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超临界萃取沙棘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大伟  张建华  王雪平 《辽宁化工》2006,35(2):77-78,84
以沙棘果渣和沙棘籽为原料,分别进行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CO2超临界萃取的工艺研究,实验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40℃,压力30MPa,时间2h,CO2流量25kg/h;沙棘籽油适宜萃取条件为:温度45℃,压力30MPa,时间0.5h,CO2流量20kg/h。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工艺及其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2 对迷迭香油的萃取工艺 ,结合温度、压力、CO2 流量及时间等因素对迷迭香油萃取率的影响 ,采用四因素 ,三水平的正交设计 ,得出迷迭香油萃取率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 (MPa) 3 0 ;温度 (℃ ) 3 5;CO2 流量 (l/h) 2 0 ;萃取时间 (小时 ) 2 ;并用GC -MS分析了迷迭香油的组成 ,得到了 2 2种成分 ,桉叶油素的含量最高 ,超临界萃取得到的迷迭香油组分“天然”全面。  相似文献   

3.
肖杨  李朝 《浙江化工》2013,44(2):27-30
利用含夹带剂超临界CO2从芝麻中萃取了芝麻油,实验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等工艺条件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萃取率随着压力升高而升高;温度在45℃以下时,萃取率随着温度对升高而升高,但当温度超过45℃以后,萃取率略有下降;萃取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萃取率的增加幅度逐渐变缓;随CO2流量增大,萃取率上升。得到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芝麻油的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80 min、CO2流量10 kg/h。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黑胡椒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首先在低压、低温的条件下选择性萃取黑胡椒精油,进而在高温、高压及极性夹带剂的协同作用下,萃取富含胡椒碱的黑胡椒油树脂。另外,利用分子蒸馏技术纯化超临界CO2萃取的黑胡椒精油,得到适用于日化行业的无色、无辛辣感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对比分析其香气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黑胡椒精油的较优条件为:萃取压力10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h,在该条件下产物得率为3.01%;超临界CO2萃取黑胡椒油树脂的最佳条件为:m(原料)∶m(体积分数95%食用乙醇)=2∶1、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4h,在该条件下油树脂得率为7.88%,油树脂中胡椒碱质量分数为65.79%。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山苍子核仁油的萃取工艺,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山苍子核仁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5 MPa、CO2流量220 L/h、萃取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山苍子核仁油萃取率84.5%。研究证明了加入溶剂和剥壳均可提高山苍子核仁油的萃取率。  相似文献   

6.
响应曲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猕猴桃籽油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猕猴桃籽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萃取率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探讨了压力、温度、CO2流量等关键因素对萃取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量对萃取率影响显著,萃取压力和温度交互效应影响显著。根据萃取率回归方程对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最优工艺参数为:压力31.7 MPa,温度40.2℃,CO2流量27.4 kg/h,该条件下萃取率高达32.57%,与试验值31.24%仅有4.5%的误差,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超临界CO2萃取的猕猴桃籽油与己烷提取的油脂在脂肪酸组成上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_2萃取山苍子核仁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山苍子核仁油的萃取工艺,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山苍子核仁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5 MPa、CO2流量220L/h、萃取时间80min.在此条件下,山苍子核仁油萃取率84.5%.研究证明了加入溶剂和剥壳均可提高山苍子核仁油的萃取率.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瘤果黑种草籽为原料,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研究了瘤果黑种草籽油的萃取工艺。运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时间以及CO2流量等四因素对黑种草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h,CO2流量25kg/L。在此工艺条件下黑种草籽油的出油率为36.33%。利用GC-MS鉴定了黑种草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黑种草籽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60.95%,油酸20.54%,8,11-二十碳二烯酸2.43%。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84 %。。  相似文献   

9.
枸杞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国  黄稚  刘学武 《上海化工》2005,30(12):17-19
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枸杞籽油实验流程.以CO2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压力、操作温度、CO2流量及原料颗粒度等因素对枸杞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萃取工艺条件:压力30MPa,温度313-318K,枸杞籽颗粒40-50目,CO2流量0.3—0.4m^3/h时枸杞籽油萃取率最高,可达155%.  相似文献   

