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蕾 《时代建筑》2003,(5):44-47
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性作品展 展览时间:1999年6月22日~6月27日 展览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第四展厅(99UIA大会展场) 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学会  相似文献   

2.
《世界建筑》2005,(1):110-111
针对当代建筑的Aedes论坛由1980年开始举办,它是欧洲第一个私人的建筑展览机构。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建筑文化领域的一个国际性商标,在这里举办了超过300个知名建筑师以及处于前沿的实验性建筑的展览。  相似文献   

3.
钟梅 《建筑创作》2010,(10):100-107
<正>当今我国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状况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我国的文化也逐渐被重视并提升到了更高的位置,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越来越被政府或者行业、团体所重视,几乎没有人怀疑,近十年来,是我国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博物馆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根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04年全国已有各类型博物馆2 126座,其中文物系统的博物馆约1 507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至少要建立一个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在现有各类博物馆基础上,再建1 000座,基本实现每个中等以上城市建有一座  相似文献   

4.
王寅 《中州建设》2003,(4):40-40
“2002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都市营造”,原本应该成为双年展主体的中国建筑师的参展作品,却恰恰是其中最弱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建筑细部》2005,(3):39-41
东京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在金泽的新建筑展现了一个理想中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空间安排和材料组合方面所应有的极度抽象与完美明晰:圆形的低矮建筑中包含了大小各异的“白色立方”式艺术展览空间,一些辅助性的功能设施则散布其中。建筑本身采用了尽可能少的结构元素,仅由一些平滑表面构成,且它们之间的节点设计也非常朴素,毫不张扬。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出SANAA在早期作品中优先考虑视觉完美而非其耐用性以及尽量减少细部设计的做法已经有所改变,开始在诸如防水与保温等问题上采用较为实际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节点的处理自然也就会明显地复杂起来。  相似文献   

6.
50年之路——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默 《世界建筑》1999,(9):24-28
当代中国建筑艺术50年发展道路,可分为4个阶段;即以仿古为主的“民族形式”时期,简约化时期,“文化大革命”庸谷艺术时期以及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健康的多元建筑论时期,多元建筑论时期又有几种流派:即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土现代主义,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生活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唯一源朱,坚持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唯一”与“多元”并存,“唯一”“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2,(8):121-122
最近在伦敦建筑中心举办的展览为深入了解中国当代建筑师的作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作为英国同类展览中最出色的一届,4月12日的开幕式吸引了一大批热情的伦敦建筑师。现身展览现场的最著名的人物当属扎哈·哈迪德,她和努维尔、盖里、萨夫迪同为2012中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竞赛的决赛入围者。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建筑教育离不开当代中国建筑的整体背景。在现今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面临的普遍挑战在建筑教育中毫不例外地也同时存在,只是由于建筑行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建筑师的职业性质.使得建筑教育在专业上的取向格外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建筑在海外的展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蕾  杨帆 《时代建筑》2010,(1):41-47
今天,"中国力量"已越来越为世界瞩目,但这种力量目前仍更多地是指经济力量的提升。伴随着经济成长,中国将展示怎样的文化软实力,不但是我们要面对的日益紧迫的命题,同时也越来越吸引外界好奇的目光。继电影、当代艺术之后,中国建筑也开始参与海外各种各样的有关"中国当代建筑"的展览,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践。在中国建筑师还未走向世界之时,这无疑成为一扇至为重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现当代建筑展览的发展历程,分析展览对推动建筑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并指出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1.
UED:作为一位参展建筑师,您怎么看待中国当代建筑展?对于展览的形式和内容,您有什么样的看法?李兴钢:从参展的建筑师作品来看,我觉得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中国当代建筑师在国外的展览。参加的建筑师有代表性,作品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创造富有生命力的建筑--从传统走向当代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炯 《华中建筑》2003,21(3):18-20
从传统到当代的道路上,建筑创作走向成功的关键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论述了建筑传统中的生命力,旨在倡导中国建筑师在当代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3.
<正>建筑奖能够直观反映出获奖作品所彰显的价值立场,中国建筑长久以来在国际建筑奖中处于缺席地位,直至新世纪之后,中国建筑师才开始在国际建筑界崭露头角。WA中国建筑奖关注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成立10余年间见证了中国第四代建筑师群体的崛起。2014年中国建筑奖的扩容则折射出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土木建筑》2012,(3):13-23
近两年来,"公民建筑"的提法似乎有些热乎了起来。这来自于《南方都市报》从2007年始办的"中国建筑传媒奖"活动,该活动以"走向公民建筑"为口号,并给"公民建筑"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指那些关心民生,如居住、社区、环境、公共空间等问题,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利益、倾注人文关怀,并积极为现时代状况探索高质量文化表现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5.
翻看最近的建筑期刊或作品集,少不了大量的光洁玻璃幕墙,毫无"手法和"装饰"可言的建筑方块体。一批在晚期现代主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建筑师们,将老一辈简洁的形式和设计手法又推进了一步,用更洗练的表现形式和设计原则演绎着极  相似文献   

16.
UED:在参加展览时,请问您有目的地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参加展览?王昀:我的作品本来就不多,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比较早期的作品和一个刚刚建好的作品,这既是对比也是回应。UED:作为大学建筑系的教授,您认为学院派的作品具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近2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量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国建筑在中国文学、诗歌和电影之后,迈上了国际舞台。从1990年代初起,一些中国建筑师被冠以"先锋"建筑师之名,频繁地在国际建筑媒体和展览上出现,王澍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建筑师的之一。虽然"先锋"这个词汇今天显得那么过时和突兀,  相似文献   

18.
建筑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呈现在人类面前。在构成建筑的诸多要素中,建筑表皮给人的印象最为直接和深刻。建筑表皮指的是建筑和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它不仅包括建筑的外围护部分,还包括从围护体中分离出来的有一定建筑功能作用的建筑构件(如遮阳百叶)或附属物(如植物)等。建筑表皮的具体做法和最终形式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下的建筑水平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9.
标志性建筑50年——当代中国建筑艺术风尚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从上世纪中到今天,50年过去了,现今我国的建筑文化同50年前相比,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建筑文化包容广泛,建筑艺术是其中重要而显眼的方面。这里谨就我国建筑艺术风尚50年来的变化,做些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中国的当代建筑?怎样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表现中国的或更地方性的风格特点.是很多中国建筑师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建筑设计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今,这个问题就更突出.更需要中国建筑师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