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1年,根据中共中央批转农业部和水电部《关于加强水利管理工作的十条意见》,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成立了省淮河修防局,沿淮各地、市、县相应建立了修防管理机构,以加强淮河防洪工程的系统管理。1991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经省编委批准,各级修防单位更名为淮河河道管理局,并明确了职责范围。目前,沿淮5个地市、12个县市河道局及5个局直单位,共有独立核算单位28个,96个基层  相似文献   

2.
张斌 《治淮》2011,(5):35-36
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市及沿淮部分县(市),人口约3242万,占全省的48.5%;面积5.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7.5%,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棉油产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3.
洪倩 《治淮》2003,(3):19-20
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包括省境沿淮蚌埠、淮南两市及淮河以北的全部地区,该区人口密集、耕地率高,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也是该省水资源最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治淮》2011,(11):1-1
淮河,蜿蜒千里,奔腾不息,孕育了灿烂的淮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文明的一方沃土,但也时常因天灾而使沿淮儿女饱受灾难。1961年11月,安徽省淮河修防局(1991年更名为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成立,承担起了沿淮6市14个县(区)900公里堤防、730公里河道、19座大中型水闸和近百座小型涵闸等重要防洪工程的管理重任,保护着安徽省沿淮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重要的能源、化工、农产品基地和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前身为安徽省淮河修防局)是安徽省水利厅在省淮河流域的派出机构,1961年10月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成立,正处级建制。50年来,省淮河局组织机构几经变迁,淮河河道管理系统管理体制调整基本完成,各单位内部改革不断深化,1200名职工承担着沿淮6市(阜阳、亳州、六安、淮南、蚌埠和滁州)14个县  相似文献   

6.
单永连 《治淮》1998,(11):7-8
一、淮河堤防防洪工程的建设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省境流域面积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48%,省境河道长430公里。1950年开始,安徽省沿淮修筑了2370余公里各类堤防及300余座大、中、小型涵闸,其中淮北大堤和城市工矿圈堤700公里,保护耕地1000万亩。沿淮湖泊洼地开辟了4  相似文献   

7.
沿淮洼地排涝标准低、洪涝灾害频繁已成为沿淮人民脱贫致富的严重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沿淮排涝泵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沿淮洼地洪涝灾害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沿淮洼地治理和排涝泵站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现在搞市场经济,做什么都要有市场观念。”在治淮工程嘉山县工地,这句话伴随着单锡峰的名字,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单锡峰是嘉山县副县长兼嘉山治淮工地指挥。他用市场经济观念指导工程建设,为国家和人民节省了大量工程费用。去年,省给沿淮地区的县、市分别下达了治淮工程任务,给嘉山县下达工程任务60万土方。  相似文献   

9.
田旭升 《治淮》2000,(2):5-6
为进一步掌握沿淮行蓄洪区社会经济现状,科学制定流域治理规划,了解行蓄洪区在遭受不同量级的洪水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制定补偿政策、灾后重建以及已建防洪工程效益测算等提供依据。1999年5月,由安徽省防办会同省河道局以及相关县(市)水利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蒙洼、城西湖、姜家湖、东风湖、方邱湖行蓄洪区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典型调查。按照省防办  相似文献   

10.
从水质控制与水污染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以及水环境监测与投资管理等4个维度,构建流域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目标管理体系,提出流域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设计水环境保护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指标评分标准,建立基于目标一致性的水环境保护绩效考评办法。并以淮河流域所辖区域的水环境保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沿淮4省水环境保护现状基础上,对“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沿淮4省水环境保护绩效进行考评。结果表明,“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沿淮4省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均得到有效提高,各省水环境保护绩效考评结果的增长率变化顺序为江苏省、河南省、安徽省和山东省,分别增长了27.38%、19.79%、11.25%、11.08%。  相似文献   

