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SY-3型宽域粒度分析仪是在GDY-1型、NSY-1型、NSY-2型光电颗分仪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第四代颗分测试仪。该仪器主要用于水利部门泥沙颗粒分析,也可用于地质、石油、土壤、冶金、建材等领域的颗粒分析。  相似文献   

2.
应用混匀消光颗分法测定河流泥沙颗分的研究,在我国已取得较大的进展,我们先前研制成的 GDY-1型光电颗分仪,现已在我国一些生产及科研单位使用,其性能见文献[1]、[2][3]。实用证明 GDY-1仪分析成果能达到水文测验规范要求。但从生产科研与推广使用的需要来看:(1)它的测量范围在5~100微米,不够宽。超过100微米的粗泥沙要用其他方法测量,  相似文献   

3.
NSY—2型仪系由河海大学主要为分析河流泥沙粒径级配而设计研制的。1988年12月经过水利部鉴定确认:可以作为常规水文颗分仪器使用,并取得国家专利。专利号为第32415号。1989年12月在美国地质调查局以盲样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1959年开展河流泥沙颗粒分析以来,一直应用粒径计法进行分析,积累了29年的泥沙颗粒分析资料,为科学研究和水利工程的管理运用提供了数据。随着水文科学的发展与其它科学的互相渗透,光电颗分仪应运而生。它的诞生使颗分工作自动化这一理想变成了现实。在1986年11月购进了一套河海大学研制生产的NSY—1型光电颗分仪,经  相似文献   

5.
MS2 0 0 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颗粒级配范围宽 ,对 2 0 0 0 μm以下的泥沙均能分析 ,尤其是 5 μm以下的极细泥沙。该仪器能应用彻底解算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完整米氏散射理论 ,进行粒度分析 ,分析过程完全电脑自动化 ,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极大地提高分析质量 ,克服了人员操作误差 ,标准粒径的精密度能达到 0 2 %左右。到目前为止 ,MS2 0 0 0型粒度分析仪在江苏大唐吕泗港电厂工程、江苏如东人工岛工程、江苏崇启跨海大桥工程等大型水文测验项目的泥沙分析工作中成功投入使用。该仪器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泥沙分析质量和工作效率 ,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近年来在泥沙研究中,为获得泥沙颗粒级配,已逐渐应用按照泥沙沉降原理,根据水温,沉距,直接在水中称出各组泥沙的重量,或采用浑水对透射光强度削弱的消光原理设计并制造的仪器,目前已有TZC—2型自动记录粒度测定仪,GDY—1型光电颗粒分析仪等。这类装置虽用电子电位差计自动记录或用数字电压表显示,仍需靠人工通过沉降过程曲线作图运算方能得出泥沙颗粒级配,而在河工模型试验过程中采用的简易式光电颗分仪,虽具有简便易行,迅速等优点,也需定时由人工观读,计算与校核的工作还是比较繁琐的。  相似文献   

