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S(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叠加技术,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的成像方法,它仅依赖近地表速度,与现有的CMP叠加或DMO叠加理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地震资料处理发展方向。在介绍其原理方法和对比其他叠加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多个实际数据上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CRS叠加的反射信号连续性得到加强,随机噪音得到明显压制,信噪比显著提高。CRS叠加更充分地挖掘了多次覆盖数据的潜力,叠加成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共反射面(CRS)叠加提供一种从多次覆盖反射数据进行零偏移距(ZO)模拟的方法,它不依赖于速度信息。而常规成像方法(如NMO/DMO叠加、叠前深度偏移)都需要一个准确的宏观速度模型。我们把CRS叠加应用于2D合成地震数据,得到1个高质量的模拟ZO剖面以及3个重要的运动学波场属性剖面。波场属性可用来建立-2D宏观速度模型。我们用正演模拟对多次覆盖数据给出的属性与模型属性作比较,验了CRS叠加理论和所得属性的正确性。对2D资料应用CRS叠加,可产生CRS叠加面,它依赖于3个参数,它们是ZO射线的出射角α,以及与ZO有关的两上波前曲率半径RN和RNIP,即法向波和法向入射点波的波前曲率半径。对第五ZO样点可确定一组最佳参数,这组参数能使CRS走时面最好地拟合反射同相轴。兼顾CRS流程的实现,使用CRS叠加面的双曲二阶泰勤展式,因为这一表达式不仅适合于处理不规则的采集观测系统,而且更有利3 数的寻优。此外,双曲走时展式在特定道集(如CMP道集和ZO剖面)上可简化,因而能够给出不同的观测方案。  相似文献   

3.
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共反射面元叠加(CRA)是一种压制随机噪声的去噪方法,该方法在桑加或偏移地震剖面上进行多个共中心点(二维)或共反射面元(三维)的反射地震记录的“同时叠加”,通过增加叠加的覆盖次数达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阐述了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基本原理,并用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证实该方法是基本保幅的去随机噪声方法,就保幅能力而言,该方法优于其它压制随机噪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LB三维深层资料低信噪比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常规处理方法难以解决的一个难点。而共反射面元叠加是一种有效提高信噪比的全新叠加技术,其成像方法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仅依赖近地表速度,通过搜索适应各种反射界面的局部形态的共反射面时距关系响应,使得反射界面上在菲涅尔带内的反射信息能够得到同相叠加。从LB三维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共反射面元叠加的深层反射信号连续性得到加强,随机噪音明显得到压制,信噪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由传统的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元(ZO CRS)叠加发展而来,其算子的有效范围更大,可以充分利用大炮检距信息对复杂地下构造进行成像。该次研究采用的参数分步搜素策略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有效解决了实现过程中计算效率较低的难题。利用部分CO CRS叠加对稀疏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对数据进行规则化,补充缺失地震道信息,而且整体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这对于后面的常规处理比如速度分析、叠前偏移等,都是非常有利的,在模型试算中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共反射面叠加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共反射面(CRS)叠加提供一种从多次覆盖反射数据进行零偏移距(ZO)模拟的方法,它不依赖于速度信息。而常规成像方法(如NMO/DMO叠加、叠前深度偏移)都需要一个准确的宏观速度模型。 我们把CRS叠加应用于2D合成地震数据,得到1个高质量的模拟ZO剖面以及3个重要的运动学波场属性剖面。波场属性可用来建立一2D宏观速度模型。我们用正演模拟对多次覆盖数据给出的属性与模型属性作比较,验证了CRS叠加理论和所得属性的正确性。 对2D资料应用CRS叠加,可产生CRS叠加面,它依赖于3个参数,它们是ZO射线的出射角α,以及与ZO有关的两个波前曲率半径R_N和R_(NIP),即法向波和法向入射点波的波前曲率半径。对每一ZO样点可确定一组最佳参数,这组参数能使CRS走时面最好地拟合反射同相轴。 兼顾CRS叠加的效果和效率,采用最优化方法求取所有零炮检距样点的全部最佳参数。对于CRS流程的实现,使用CRS叠加面的双曲二阶泰勒展式,因为这一表达式不仅适合于处理不规则的采集观测系统,而且更有利于3参数的寻优。此外,双曲走时展式在特定道集(如CMP道集和ZO剖面)上可简化,因而能够给出不同的观测方案。  相似文献   

