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提供了笔者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工程电磁场”教学中运用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另一门主干课“电路”类比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程思想方法、静/恒定电磁场边值问题与电路暂态问题等两方面的类比,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2.
如何将“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认证”两大要素融入课程教学中是每一门工程类课程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特点、学情特点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围绕立德树人、面向工程应用、夯实理论基础、强化逻辑思维”的课程教学理念,经过三年翻转课程教学实践,形成了“引导、指导、督导”三导教学模式,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是面向本科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的大门,了解相关学科领域国内外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将典型工程案例融入课程体系中,帮助学生形成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知识树”,培养工程认知与科学素养;以立德树人为育人根本,从课程为单元到课程体系思政育人全覆盖,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新工科人才,支撑“一流本科专业”和“双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点,是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相关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抽象、数学分析多,是公认的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本文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实际,尝试利用前沿技术引领课堂教学,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以课程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覆盖体系课程融合、课外仿真实践、课程思政、工程案例与科研融入、翻转课堂、线上线下并行等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希望打通课前、课中、课后以及相关课程间的连接通道,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消化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充分锻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在“电磁场与波”课程教学过程中,B1人Ansoft工程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应用实例的意义,进一步阐述了这些应用实例的选择及其在课程多媒体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可以加深学生对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激发其对电磁场理论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工程电磁场”课程研究式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研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工程电磁场”课程采用研究式教学进行实践性探索。根据“工程电磁场”课程特点,设计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式教学的五个方面的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乐于探究和反思概括,并对其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进行激励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程电磁场”研究式教学提供了实践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电力系统分析”是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对原有教学模式的工程实践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电力系统分析”及“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确立了多维度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中两个实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磁场理论”课程是信息工程专业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有名的难学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畏难情绪大,没有积极性。为激发学生学习“电磁场理论”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增加电磁场的应用实例是有效的手段。本文给出了教学过程中引用的两个实例:用介质中电磁波传播理论,分析了矿井煤岩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给出了有用的结论,使学生看到了电磁场理论的应用前景,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基于控制理论,电子学和电气工程等学科的交叉科学技术,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与控制理论等课程的深入融合。对自动化专业学生面向工程应用的课程融合教学理论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实验平台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法。多课程融合、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程知识掌握,提高顶层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倡导工程专业认证的大环境下,实践教学已成为工科学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新课程——“新能源发电技术”,通过深入分析该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设计了合适的教学内容,提出并开发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平台,制定了“理论讲解——仿真模拟——样机体验”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时代新工科人才需求特点和电工学课程特点,分析非电专业学生的电类实践需求,提出构建电工学课程为核心的电工电子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改革、构建教学资源体系和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使我校电工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加、一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新工科”背景下,为综合培养工科专业实践型人才,高校的传统工科教育急需改革创新。以深化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为核心思想,基于智能水下机器人平台,面向自动化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学生将完成基于水下视觉跟踪的导向性任务,使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表明,教学平台结合前沿研究和实际工程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志趣、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研究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从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提出将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 PBL)与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依托,以行动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工程项目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了该模式的教学组织实施要点,并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讨论了该模式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程教育认证中对电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提出的12方面要求,结合电气专业“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授课经验,提出从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另提出将课程思政、OBE教学理念等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毕业5年后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和新工科背景下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需求,我们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课堂上讲授先进的电机设计与控制理念,提倡学生发散性思考,提出创新性的解决问题方法。 邀请企业导师进行网上教学,熟悉相关工程与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同时,以学生为核心,开展研究生辅助教学方式。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表明所采取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式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手能力及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体现学科交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微电子专业作为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针对我校微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创新理念要求,从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模式、考核评价制度,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新工科”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发展,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微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CDIO/DEC模式作为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教学改革工具,与国内实际的工程环境、学生基础、教学传统、理论体系等相结合,具体运用于电路实验教学改革。我们明确其面向实践需求和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探索在该目标指导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工程化教学模式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称“电气”)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一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