7.
激光粒度分析仪在黄河泥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黄河泥沙粒度进行测定分析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该仪器具有测量范围宽、成果精度高、操作简捷等特点,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泥沙粒度分析方法,使泥沙粒度分析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用筛分析与移液管分析相结合法测定宽粒径范围粉煤灰级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较多的仪器才能完成,改用筛分析与光电颗分仪相结合法来测定其级配,能有效地节省测定时间,简化计算,保证精度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长江防洪模型中地形测量系统、流速测量系统和泥沙测量系统中利用的URI-Ⅲ三维地形测量系统、UPIV测流系统、光学后向散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几种新型仪器的原理、组成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新型量测仪器缩短了试验数据提取和分析的时间,但三维地形测量系统难以测量曲率和宽深比变化较大的河工模型,UPIV测流系统不宜应用在过高含沙量和过深的水流中,0BS受模型沙颜色的影响较大、其反演的含沙量不一定能代表河流中测点的含沙量.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GDY-1型光电颗分仪在进行河流泥沙颗粒分析中,其稳定性、准确性都较好,现已作为一种常规颗分方法,被许多单位所采用。但是,我们在近五年的使用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1.在河口地区含5微米以下的细沙较多,用GDY-1型仪来分析,尚感不足。2.下限至5微米的分析计算中,由于假定各平均粒径的消光系数均等于1而产生的不合理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泥沙颗粒分析研究带来了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1.
李静  牛占  和瑞莉 《人民黄河》2007,29(5):68-69,71
介绍了激光粒度分析仪的结构原理和作业要领,认为规范配样加样操作、正确输入并调整有关参数、选择或设计好数据输出报告模板、管理好测试文件、定期进行“标准粒子”测试以及注意消除仪器系统和被测介质中的气泡、保持光学系统的洁净、测试过程观测粒度分布图形峰型等,都是应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泥沙粒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成套大直径灌注桩测试设备包括以下几项:1.X—1型沉渣厚度测定仪:沉渣厚度对桩的承载力影响甚大。通过对1300根桩的测试表明,该仪器操作简便,测试误差小于1cm。2.PS—1型孔径测定仪:桩成孔时的扩颈或缩颈,尤其是缩颈会严重降低桩的承载能力。该仪器测量不设加长杆的孔范围为φ100~φ600,加没加长杆的为φ600~φ1200,测量深度大于30m。经133根桩测试表明,该仪器性能可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摘     
袖珍流速测算仪 CS——4型袖珍流速测算仪,是山西省汾河一坝灌区和山西省电子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该仪器配用普通的旋杯式、旋桨式流速仪,通过专用电子计算器,八位数字液晶显示,能直接测量出水的流速和固定断面积的流量。这种仪器的特点是: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进行流动性作业。测速成果自动显示、操作简便,省人力,一人即可操作,与一般人工测流相比可提高工效四倍,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的现场激光粒度分析仪(Lisst-100x)推算含沙量精度不是很令人满意的问题,从仪器的测量原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根据天然河流特性,提出分涨水面和落水面以及转换关系的方法推算含沙量.用原方法和改进后方法对寸滩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进行了计算.通过比较发现,采用改进方法推算含沙量的精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激光粒度仪分析黄河泥沙粒度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泥沙粒径是进行泥沙研究的重要参数。本次研究选用英国马尔公司生产的激光精度分析仪,对黄河中、下游部分站粗、中、细沙样进行了初步试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仪器测定泥沙颗粒级配的准确性,重复性较好;采用超声分散不会破坏泥沙颗粒的原形,测试泥沙粒径范围宽,下限可延伸到纳米级,从而为激光粒度仪在黄河上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MS2000 激光粒度仪与密度计法的土工颗分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粒度仪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水库、河道的悬移质和推移质泥沙颗粒粒度测量分析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然而,激光粒度仪在土工颗粒分析试验中还没有得到应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颗粒分析具有快速、方便的特点,把其引进到土工颗粒分析试验中将具有创新意义。本文对激光粒度仪与密度计法的相关性、试验结果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激光粒度仪在土工颗粒分析中的成功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YC型压力测深仪分YC-1、YC-2两种型号。YC-1型机数字显示测量结果,人工记录;YC-2型机由微机处理数据。仪器可在各种缆道和测船上使用。主要技术指标: 1.测深精度: 水深小于3米时,误差≤±2.5%~1厘米; 水深大于3米时,误差≤±1.1%~1厘米; 系统误差≤±0.74%~1厘米。 2.最大量程:20米 3.线性度:  相似文献   

18.
PD型仪器用特种吸液管按沉降原理作粒度分级,用液压器作吸液定量控制器,用三通阀对仪器进行分时操作。用悬浮粒法(不烘)或直测重量法(烘干)称重。精度粘粒≤1%,效率较老型同类仪器提高4~5倍。自1922年罗宾逊根据斯托克斯沉降定律创立吸液管粒度分析方法以来,许多粒度分析工作者对这种经典分析方法做了很多改进,以提高测试精度和效率。本文所叙述的PD型土壤颗粒分析特种自控吸液仪,综合了现有同类型仪器的优点,在关键部件上做了改进,使之更加完善,同时还着重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悬浮土粒法”和“直测重量法”,并对吸液法中使用天然土样、吸液深度、附壁校正等问题做了探讨,以提高分析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SSY—1型数字水位仪是一种对水位实行有线遥测並显示的仪器。该仪器可以通过水位数值预置实现自动报警和控制其它设备。现将仪器性能和王作原理介绍如下。一、仪器性能 1.测量误差;不大于3厘米; 2.水位变幅:0~9.99米; 3.水位涨落率:经过试验,仪器对水位变化响应不低于6厘米/分; 4.有线遥测距离:不大于300米;  相似文献   

20.
激光粒度仪在土工颗粒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波  王保田  赵辰洋 《人民长江》2012,43(24):50-53
激光粒度仪具有测试速度快、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测试范围宽,能保持土颗粒的完整性等优点,在泥沙颗粒粒度分析中已经得到成功运用,但在土工颗粒分析中应用还较少。通过对激光粒度仪法与密度计法的对比试验,探讨了前处理在激光粒度仪土样测试中的重要性。对两种土工颗粒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了结果相互转化的回归方程。对激光粒度仪在土工颗粒分析中的推广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