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理格网与空间单元的划分是将基于多维指标的量化评价结果转化为地理空间信息的关键过程。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风险不仅取决于湿地类型,更取决于其外部环境,而景观特征评估为此提供了一种更加综合整体的空间单元划分方法。以广东省为例,探索基于景观特征评估方法来划分湿地景观特征单元,并采用简单风险指数模型构建基于网格与景观特征单元的多尺度湿地退化风险评价体系。地理格网评价结果有助于识别高退化风险湿地斑块,而湿地景观特征单元为整合高度分散的湿地斑块及其网络提供了多维度、可识别、面向管理的空间边界与框架,为区域生态系统评价与保护的空间划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鲍梓婷  张婷婷   《中国园林》2024,40(3):48-54
河流景观是人类需求与自然基底相互作用形成的复 杂、多尺度嵌套的社会生态和水文地貌系统。基于水文地貌学 原理的“河流样式框架”为理解河流“形式与过程”之间的关 系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分析工具。系统梳理河流样式框架的基本 原则、具体步骤与核心内容,提出多尺度的空间层级划分、河 流样式与地貌单元的分类体系是该框架解释河流特征与河流行 为的核心方法。进而在流域尺度依据地貌状况与修复潜力评估 结果确定各个河段修复管理的优先次序,在河段尺度通过河流 演变轨迹分析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基于过程”的河 流景观修复设计与行动计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保护区与城市分离的“二分式”方法已无法阻止遗产环境文脉的割裂与丧失,也无法保护更广阔城乡区域的历史价值。“城市历史景观”的提出开拓了利用景观方法保护城市遗产的视野,英国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逐渐进入遗产领域并成为遗产保护和规划研究的重要工具,且在郡区尺度、城区尺度与场地(保护区)尺度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历史景观特征为核心概念的景观方法开始引领历史保护研究的工具转变,建立保护区与广域的城市历史景观的链接,为我国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中于更大国土空间尺度上促进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赵骏  李子健  吴雪飞 《城市建筑》2023,(19):178-186+216
民俗景观是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分类研究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民俗文化的类型及分布,也是整体认知我国乡土景观特征的重要内容。从民俗景观的本质内涵出发,基于景观基因识别相关理论,筛选出民俗景观特征识别指标因子,构建适用于省域尺度的民俗景观特征分类体系。从自然环境基因、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三个方向对湖北省民俗景观进行识别,分别运用景观特征评估和文化区划研究的方法,得到自然环境特征类型与民俗文化景观区划。并基于自然—文化景观类型分布的相关性,将自然环境景观与民俗文化景观进行空间制图上的融合,得到湖北省民俗景观特征分类图,为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向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竹  王珂  陈潇玮  郑媛 《风景园林》2020,27(4):69-73
针对当前中国浙北乡村经济发达地区半城市化乡村的乡村景观营建同质化、偏重外观审美、忽略内生动力等问题,基于乡村“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单元系统”理论,建立乡村“人地共生”景观单元的认知框架,提出以村域为景观生成与演变的单元。通过“单元系统—单元自成”程序的调控,明确村域景观特征在人地互动作用下的空间生成与演变机制,并建构了乡村景观营建在村域尺度上的基本模式。首次从较小的村域尺度和人地互动的内生动力视角研究乡村景观的生成与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斌 《南方建筑》2018,(3):66-70
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解读了乡村景观生产、生态、环境、识别和遗产等多元价值。分析认为,现行乡村保护对景观价值的选择性忽视、保护与规划脱节等问题,构成了乡村景观管护的难点。进而提出由国家自然资源部主导,以保护景观的重要特征为目标,建立国土(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和村落(群)的多层级管护体系。该体系借鉴欧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分层级实现景观特征类型识别、类型区域划分和特征描述,可为乡村景观的跨区域管护协同、县域管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村落(群)整体管护提供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展望未来,城乡边缘区无疑是未来城镇化压力最为剧烈的地区。城乡边界日益模糊,如何有效的协调城乡两种社会经济和空间形态的关系是当今面临的重要挑战,决策者亟需一种更为综合整体的概念和方法。“多功能景观”的概念内在整合了多功能与多目标的进程,成为当今自然资源管理和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概念;景观特征评估的方法通过识别与理解景观的内在特征从而指导、控制与容纳变化;景观管治的概念强调了各政治决策层级与社会利益团体的协调,以及与自然尺度的链接,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珠三角部分地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存在的不足,研究论证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将有助于改善乡村景观更新中“场所感”缺失的问题。通过解读针对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景观特征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足,结合珠三角乡村的景观导控现状,提出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方法进行本土转译,用于我国珠三角地区乡村的途径、要点和形式。该途径可用于珠三角乡村多个场所尺度的景观特征评估,将助力于珠三角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空间规划改革进程中号召全域历史文化保护,象征从“文物遗产视角”转向“全域历史景观视角”,“景观方法”已逐渐进入历史保护领域并发挥有效作用。基于“景观基线”的研究方法,借鉴英国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工具的经验,以广西南宁为例开展“市域尺度”的历史景观基线构建工作。针对南宁约2.2万km2的行政范围,基于Arc GIS平台构建历史景观信息数据库,从自然历史、乡村历史、城镇历史3个维度建立南宁市域的历史景观评估基线图并进行层积解译。该实践为中国全域历史保护的工作要求提供了构建历史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全域历史景观体系框架、建立保护与开发的决策参考机制、增强历史景观的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胡紫玥  曹伟 《园林》2024,(2):46-54
水乡古镇是具有独特景观特征的传统聚落景观,承载和传承乡土文化。景观基因识别理论在挖掘传统聚落景观特征与历史文化特质研究中具备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评估途径,有利于实现对传统聚落景观的有效保护与开发。以焦溪古镇为例,引入景观基因识别理论,对其隐性和显性景观基因总结评估,并构建焦溪景观基因图谱,从环境和村域两个尺度挖掘景观基因结构特征,从山水格局、生态智慧和布局营建三个角度总结景观特征。结果表明:(1)环境尺度上,焦溪水乡古镇具备三山两水的环境格局,同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商贸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2)村域尺度上,焦溪景观基因点分布集中形成两条核心廊道,构成“桥—河—街—弄—圈门”的独特结构,但是部分景观部件存在损毁、不存的现状;景观基因类型丰富,涉及生态、生产、生活,组成“山—河—田—村”自然格局。未来水乡古镇研究体系的完善和构建仍需要持续广泛的合作和深入研究,为水乡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汪伦  张斌 《风景园林》2018,25(5):87-92