7.
共反射面与共中心点联合叠加成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共中心点 (CMP)叠加是目前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叠加成像处理方法 ,所用的参数只有速度。共反射面(CRS)叠加则是利用了 3个叠加属性参数RNIP,RN 和 β0 ,在整个叠加过程中不显含速度模型。将共中心点叠加引入到共反射面叠加中 ,利用速度参数来描写共反射面方程 ,可以简化CRS叠加的实现过程 ,同时使得叠加剖面的物理意义更加明显 ,便于后续的处理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基于参数多级优化的共反射面叠加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基于Hubral共反射面叠加的思想,考虑到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本文提出了参数多级优化的共反射面叠加方法。这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场,仅需已知近地表速度和依赖于波场三参数的地震成像方法。它不仅能够改进模拟零炮检距剖面,提高深层的信噪比,而且可以给出用于反演速度场的地震三参数剖面。通过凹陷模型和Marmousi模型的试算以及胜利油田实际资料的试处理,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复杂介质情况下,由于地下条件不满足常规叠加的假设,叠加效果很差.共反射面元(CRS)叠加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零炮检距剖面生成方式.CRS叠加的实质是MZO(Migration to Zero Offset)过程,它具有不依赖宏观速度模型和完全数据驱动实现的特点.CRS叠加理论认为不仅可以得到高质量的零偏移距剖面,而且可以得到3个有用的波场属性参数剖面.简要介绍CRS技术,并概括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通过描述本征波波前的运动学参数来生成叠加算子,能够提高叠后数据的信噪比,改善深层反射成像的质量。但对CRS叠后数据的偏移处理,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此,对CRS常规流程进行了改进,借助于CRS运动学参数同时实现数据的叠加和偏移。由于CRS参数剖面与成像射线相对应,因此有助于速度模型的建立和偏移孔径的估算。模型数据试算结果表明:由改进的CRS流程得到的参数谱质量更高,相干剖面上的同相轴连续性更好。因此,利用改进后的CRS流程进行参数分析可以得到更好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1.
CRS叠加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的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等均是以反射点为基本反射单元进行研究,对于复杂地质界面来说,地下反射点的信息分布在临近多个CDP点上,用常规方法处理无疑会损失许多有用信息。CRS叠加技术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利用邻近多个反射点组成的共反射面信息进行动校叠加。介绍了利用CRS叠加技术进行叠加成像及剩余静校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南海东部勘探进程的推进,中深层地层(珠江组到基底)成为勘探评价的主要目的层,其勘探程度决定了南海东部储量的规模。但是由于海上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影响到中深层地质成像的品质,制约了南海东部下一步勘探进程,提高中深层成像品质是当前南海东部亟需解决的问题。常规共中心点叠加理论是基于水平层状介质的假设前提,有一定的局限性。倾角共反射面叠加方法对地层倾角不做限定假设,地下反射面可以是任意的角度,相较于共中心点叠加理论而言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倾角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在共反射点及其附近第一菲涅尔带内全部反射波的叠加,因此形成超级覆盖次数,能够显著提高信噪比。经过前期理论研究、资料试验及在南海东部深水区的应用,证实倾角共反射面叠加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该区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适用于复杂地层地质条件,能极大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可解释性。相信该理论的进一步应用将有助于指导南海东部深水区的勘探、提高勘探成功率及勘探储量规模。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地震资料中深层照明度低、反射信号弱、信噪比差等问题,基于傍轴射线及菲涅耳带理论,提出并研发了多次聚焦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该技术可以在室内处理方面大幅度增加地下尤其是中深层共反射点覆盖次数,有效增强中深层弱反射信号、提高信噪比,改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应用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多次聚焦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在属性参数搜索、倾角歧视、中远偏移距时距曲线精度以及是否输出叠前道集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在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地震资料处理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勘探进程的深入和天然气勘探的需要,针对深层地质目标的勘探越来越迫切、难度也越来越大。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区石炭系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低,且火成岩反射不规则和波场复杂,给该区资料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多域叠前去噪、视各向异性动校正等精细叠前道集处理的基础上,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共反射面叠加技术相结合,在提高石炭系火成岩偏移归位精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火成岩低信噪比反射的成像效果,使该区针对石炭系火成岩的勘探攻关获得了重要突破,奠定了该地区天然气勘探资料处理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充分利用了菲涅耳带半径内的地震信息,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信噪比,是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成像的有力手段.同时,CRS叠加考虑了地下反射层的倾角和局部曲率,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常规的三维CRS叠加,多步依次求取的八参数精度较低,影响了...  相似文献   

16.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算子包含多个属性参数,具体实现时常采用多级优化策略,然而传统的参数搜索算法并未考虑叠加剖面中同一目标成像点处存在多个有贡献同相轴的情况。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改进参数搜索策略,通过引入相干阈值方法求得目标点处的全局和局部最大值,有效解决了零偏移距剖面中同相轴相交的问题。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相比,改进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考虑了同相轴相交的情况,模拟的零偏移距剖面更加真实可靠,成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共反射面元叠加波场属性参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反射面元叠加是一种获得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的零炮检距剖面的方法。该法利用出射到地表的零炮检距射线的出射角α、出射到地表的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的波前曲率半径三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描述反射界面与走时的关系。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双曲型时距关系式进行泰勒二阶展开,求得CRS叠加公式。由于这种叠加方法考虑到了地下反射面不同的几何状态,而且是在一个菲涅尔带内的叠加,所以此法更加接近实际的地下地质情况。对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应用此法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连续性,而且可以获得三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有利于提高地震波速度反演的精度、剩余静校正量的求取精度以及AVO分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ZO)剖面,不依赖于速度信息。对确定CRS叠加面的三个参数(ZO射线的出射角α,以及与ZO射线有关的两个波前曲率半径RN和RNIP)进行优化,可使CRS走时面最好地拟合反射同相轴。通过对CRS叠加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CRS三参数分析的精度。不同的是,在新优化方法中,波场三参数耦合在一起,难以通过简化CRS道集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逐个优化。引入模拟退火算法后,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组合优化的难题。而模拟退火算法的应用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三函数两准则的设计,这就需要对具体的优化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还要通过大量反复的试验。模型数据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共反射面元(CRS) 叠加与常规共中心点(CMP) 叠加相比是一种崭新的叠加方法。它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它的实现只依赖于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共反射面元叠加通过将来自菲涅尔带范围内的反射波沿着叠加面求和,进而扩大叠加次数,达到增强反射信号能量、提高地震反射波的叠加成像质量的目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共反射面元叠加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复杂地表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未作静校正的数据。在基准面重建时,利用CRS运动学波场参数可将CRS叠加剖面校正到某一选定的水平面上。在复杂地表CRS叠加中,波场三参数的耦合需要用到组合参数优化策略,因此实际处理过程中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来实现。地震数据的试算表明,复杂地表CRS叠加得出的剖面比常规处理剖面有较高信噪比和同相轴连续性。另外,对CRS叠加技术的几个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