文以多模态外语教学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大学第二外语课程特殊性,分析了多模态环境下大学第二外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学习动机理论,以制定多模态背景下大学第二外语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模态选择为主线,是构建和完善多模态环境下大学第二外语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7)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的外语特色教育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和更具针对性的实践要求,文章从特色教学、学科建设、课程开发、教研成果、综合评价、学生发展、国际合作七个方面,以郑州外国语中学特色教育的指导方针和具体措施为例,探讨外语特色中学在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随着经济全球化,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高职教育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衔接是高职教育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国际化竞争加剧对高职外语(以英语为主)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