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60 t转炉采用石灰石替代石灰造渣对0.03%~0.27%C,0.012%~0.024%P,0.023%~0.036%S钢水在1580~1680℃的脱磷效果,对比了石灰石和石灰造渣时渣-钢磷分配比,得出石灰石造渣时渣中TFe,终渣碱度和终点钢水温度对渣-钢磷分配比Lp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石替代石灰造渣时,熔池中铁和磷的氧化方式和脱磷反应不变,但钢水的脱磷效果较好:石灰造渣平均Lp为80,石灰石造渣平均Lp为101。石灰石替代石灰造渣炼钢时,渣中TFe含量14%~17%,终渣碱度3.1~3.4,钢水终点温度1600~1630℃时,脱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大型转炉吹炼过程中熔池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副枪在转炉吹炼过程中进行了测温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吹炼初期熔池升温速度很低,平均仅为3.6℃/min,吹炼中期为23.5℃/min,吹炼后期可达28.8℃/min。吹炼过程中,熔池金属过热度应在60℃~120℃范围内;终点钢水过热度由所炼钢种的要求而定。宝山钢铁集团公司300t转炉炼钢的热支出为1935.33MJ/吨钢,热效率为46.07%。  相似文献   

3.
大型转炉吹炼过程中熔池温度的变化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大型转炉吹炼过程中熔池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副枪在转炉吹炼过程中进行了测温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吹炼初期熔池升温速度很慢,平均仅为3.6℃/min;吹炼中期平均为23.5℃/min;吹炼后期平均可达28.8℃/min;吹炼过程中,熔池金属过热度应在60~120℃范围内;终点钢水过热度由所炼钢种的要求而定。宝山钢铁集团公司300t转炉炼钢的热支出为1935.33MJ/t铜,热效率为46.07%。  相似文献   

4.
王尖锐 《世界钢铁》2013,13(4):46-49
钢水热损失主要为钢水的辐射散热、对流传热和钢包、中间包耐火材料的吸热。分析了转炉出钢温度过高的危害及原因。通过提高合金烘烤温度,开发应用新型保温覆盖剂,采用钢包综合砌筑技术、智能吹氩和中间包保温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转炉出钢温度,平均出钢温度降低10℃以上。炼钢系统低温均衡可控,产品质量提升,并且冶炼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迁钢210 t顶底复吹转炉-RH-板坯连铸工艺条件下的IF钢温度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根据RH初始温度和废钢加入量对RH处理过程温降的影响,建立RH处理过程钢水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得出转炉出钢至开始连铸时的总温降为162.52℃,转炉出钢至RH到站平均温降为79.54℃, RH过程平均温降39.10℃, RH出站至中间包的温降为44.58℃;利用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可较好地预测RH过程的温降。  相似文献   

6.
转炉冶炼终点静态控制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金侠  金宁德 《炼钢》2006,22(1):45-48
基于天津天铁冶金集团30t转炉炼钢实际生产数据,首先建立了转炉炼钢终点静态控制的吹氧量及矿石用量统计模型,其预测100个炉次吹氧量和矿石用量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58%及10.4%。考虑到影响终点钢水温度和碳含量的因素比较复杂,设计了预测钢水终点温度和碳含量的人工神经网格模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和257个炉次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模型训练,并对另外100个炉次的终点钢水温度及碳含量进行了预测,在终点钢水温度为1646-1698℃和终点碳质量分数为0.033%~0.128%的范围内,得到的终点碳温双命中率为55%。  相似文献   

7.
在统计分析了转炉前期炉渣碱度和钢水温度,终点炉渣碱度、终渣全铁含量和终点钢水温度对脱磷率影响的基础上,优化了0.29%Si,0.085%P铁水180t复吹转炉的高磷钢冶炼工艺。200炉冶炼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低枪位使钢水快速脱碳升温,控制前期炉渣碱度≥2.2、终点炉渣碱度2.8~3.2,终点炉渣全铁含量≤17%,转炉出钢温度1 650~1 680℃,可控制脱磷率≤60%,终点钢水磷含量均值为0.035%。  相似文献   

