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安徽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验证性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实验课程考核机制单一等),因此教学方法亟须改进。针对课程的现状,立足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提出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法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引入计算机仿真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认知;应用对比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各知识点的共性和差异;采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通过规范实验流程、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督促学生重视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集成电路版图分析与设计课程存在教学方法老化、教学模式形式化等问题,本文以OBE-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对”集成电路版图分析与设计”课程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设计、项目式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将工程教学认证中对学生的专业毕业要求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将BB网络平台、ISO9001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和质量标准融入课堂教学,采用OBE-CDIO能力教学理念指导课程设计,实现教学环节与考核环节的科学化与多元化,通过引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版图分析与设计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与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求,是高校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认真分析了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现状,然后从大学生创新项目入手,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实践、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体系,基于创新项目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的一个实验"D触发器设计"为例,介绍一种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全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和使用集成电路设计相关EDA软件,达到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集成电路设计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模拟与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通过将知识地图、Proteus虚拟实验、“微课”等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课程教学方法,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方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教改实施以来3届学生调研反馈和考试成绩分析表明,上述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模拟与数字电路”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艳云 《电子世界》2014,(19):178-179
本文结合本院多年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主,从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模式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傅明丽 《信息通信》2015,(1):275-276
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起点差异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时数安排不合理、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研究与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文章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教学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普通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定位和教学现状,提出了启发性与互动性相结合、课堂讲解与仿真演示相结合、实验与仿真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总结了"四环过程"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以及不同层次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汪香君  刘会芬 《现代信息科技》2023,(18):176-180+184
“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水平是本门课程的首要任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耦合度,通过引入OJ系统、草料二维码等信息化工具提升上课效率,同时强化代码质量管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课程考核机制上,一是引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二是将笔试改成上机考试,进一步促进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提升。经过实际教学证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新工科”背景下,为综合培养工科专业实践型人才,高校的传统工科教育急需改革创新。以深化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为核心思想,基于智能水下机器人平台,面向自动化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学生将完成基于水下视觉跟踪的导向性任务,使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表明,教学平台结合前沿研究和实际工程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志趣、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研究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面对目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嵌入式系统课程难,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习热情,需要进行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本文从教学模式概念、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估等方面,构建动态反馈机制的翻转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法。通过翻转课程,以项目驱动形式,构建课程网络信息平台,形成动态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即时调整项目设计和预习方法,达到教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都开设了传感器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典型应用.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教学中也引入了仿真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目前用于电子电路仿真软件中的传感器模型较少,很难实现传感器技术的信息化教学.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采用Multisim和LabVIEW联合仿真来进行传感器的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Multisim和LabVIEW的引入进一步完善项目教学法,改进了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的建设核心是打造融入思政元素的“金课”,以电机与拖动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为例,对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本专业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并给出成绩评定方法。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课程内容为教学案例,设计了思政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根据雷达及其对抗相关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将组网雷达对抗仿真平台应用于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阐述了其在创新实践中相比于实际装备的优势所在,介绍了仿真平台的架构、组成和功能,并给出了两个创新实践应用实例。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升学生雷达对抗方面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建设口袋实验室和在线开放课程,组建LabVIEW学生俱乐部、兴趣小组和NI名师工作室,开展课程秀、校内外竞赛活动,将课程教学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紧密联系,能为学生创造随时随地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条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特长生梯队的建设与活动,以点带面,带动了班级学生的整体学风建设,也为课程的持续更新与改进提供了新的引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落实教育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建设要求,对石油类高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各教学环节开展了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秉承石油石化特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遵从“知识扎实-能力创新-素质全面-思政融教”教学理念,采用混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衡量学生学习效果。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为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程教育认证中对电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提出的12方面要求,结合电气专业“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授课经验,提出从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另提出将课程思政、OBE教学理念等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毕业5年后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原有电子测量实验课程存在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少、与前沿理论联系不紧密、实验平台缺乏等问题,无法满足课程培养目标。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拓展+科研引导”的递进式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引入翻转课堂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研制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支撑多层次个性化课程内容。应用表明,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应用前沿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远程监控技术”课程传统教学“痛点”,按照新工科新发展的建设要求,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了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的研究,在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内容及学生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创新举措,实现了教学的创新。成绩对比分析说明教学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课外知识拓展的主动探索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