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臭氧杀藻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臭氧的杀藻效能以及杀藻后水样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要求的叶绿素去除率较低时,投加低浓度O3化气体臭氧需要量少。一定浓度的O3化气体,在叶绿素达到一定去除率后,增加O3投加量,叶绿素增加幅度不大;O3杀藻后不会使水样中有机浓集物的致突变性增加;藻体细胞的细胞壁结构与藻类的杀灭有很大关系。蓝藻等类似于细菌的藻类容易被杀灭,而细胞壁结构比较坚固的藻类如绿藻、硅藻则不容易被杀灭。  相似文献   

2.
从大量合成化合物中筛选出一种微囊藻杀藻荆的先导化合物MS1,当MS1的浓度≥1 mg·L-1时,3 d内使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DS的细胞密度降低90%;MS1对铜绿微囊藻DS、7806、7820生长抑制率的72 h-EC50均小于0.25 mg·L-1,表明其对微囊藻杀灭活性高.而MS1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7120、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莱因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舟型藻(Navicula pellicul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生长抑制率的72 h-EC50分别为12.76 mg·L-1、32.3 mg·L-1、3.13 mg·L-1、10.17 mg·L-1和22.4 mg·L-1,表明这几种藻对MS1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即MS1的专一性较强.MS1对浮游动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淡水鱼青鳉(Oryzias latipes)死亡率的72 h-LC50分别为1.33 mg·L-1和1.04 mg·L-1,表明此杀藻剂先导化合物对浮游动物和鱼类的毒性偏大.通过对MS1基团的修饰可降低其环境残留期及对非靶标的毒性,通过此先导化合物合成的杀藻剂,适用于景现水体和工业水处理的杀藻.  相似文献   

3.
水箱中水的电化学法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研制的电极电解水产生强氧化剂,进行杀灭微生物、除铁改善水箱中水质的实验。结果表明,水流单程通过处理,杀菌率>99%,电耗≤0.1kWh/m^3;除铁率>99%,电耗≤0.08kWh/m^3。通过检测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确认杀藻效果。循环处理水中的水,水中总铁含量从14mg/L降至≤0.3mg/L,细菌总数从10^4个/mL降至≤个/mL。用处理后的水冲洗小便池,消除了尿垢。  相似文献   

4.
《工业水处理》2008,28(1):29-29
本发明提供了毒性低、操作方便,即使低浓度也能发挥高杀藻效果的经济的除藻剂及其除藻方法。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杀菌杀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二氧化氯杀菌杀藻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投药量,接触时间,pH值,氨的存在对二氧化氯杀菌效果的影响,并在相同条件下,与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杀菌杀藻效果优良,速度快,且不受环境pH值以及氨的影响,是一种极有前途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6.
7.
Nier,ThomasJ.等(USA)US200222,0592002,2,2l8页(英文)在市政水厂控制藻类的方法包括加杀藻剂一絮凝剂溶液,该絮凝剂溶液包括25~50wt%的酸性絮凝剂、0~10wt%的聚合物絮凝剂:杀藻剂由水溶性铜盐和水组成。水溶性铜盐浓度为0.025~1.275wt%。该杀藻剂一絮凝剂溶液可通过水厂的澄清池、水池或混合池加到水中。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消毒水处理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电化学消毒水处理技术。通过实验比较了各种材料的阳极,如铁板、铜板、铝板、不锈钢板、石墨板及表面有贵金属(钉、铂和铱等)氧化物涂层的钛板等,确认溶解性阳极的电解除菌机理是电凝聚;而不溶性阳极的杀菌作用来自电解产生的杀菌性活性物质.杀菌活性物质的迅速传质是提高杀菌效果的关键因素。探讨了电流密度、水流速度和极水比等影响因素。研制的处理器,电流密度6mA/cm2,水流量1m3/h 10s单程通过时的杀菌率>99%,电耗≤0.1 kWh/m3(N2O)。  相似文献   

9.
张淑云 《工业水处理》2007,27(11):57-57
提供了对引起赤潮的藻类具有杀藻活性的肽类物质。这种肽类物质具有特定的氨基酸排列。这种肽可与引起赤潮的藻类细胞结合,使其死亡。  相似文献   