发端于英国的LCA和HLC这2套体系日益成为景观特征评估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从发展历程、方法步骤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实践与应用等方面比较分析,发现LCA体系在跨国区域、国家尺度上的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与区划具有明显优势,评估结果能包容更多的景观特征,但公众参与评估的深度和对景观历史维度的关注存在局限;HLC专注于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在地方行政和场地尺度上对景观演变和历史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优于LCA体系,但评估结果不及后者全面,二者存在互补性。合理借鉴和融合2套体系,进行景观特征类型识别和区划,将有助于指导中国国土景观、乡村景观的合理管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风景特质评价(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作为一种管理风景变化的新工具,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风景特质评价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国土尺度或自然乡野地,对于风景名胜区特质的识别研究尚属空白。介绍了风景特质评价的基本流程,尝试对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中的五龙宫景区进行风景特质识别,绘制了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特质图,总结了英国风景特质评价作业体系的优缺点及研究局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在国土尺度下保护具有代表性景观风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成为体制建设的核心问题。合理规划中国国家公园整体空间布局,有助于在国土尺度下进行景观风貌管控。景观风貌是一定范围内景观特征的反映。通过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制定了用于遴选国家公园的综合区划方案,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国国家公园的面积、离散度等指标,对中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关键指标进行限定,以期对中国国家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景观特征综合区划方案包括7个一级景观特征区域、115个二级景观特征区;2)国土面积的25.12%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3)建议国家公园设立的数量为65~133个,国家公园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3%~10.70%。  相似文献   

14.
刘文平 《风景园林》2018,25(3):100-104
风景园林空间及其功能是人类福祉的基本来源,而人类福祉需求则是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厘清风景园林与人类福祉的关系对风景园林创建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从服务角度强调风景园林对人类福祉的贡献,梳理风景园林提供的景观服务类型,分析景观服务的空间流动过程、类型及其机制,从而揭示出景观服务在哪里产生、流向哪里、实际在哪里被使用等过程。基于景观服务及其空间流动特征,提出基于景观服务供需平衡的风景园林空间管理框架,以期为满足人类福祉需求的风景园林空间布局和管理决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英国乡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方法与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概念为解读乡村景观、思考其多功能与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综合整体的、可操作的框架、方法与工具。景观视角下的乡村区域,具有多元价值,涉及多个尺度、多元利益主体,其变化的管理是错综复杂的。聚焦英国乡村政策的景观转向以及创新的景观方法与工具,尤其是景观特征评估(LCA)的发展与应用。对英国乡村规划管理相关政策的需求与趋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对新方法的探索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多功能主义、景观概念的重构,以及景观特征评估的发展为乡村区域变化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新的思想与方法,使我们得以迈向一个广泛、综合的乡村景观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6.
景观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景观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桐 《风景园林》2021,28(3):10-15
"景观"起源于地表形态研究,并作为地理学基本研究视野,经历了"区域特性""人地关系""文化史"等研究主旨的转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文化转向".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景观的文化认知,需要以理解性方法解析其地方情感和意义维度,以获取"知觉知识"作为新的研究范式.而几乎同时,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空间转向"呼应了景观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园林生态学刍议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赵慎  陈尔鹤 《中国园林》2001,17(3):8-10
园林生态学现已引起各界的关注,作者认为园林生态学是一类应用性的生态学,以人类生态学为基础,与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密切相关,园林规划设计应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来进行。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园林可能影响范围内的人类生活、资源使用、环境质量和美观四者之间的关系及调节途径。文中对园林学的名称、内涵、结构、功能与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从景观变化视角出发,运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方法,以连云港港湾区域为例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规划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以最新遥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RS/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破碎度指标进行空间量化和表达,进而将两者叠加后生成景观生态规划分区图,将连云港市区划分为重点生态维护区、重点生态修复区、一般生态维护区、一般生态修复区、城市扩展重点开发区和城市扩展优化开发区,并提出相应分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