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钢索纵横弯曲原理,设计出双跨接触式钢索张力传感器。介绍了该传感器的主要结构和原理,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套新型钢索张力检测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度高,适应范围广等优点。能满足工程方面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纱线张力动态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各种纱线张力动态测试装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锭纺纱张力测试方法,利用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对纱线张力进行动态检测和实时控制,为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应变电阻式张力传感器结构原理,重点针对当今在微小力传感器设计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温漂、时漂、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了通过软件进行机器学习、数字滤波等技术的原理.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SPCEO61A单片机和张力传感器的微小动态张力检测系统.通过最小二乘法实现对传感器的自动建模,用软件方法解决温漂问题并用数字滤波滤除干扰的尝试.在解决温漂问题上,引用了数据融合技术,将原本需要曲面拟合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拟合过程和一个插值过程.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应变电阻式张力传感器结构原理,重点针对当今在微小力传感器设计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温漂、时漂、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了通过软件进行机器学习、数字滤波等技术的原理。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SPCE061A单片机和张力传感器的微小动态张力检测系统。通过最小二乘法实现对传感器的自动建模,用软件方法解决温漂问题并用数字滤波滤除干扰的尝试。在解决温漂问题上,引用了数据融合技术,将原本需要曲面拟合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拟合过程和一个插值过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纸机丝网张力在线测控的基本原理,重点叙述了轴销式张力传感器的设计思路和安装注意要点,并以该张力传感器的实测数据说明其能够应用在纸机张力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6.
肖卫兵 《微计算机信息》2008,24(10):149-150
为了准确地测量剑杆织机引纬时纬纱的动态张力,合理地配置织机的工艺参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纬纱动态张力测试方法,利用单片机和传感器技术等组成纬纱张力检测系统,实现时纬纱张力的动态检测,并运用该系统对TT96型剑杆织机不同纬纱的张力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为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用于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张力测量的电子传感器存在可靠性低、抗潮能力差、寿命短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光纤光栅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双栅结构,利用差动补偿法消除温度的影响;通过光检测装置检测光栅的中心波长偏移量,根据中心波长偏移量与压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可间接推算出传感器受到的压力,即为钢丝绳张力。实验及测试结果验证了该传感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串珠绳张力传感器的主要结构和测量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动静态串珠绳张力检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由应变计组成的电桥测量线路,以及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并实时传送至显示仪表.该系统能够准确、可靠地测试和显示串珠绳张力状态,有利于提高绳锯机的工作效率.该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水密封性能和抗振动性能,保证了在水下安全稳定地工作.实际应用表明:该检测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度达到0.1 %FS,适用范围为3 000 N以内,能满足工程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壳聚糖和胶原蛋白可吸收缝合线制备工艺中缝合线线径粗细不均、抗张强度不均的问题,设计了可吸收缝合线恒张力控制系统。检测装置采用敏感元件为电阻应变片的三辊式张力传感器;控制算法采用PID算法;执行装置采用变频调速三相电机。实验证明:恒张力控制系统能将被控张力误差控制在±0.1 N以内,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制作出的缝合线完全符合美国药典第32版中胶原缝合线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某载带生产线为例介绍一种收卷张力控制系统。首先介绍了收卷部分机械结构,介绍了张力传感器——跳舞辊的基本原理;接着提出一种新的张力闭环速度控制模式,分析其控制结构,其PID控制算法采用速度式PID算法,最后给出了启动和停止时的控制曲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小张力在线检测困难的问题,建立了电阻应变传感器在振动噪声干扰下的数学模型,采用补偿传感器消除机械振动的噪声干扰.设计了一种基于dsPIC30F3012和双孔平行梁式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小张力动态检测系统,并从理论和软件仿真的角度,证明了该系统在动态小张力检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沈力 《传感器世界》2021,27(8):8-13,18
文章介绍了一种法兰式张力传感器,简述了该种传感器的应用场合,及其目前常见的两种主要的结构及区别.介绍了传感器的核心零部件——弹性体的设计原理及设计通用原则,通过有限元软件的分析计算,对该弹性体的设计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对影响传感器性能的其他4个设计要点做了说明,并对传感器安装使用的注意事项做了介绍,避免由于安装问题导致传感器的损坏或测试性能不良.介绍了被测辊轮和导向轮之间的3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分别对每一种排列方式的张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米保卫  赵美英 《计算机仿真》2010,27(2):22-25,43
针对飞行器采用机翼前缘复合材料结构抗鸟撞的设计要求,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构型,即张力蒙皮结构。使用显式碰撞动力分析软件PAMCRASH,建立了四种复合材料张力层乎板模型,并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其进行鸟撞仿真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张力层有限元模型形式;依据上述情况对复合材料张力蒙皮构成的机翼前缘结构抗鸟撞性能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得到了张力层展开的位移、撞击最大接触力、鸟体动能下降百分比等几方面数据。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复合材料张力蒙皮结构与普通机翼蒙皮相比,能更好地防止鸟体穿透机翼蒙皮,证明可用于机翼结构的抗鸟撞设计中。  相似文献   

14.
