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规划和实施,对于具备电力和信息通信知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首先讨论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结合我校现有教学力量,研究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分析概括了其主要核心特色课程,最后提出该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COOP-CDIO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基于COOP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首先简单介绍了COOP—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以及基于COOP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目标,给出了专业建设的总体方案。笔者还详细论述了专业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0所案例高校“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课程构成和主要课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新生工科”专业建设的要点,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注重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建立完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的动态调整机制、多方参与新生工科专业内涵建设、构建教师跨学科发展的新机制,希望能为高校“新生工科”的专业建设和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本地电子信息产业中智能手机龙头企业及周边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为基础,对“双创”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对“工匠精神”与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契合性进行研究;以创新课程教学、创新创意大赛、项目工作室、创客空间和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主要内容,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主要内容,我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了综合改革与实践,三年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学生人才培养和教师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地方院校专业综合改革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背景下,文章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普及型”精英科技竞赛教学体系,探索专业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文章分析电信系学生的学情现状,详细阐述新工科的“普及型”精英科技竞赛的内容和实施方案,构建电信学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模式,有效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为例,建立了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基础的协同式多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我们针对多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并实践了课程体系改革,初步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寅虎岁末,《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和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公开发行,可喜可贺!这本由信息产业部主管,邮电部北京设计院主办,旨在为海内外信息工程建设和网络运行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与标准服务的实用性、指导性专业刊物,在原邮电部的关怀与支持下,主办单位和作者、编者、读者通力合作,自1988年创刊至今,风雨十截,取得了长足进步,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成绩己为历史,未来将更光明.伴随全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中国通信与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如何为国内外从事信息工程建设的规划建设部门、勘察设计单位、网络运营和维护企业、通信与电子设备产品制造厂商等提供服务;如何为国内外从事信息工程建设及产品设备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的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架起知识的桥梁;如何及时报道世界最新信息技术、工程建设动态、推荐具有借鉴意义的工程与标准范例,指导国内外从事信息工程建设及标准研究与制定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国际惯例与国家规范进行信息工程建设、网络运行及制定相关的专业标准,将是时代赋予《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以宣传国家和信息产业部的有关政策法规;传播信息工...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行业也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为响应省级特色教育专业的发展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将建设其特色课程.本文主要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阐述其建设特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给予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的相关策略,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影响进行探究.以期为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校于2015年成功获批开办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经过与已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及相关企业的交流与探讨,我校制定完成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首先给出了我校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然后介绍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最后分析了我校的该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下,国内各高校正积极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文章拟建立基于"CPP"模式的复合驱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机电专业"CPP"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内容等进行研究与设计,提供可操作、有价值、能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阐述在三学期制背景下地方院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和基本原则,并以我院自动化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基本框架、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方面讨论了新形势下自动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自动化专业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来源于行业需求。本文主要讨论了我校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在"自动化专业指导性规范"的指导下,根据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并结合机电行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所制定包括5个知识核心、12项专业能力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及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新模式,设计了三平台、三层次、一体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将由于高危、高压、高污染、高成本等原因难以开展实验教学的课程环节虚拟化,构建了具备特色且满足教学需求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以“以虚补实,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方式丰富教学手段,为新工科背景下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由电机、电器及其控制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于1999年合并而成,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几十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断调整和发展,现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专业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也是该专业的主要特色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与电力电子交叉学科方面的人才,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体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特色,对该专业的方向设置进行了词整,同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6.
学科竞赛是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出一种融合文档、短视频、长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经典项目案例、实践资料库等纸质教材为一体的新形态教材建设方案。方案的实施有望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新形态教材建设,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供更系统的保障,对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要。论文在调查研究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发展现状和信息安全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最符合社会大量需求的是应用型信息安全人才,分析了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强调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学习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文章还结合专业建设实践,介绍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以数学理论引出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在工程应用中应用。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理论性强和工程应用背景厚等特点,通过对卷积的思考及拓展,举例阐述卷积的计算过程及含义,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前沿的科技热点,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探究基本概念的本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特征,以应用为指导,从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等方面,较系统地讨论了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知识体系的优化、培养方案的实施等内容,就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由工企业自动化和工企供电两个专业合并而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应用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本科生就业要求,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