10.
张淑云 《工业水处理》2007,27(11):64-64
本发明提供克服了含2,2’-亚甲基双(4-氯酚)(以下简称MBCP)药剂缺点的杀菌杀藻剂以及防止水变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晓蕾  刘程  张跃军 《精细化工》2007,24(6):604-607,616
对两种营养化的模拟水体,通过灭藻实验,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系列样品的静态灭藻性能,考察了加药量、作用时间、特征黏度等因素对灭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聚合物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及市售灭藻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的灭藻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叶绿素a去除率先随加药量的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药量后(中营养水4 mg/L,富营养水80 mg/L),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最大,不再变化。加药量相同时,特征黏度越大,叶绿素a去除率越大。DM、1227、PDM系列样品对中营养水的加药量为4 mg/L时,24 h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24.7%、34.8%、45.2%~62.7%;对富营养水的加药量为80 mg/L时,24h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37.9%、47.4%、51.1%~62.8%。PDM作用时间对叶绿素a去除率的影响规律与特征黏度有关,特征黏度越大,达到最大叶绿素a去除率的时间越短,去除率也越大。由此可见,PDM系列样品可作灭藻剂使用,其灭藻性能优于1227。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杀菌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电化学杀菌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杀菌技术,现对该技术近30 a在杀菌机理和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电化学杀菌的机理包括活性氯、H2O2、O3、活性中间体、铜或银离子的化学作用以及电场的物理作用;采用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钛阳极、炭阴极、PbO2阳极等;根据应用对象和目标选择适宜的电极材料,是提高杀菌效果的有效途径;目前电化学杀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流效率较低,阴极结垢以及杀菌剂浓度难以控制等.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法处理缫丝厂汰头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解法预处理缫丝汰头废水,考察了阳极材料、电解极距、电极表面积、处理时间等因素对蛋白质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铁作为阳极,石墨作为阴极,电解电压为8 V,电解极距为10 mm,电极表面积为20 cm2,处理时间为60 min,蛋白质去除率为53%,CODCr去除率为48%。  相似文献   

14.
15.
朱凌岳  王宝辉  吴红军 《化工进展》2016,35(10):3129-3135
电解水煤浆制氢在能源消耗与产氢效率上都更优于电解水过程,并且在电解过程中可以同时达到对矿石能源净化的目的,是一种十分值得推广与发展的产氢新技术。本文在综述电解水煤浆技术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电解水煤浆制氢技术的原理,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概述了反应温度、电解质种类、样品预处理对电解水煤浆制氢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电解水煤浆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电解水煤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指出电解水煤浆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为:降低电解水煤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多使用可再生能源;深入研究反应机理,提高产氢效率,实现化学能与电能耦合向氢能的转变;改善电极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使电极更加耐久并降低电极成本;通过研究新型催化电极与催化剂来提高反应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通过人工智能建立的模型可以对工业过程进行精确调控,人工智能应用于电化学水处理技术过程得到了广泛关注。在电化学水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模型可以降低电化学过程的能耗,获取最优能效比。本文对人工智能在电化学水处理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类和归纳,并介绍了其应用方法,概述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化学水处理过程的特点、优势以及局限性,比较了用于电化学水处理的人工智能建模与响应面模型、回归模型和经验动力学模型的优劣。进而提出了人工智能在工程应用上的改进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经济实用的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对电解法制备高纯二氧化氯工艺在水处理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在最佳条件下,电解氯酸盐自动催化循环制备的二氧化氯纯度可达98%左右。通过二氧化氯杀菌除藻试验,讨论了二氧化氯用量以及原水pH对细菌、叶绿素a、藻类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用量在2 mg/L以上时,3者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当二氧化氯用量为2 mg/L、原水pH为6~9时,3者的去除率不发生显著变化,并且二氧化氯的剩余质量浓度均控制在0.5 mg/L以下。消毒成本:生产1 kg二氧化氯成本可以控制在6元以内,当二氧化氯用量在0.5~2 mg/L时,1 t水的消毒成本为0.003~0.012元。  相似文献   

18.
工业循环水的化学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蓉 《贵州化工》2011,36(5):44-46
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可以有很多种,主要介绍采用化学水处理的方式;根据在生产实践中再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运用化学药剂达到的效果经验;以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水之源重复利用,达到抑制腐蚀结垢,提高热交换效率、节约能源、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从水处理化学品的现状出发,通过新型合成水处理化学品的开发,水处理化学品复配增效技术的发展,分子结构的设计及与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证明水处理化学品的发展与机理的研究、合成工艺及测试方法的变革,甚至分子设计理论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指出一剂多能和绿色化是开发新型水处理化学品的研究重点和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珊  孙宏亮  孙大鹏  曹雯雯 《应用化工》2007,36(6):567-569,572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探讨了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pH值、反应温度、不同电极等对COD、浊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处理水中COD、浊度的最佳条件是:电解质浓度为45 g/L,pH值为8,电流密度为60 mA/m2,温度为22℃,阳极为RuSn电极,阴极使用不锈钢电极。此时COD去除率达86.22%,浊度去除率达80%,悬浮固体去除率和细菌去除率94%和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