基于逆磁致伸缩效应和仿生学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磁致伸缩触觉传感器,应用传感器可以测试机械手抓取力和目标物体刚度,根据电磁学理论、逆磁致伸缩效应和胡克定理,建立了触觉传感器的接触力检测模型和刚度检测模型,制作了磁致伸缩触觉传感器,通过磁场调节装置优化了传感器结构,确定了接触力检测和刚度检测方法,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进行了理 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偏置磁场为2.56kA/m 时,传感器在0~1N接触力下有较高的灵敏度,输出电压相对于未施加力时的最大变化值为22.8mV,该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可以满足机械手对触觉精确感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卷机张力控制系统中的扰动量和张力辊在运行中的机械振动,采用了间接张力控制与直接张力控制相结合的复合张力控制方法,即在间接张力控制满足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直接张力控制将张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张力信号进行一定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结果作为微调量叠加在控制系统中.通过对张力传感器的选型、安装和调试,成功将该控制方法应用在复卷机张力控制系统中.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复卷机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一类卷绕系统的收卷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动态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张力观测器的新型控制方案。笔者根据辊的动态转矩平衡方程式,利用系统原有的电机控制和速度检测信号,将观测的张力值作为反馈,构成张力闲环,从而实现无传感器反馈控制。最后,对这种方案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完全可以达到常规规方案的动态性能,具有较高的稳态精度。这充分说明了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痉挛检测及其评定,研制了一种基于肌张力特征信息进而评定痉挛等级的传感器,探讨了痉挛检测及量化评定标准需求,对痉挛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了设计,针对不同痉挛等级的特征分布情况,基于痉挛特征信息,在改良Ashoworth量表MAS(Modified Ashworth Scale)基础上,进行了下肢关节被动活动过程中肌张力数据的采集实验。相关实验数据有效验证拟定的相关指标:包括肌张力分级阈值,痉挛等级等。实验结果表明痉挛传感器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18.
新型力解耦和各向同性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基于并联 6 -SPS结构的新型机器人六维力与力矩传感器的结构特点 ,并分析计算了其力与应变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力各向同性 ,为该六维力与力矩传感器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是力与力矩解耦和各向同性的。该传感器采用弹性铰链替代球铰 ,具有结构灵巧、工艺性好等优点 ,可应用到机器人手腕、手指和其它使用多维力与力矩传感器的场合。  相似文献   

19.
计算电容式液位传感器采用计算电容原理,经过单管式轻量化的结构改良设计.为探究改良结构对传感器特性的影响,针对单管计算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分析软件ANSYS仿真分析几个重要结构参数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特性试验表明:传感器输入输出曲线与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0~200 mm量程内传感器线性度为±0.8%,回程误差为±0.03 pF,液位测量的最大引用误差为-1.0%FS.该研究为计算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该新型传感器在航空、航天燃料液位测量领域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氧化锆式氧传感器在汽车排放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按照检测空燃比数值范围的宽窄对国内外现阶段主要的氧化锆式氧传感器进行了分类,对传统的"杯型"氧传感器、"平面型"氧传感器和新型空燃比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信号特性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重点论述了单元件型空燃比传感器和双元件型空燃比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比较分析了这几类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优缺点,归纳得出了新型空燃比传感器将逐步取代传统氧传感器,未来能够满足检测范围宽、工作温度低、体积小的氧传感器将成为汽车氧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