11.
1996年6月下旬,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皖南、大别山及淮北局部地区。皖南水阳江、青弋江、新安江先后出现有纪录以来的最高水位;沿淮的蚌埠、宿县两地市部分地区暴雨强度超过历史纪录。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安徽党政军民沉着应战,团结协作,奏出一曲抗洪壮歌。 部省领导风雨兼程 抗洪一线指挥救灾 6月17日至19日,皖南石台、祁门、贵池等县连遭特大洪灾袭击,36个乡镇被水淹没。受灾人口  相似文献   

12.
1961年,安徽省决定成立省长江、淮河修防局,沿江及沿淮各地、市、县层层成立专管机构,实施江河河道管理。几经演变,到1981年省人大常委颁布“长江、淮河河道堤防管理办法”,才算以地方法规的形式确立了机构的法律地位。1991年和1992年省政府和省人大又分别制定了“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和“实施《水法》办法”,更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省长江、淮河  相似文献   

13.
《水利发展研究》2007,7(2):65-65
记者在安徽沿淮流域部分城市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沿淮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沿淮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危机已逐步显现。专家指出,沿淮地区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还将陆续上马,淮河流域将处于“水资源短缺——高耗水、高污染——水资源更加短缺”的恶性循环中,如果不及时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科学分配管理,开发与保护并重,任由水资源继续透支,将给流域经济、环境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章启兵  何翠敏 《治淮》2008,(3):34-35
安徽省沿淮两岸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对水资源保证程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立足当地水源工程条件,为增加水资源工程的调节能力,有效解决水资源的“瓶颈”制约,鉴于沿淮两岸洼地众多且蓄水容积较大,有计划地利用沿淮洼地引蓄当地及淮河干流部分洪水资源是一项费省效宏的提高当地水资源配置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唐伟 《治淮》2006,(5):F0002-F0002
4月16日,水利部主持的治淮建设工作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此次会议全面总结了2003年以来的治淮工作,分析了当前治淮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研究了加快治淮进程的措施,以确保国务院确定的治淮目标如期实现。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流域四省省政府负责同志,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淮委主任钱敏、副主任汪斌、汪安南、刘玉年出席了会议。会上,淮委和沿淮各省汇报了当前治淮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水利部有关司局、淮委和沿淮四省及青岛市有关负责同志,部分治淮重点工程项目法人代表等参加了这次会议。治淮建设工作会议隆重召开@唐伟  相似文献   

16.
孙璞  韩小勇  周涛 《治淮》2009,(12):4-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的增加和污染的加重,造成了淮河流域缺水现象频繁,制约了该地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对沿淮广大地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镇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此,沿淮四省采取了一系列水污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5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暴雨洪水造成沿淮淮北地区严重涝灾,以及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果断采取措施,科学调度,取得防洪减灾整体效益的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对今后旱涝洪急转型的防洪排涝调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大型灌区基本情况 随着我省大型输水、调水工程的建设,自50年代开始,兴建了大批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有38个,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新沂河、淮沭新河及沿江、沿通榆河地区。沿运、沿总渠、沿淮沭新河地区的大型灌区,以自流灌溉较多,引用江水、淮水为灌溉水源,辅以机电动力补水;沿江、沿通榆河及苏南地区的灌区多数为机电提水灌区。大型灌区总面积3026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淮河除险加固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艳 《治淮》2001,(4):32-33
一、概述 安徽省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堤防长约2300公里,大型水闸9座,中小型涵闸300余座,这些淮河中游的防洪工程保护着沿淮主要城市、铁路枢纽、煤炭和电力基地及1000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工程分布阜阳、六安、淮南、蚌埠、滁州5个地、市,有27个独立核算的工程管理单位。工程大多为五六十年代所建,老  相似文献   

20.
正滁州市沿淮及其支流洼地易涝多灾,易涝洼地总面积125.84km~2,耕地总面积12.21km~2,总人口23.87万。主要包括沿淮支流池河、濠河洼地和沿淮泊岗洼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治理,池河、濠河及泊岗洼地排涝条件有很大改善,但总体除涝能力仍较低,现阶段仍是滁州市洪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一、滁州市沿淮洼地涝灾成因1.涝灾频率根据池河明光段1949~2015年统计资料,池河两岸洪涝灾害频繁,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