8.
解英明 《特殊钢》2013,34(5):44-46
经计算,对SP等低碳钢控制钢水终点温度的废钢比应不低于16%,但目前120 t转炉废钢供应只能达到13%,造成钢水终点温度偏高,影响炉衬寿命。经过分析,采用添加石灰石(/%:≥53.0CaO、≤1.2SiO2、≤0.040S、≤0.008P)调节转炉终点钢水温度。经54炉次生产实践表明,当添加500~1000 kg石灰石,钢水温度1660~1669℃时平均降温3.6~8.0℃,1 670~1 679℃时,降温4.9~10.8℃,≥1680℃时降温9.0~20.0℃;加石灰石的钢水平均脱磷率为83%,与铁矿石的平均脱磷率(87%)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
萍钢35t氧气顶吹转炉终点控制期采用添加50~100kg石灰石调节转炉终点的温度,与使用球团矿相比,钢水温度平均下降3.94~7.89℃,从而提高了终渣碱度,降低了钢水氧性,不影响转炉脱磷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炼钢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转炉终点残锰含量及锰收得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转炉终点残锰含量和锰收得率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炉终点碳含量和铁水初始硅含量。在高拉碳操作下,钢水碳含量对锰的还原起主导作用,此时转炉终渣FeO含量和终点钢水温度对锰收得率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介绍转炉少渣冶炼、炉渣热循环利用实践.可分两个阶段,脱碳出钢留渣、冶炼中期脱磷倒渣留渣与脱碳出钢留渣同时进行(留渣+双渣).脱碳留渣冶炼,通过出钢后倒渣、调渣过程控制,抑制留渣造成吹炼前期的喷溅.留渣冶炼使吨钢石灰消耗降低28.6%.“留渣+双渣”试验,控制转炉前期炉渣碱度及全铁,选择合适脱磷渣倒炉点及温度,保证前期渣脱磷率和泡沫化,最终前期脱磷率大于60%,排渣率大于50%.“留渣+双渣”技术,吨钢石灰消耗降低46.9%.  相似文献   

12.
龙彪 《河南冶金》2012,20(5):41-43
适当提高转炉冶炼吨钢矿石用量,可以降低钢铁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但矿石的大量入炉改变了原有的热量和物料平衡,如果控制不当会给冶炼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在提高转炉冶炼吨钢矿石用量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对设备和工艺的优化,得到适合的操作模式,使转炉冶炼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摘要:针对攀钢半钢冶炼热源不足带来的问题,通过分析转炉热补偿技术优缺点,提出在提钒转炉出半钢时加入硅铁对半钢进行化学热补偿的增硅热补偿工艺,解决了增硅后预处理脱硫渣 铁难分离的问题。结果表明,半钢增硅热补偿新工艺减少半钢温降5℃,降低兑铁时碳烧损0.06%,使得半钢碳质量分数平均提高了0.16%,温度平均提高5.3℃,半钢质量更为稳定。新工艺应用后,攀钢中高碳钢转炉终点钢水碳质量分数由原来的0.05%提高到0.12%,终点钢水碳质量分数在0.07%~0.15%的比例由原来的32.2%大幅度提高到92.4%。该工艺在降低转炉冶炼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钢水质量,同时减少了烟尘排放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100t转炉用含钛铁水冶炼高碳钢的前期成渣难于熔化、脱磷率低的问题,分析了含钛铁水转炉炼钢的成渣过程和炉渣的物理特性,开发了留渣+单渣工艺技术。循环利用终点炉渣,充分发挥渣中10%~13%FeO高(FeO)含量的特点,快速把含钛铁水冶炼前期的CaO-TiO2-SiO2三元渣系转变为CaO-TiO2-SiO2-FeO四元渣系,脱除钢中大部分磷。控制终渣碱度大于3.2、(TiO2)含量小于5%,使转炉出钢[C]≥0.20%、[P]≤0.014%,转炉炼钢脱磷率达到88%~92%,石灰消耗下降到28 kg/t钢。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石灰石造渣和石灰造渣炼钢在工艺能耗方面的不同,在300 t转炉开展石灰石造渣炼钢试验,并从煤气、蒸汽回收及钢渣产生角度进行能耗对比。结果表明,石灰石造渣与石灰造渣炼钢相比,在废钢加入量减少71.6 kg/t的前提下,煤气(CO)回收量提高21.5 m3/t,蒸汽回收量提高28.0 kg/t,钢渣量减少31.4 kg/t。从石灰类熔剂能耗、煤气和蒸汽回收产生的能量及钢渣产生能耗角度对比,两者的能耗平均分别为-38.9、-23.9 kg/t,前者较后者最大节能降耗23.3 kg/t,最小节能降耗9.5 kg/t,平均节能降耗15.0 kg/t。  相似文献   