10.
杜文娟  鲁涛峰 《河南化工》2011,(13):45-47,5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分离腐竹中的脂类物质,以脱油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最终脱油率的影响,并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腐竹中脂类物质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30℃,萃取时间1.5 h,此工艺条件下出油率为4.79%。  相似文献   

11.
刘艳辉 《化工时刊》2008,22(3):22-24
用正交实验法优化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车前草中熊果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取L9(3^3)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对萃取车前草熊果酸的得率的影响情况,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车前草中熊果酸的适宜条件。超临界萃取最优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为40℃,选择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质量分数为20%,萃取时间2h,CO2流量为20L/h,产品的出膏率为3.58%,萃取物中熊果酸的含量为6.93%。该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溶剂用量少,有效成分提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萃取分离桔油中的萜烯和含氧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冷榨柑橘精油为原料,采用GC/MS对柑橘精油原料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确定了柑橘精油中的7种萜烯类化合物成分作为分离考察对象。实验探讨了超临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等因素对含氧化合物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相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回收率总体上随着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萃取压力为12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4h以及CO2流量为1.0L/min时,分离效果最佳,其萃取相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回收率高达90.03%。  相似文献   

13.
红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红薯叶总黄酮的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得到了红薯叶的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最优化条件: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夹带剂为80%乙醇,夹带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50%,萃取时间150 min,CO2流量15 L/h。在此工艺条件下,黄酮得率为6.25%。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_2萃取蜂蜡中的高级脂肪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雁  夏萍  陈巧 《应用化工》2008,37(3):320-322
蜂蜡高压皂化水解后用超临界CO2萃取制得高级脂肪醇。最佳皂化条件为:皂化温度150℃,皂化时间4 h;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60℃,压力25 MPa,时间2 h。高级脂肪醇的得率为63.11%。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烟叶中烟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叶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烟碱的工艺条件,以烟碱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原料粒度40目,含水率25%,分离釜的压力4~5MPa,温度40℃的条件下,对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为2h,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30MPa。经过验证烟碱萃取得率为2.92%,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萃取烟草中茄尼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草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烟草中茄尼醇的过程。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以及夹带剂浓度和流量等因素对茄尼醇质量收率的影响,并得到了萃取茄尼醇的适宜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5-35MPa,萃取温度35~45℃,CO2流量2.0~3.0L·min^-1,夹带剂85%乙醇,夹带剂流量0.25~0.35mL·min^-1,萃取时间2h。  相似文献   

17.
GC-MS联用技术分析藏药红景天超临界CO_2萃取物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伟  陈开勋  郑岚 《应用化工》2007,36(8):827-829
探讨了藏药红景天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对红景天在萃取剂乙醇浓度为85%、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 h条件下的萃取物成分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出32种组分,占出峰物质总量的87.548%,主要为醇类、酯类、烷烃、烯烃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三七总皂苷为药材三七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已有的提取方法虽技术成熟,但存在提取率低、高污染等诸多缺点。该文以三七主根为原料,先采用粉碎工艺或轧胚工艺对其预处理,然后在超临界CO2中试设备中,分别考察了原料的两种预处理方法及提取工艺条件对三七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粉碎工艺适宜的萃取温度45℃,压力38 MPa,CO2流量23 kg/h,夹带剂300 mL,萃取时间3.0 h,提取率7.97%;轧胚工艺适宜的萃取温度45℃,压力35 MPa,CO2流量20 kg/h,夹带剂350 mL,萃取时间2.5 h,提取率9.98%。该文报告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12)2007年10月10日出具的第ZDT 2007106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_2萃取青皮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蕾  曹纬 《化学工程》2007,35(9):75-78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青皮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青皮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萃取压力对挥发油得率有显著影响,萃取温度及时间影响不显著,各因素作用主次关系为:压力>温度>时间。优选得到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 h,得率为1.3197%,比水蒸气蒸馏法提高2.4倍,时间减少78.57%。超临界CO2萃取收率高、耗时短、品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