16.
甄常亮  于恒  赵凯  韩伟刚  师学峰 《钢铁》2021,56(8):119-124
 为实现熔融钢渣显热高效回收,以转炉-渣处理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时序分析、冶金流程虚拟仿真等方法对熔融钢渣热态转运流程进行优化,由渣罐转运路径、运行时间、在线运行数量、界面能量损失等几个方面进行解析,确定熔融钢渣低热损转运的最优路径,以实现工序界面间物质流、能量流的高效传递。虚拟仿真和试验结果显示,渣罐在线运行数量为8个时即可满足现有转炉的生产要求,单个渣罐的周转次数为7.88 次/d,渣罐周转效率提高约37.50%,钢渣转运过程中温降约为209 ℃,界面能量损失较初始条件减少30.4%。  相似文献   

17.
吴龙  石昌民  李晶  许中波  韩啸  姚永宽 《钢铁》2017,52(1):32-37
 为了进一步降低炼钢成本,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00 t复吹转炉,基于单渣法操作,依托现有造渣料,通过转炉磷收支平衡和脱磷热力学计算,得出转炉脱磷所需的最小渣量,在单渣法终渣热态返回利用的基础上,探索出成本最低的适宜渣料冶炼技术,实现了石灰吨钢消耗降低42.4%,白云石吨钢消耗降低12%,石灰石吨钢消耗增加34.3%,吨钢成本降低4.64元/t。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用H型钢低温冲击性能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薇  费燕  李俊  勾新勇 《中国冶金》2012,22(5):18-20
莱钢股份炼钢厂开发生产的Q345EL H型钢主要用于高寒地区石油钻井平台建设,要求-50℃低温冲击  性能大于27 J。在生产中出现冲击韧性波动较大、个别炉次偏低的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是严重的带状组织  和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含量超标造成的。通过在炼钢工序细化了脱氧制度、采用出钢预熔合成渣渣洗工艺、炼钢过程系统低温控制及“三恒”稳态浇铸等措施,在轧制工序对道次、温度及冷却方式等参数进行调整,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帘线钢因磷偏析而造成的拧股断裂,根据现有的设备及生产组织情况,在中天120 t转炉上进行双渣工艺试验,通过对加料制度、顶枪操作、底吹等工艺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前期倒渣温度、碱度、FeO等对脱磷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倒渣温度控制在1 320~1 400 ℃、炉渣碱度控制在1.8~2.0的工艺控制下,转炉终点脱磷率达到92.8%,平均出钢磷质量分数由0.011%降低至0.008 5%,平均终点碳质量分数由0.13%提高至0.205%。  相似文献   

20.
以副枪系统和二级冶金模型为基础,通过优化原材料条件,建立转炉加料、底吹搅拌和供氧等吹炼过程自动控制工艺,以及优化系统操作参数和模型参数等措施,实现了180t转炉自动化炼钢,转炉出钢命中率由25%提高到83%以上,且吹炼过程稳定,转炉生产周期缩短了4min,终渣全铁质量分数平均降低了2.4%,提高了转炉炼钢的金属收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