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内两相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轴承腔作为航空发动机润滑系统油气两相流的重要区域,腔内的高温高乐及其回油特性对润滑系统的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利用VOF数值计算模型对某航空发动机轴承腔简化模型内油气两相流进行数值计算,将两相之间表面张力作为源项添加到动量方程中,并依据实际情况添加壁面黏附模型,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良好.分析几种工作参数下润滑油相界面的差异及其因为,研究腔压及回油油气体积比随转子转速及润滑油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腔内的压力沿周向在出口处附近较低,并且随着转子转速或润滑油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回油孔出口处油气体积比随润滑油进口流量增加而增大;当润滑油进口流量一定时转子转速增大不利于回油.  相似文献   

2.
说起来,润滑的原理并不复杂,只要在作相对运动的摩擦面之间建立一层薄薄的油膜,只要这层油膜足够稳固、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防止摩擦面之间直接接触,那么润滑作用也就建立起来了。显然,供油量过多会导致过润滑,多余的油量并不真正起润滑作用,反而会导致轴承发热,油气润滑跟稀油润滑大不相同的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气液两相流体的润滑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应用了气液两相流体润滑技术,进行了切削温度,切削刀,光洁度等项目的对比试验,提出了气液两相流体润滑的新模型-气液两相膜,并推荐了分析两相膜粘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图1是油气流形成的示意图,单相流体油和单相流体压缩空气混合后就形成了两相油气混合流。两相油气混合流中油和压缩空气并不真正融合,而是在压缩空气的流动作用下,带动润滑油沿管道内壁不断地螺旋状流动并形成一层连续油膜,最后以精细的连续油滴的方式喷到润滑点。也因此,在油气润滑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技术-油气润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1油气润滑技术的发展简史通过润滑来减少摩擦,这在古埃及时代已经开始了。人们利用木棍来运输大石块,并在木棍上洒上水。人们也早就认识到,如果在轴上涂上油脂,车轮就不会吱吱作响,润滑能减少轮轴和轮子之间的磨损。  相似文献   

6.
图3是一套简单的油气润滑系统结构示意图,它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据预先设定的工作周期,由监控装置发出信号,润滑泵1起动,将润滑油输送到递进式分配器—油气混合块部分2。同时,空气管道中的电磁换向阀打开并接通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在油气混合块中和油进行混合后形成油气流并通过油气管道输  相似文献   

7.
今天,世界上每个领域都有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进步与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REBS油气润滑作为一种创新的润滑方式和润滑理念同样展示了这一意义——企业只有不断通过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市场上,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维持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4.1.3.4工况4:受水或其它有化学危害性流体侵蚀 这方面的工况也很多,如文中前面提到的板带冷轧轧机需要乳化液作为工艺轧制液,轴承座尤其是靠辊颈的部位经常受乳化液的冲刷,还有很多设备也处在类似的环境运行,如酸洗、碱洗、涂镀、钝化、切削等等,这些部位的轴承会受到水、乳化液、切削液、酸、碱、钝化液或其它有害流体的侵蚀,轴承寿命较短,其它润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液滴均匀分布在气相中的两相润滑状态下的密封工况,建立气液混合物理模型,推导气液两相混合流体的等效黏度,建立气液混合润滑动压密封端面间的气液混合润滑Reynolds方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有限元程序求解气液混合润滑Reynolds方程,得到动压密封端面间气液混合流体的压力分布及密封性能参数,并分析在操作工况一定时,液气比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膜厚下,液滴增强了端面流体动压效应;动压密封在运转过程中,端面密封间隙、摩擦功耗和质量泄漏率随液气比的增加而增加,体积泄漏率随液气比的增加而减少,而刚度随液气比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存在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由于TURBOLUB油气分配器自身也具有分配油量的作用,因此可以减少系统中分配油量的元件如递进式分配器(活塞)的数量,不仅使一套系统润滑数千个润滑点成为现实,也减少了系统中的运动部件数量,使系统运行更为可靠、故障率更低。在某些场合尤其是润滑点少量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弃用递进式分  相似文献   

11.
机械密封动环和静环之间形成的润滑膜厚度是其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为实现润滑膜厚度的非接触检测,根据机械密封润滑膜的特点,构建了接触式机械密封润滑膜的超声检测模型,并推导了润滑膜厚度的计算公式.指出机械密封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两相流,准确测量机械密封润滑膜的厚度,必须考虑密封介质的两相问题.引入中间变量混合因子,通过...  相似文献   

12.
曾涛 《流体机械》2001,29(9):39-40
分析了相同配对材料在清水和干摩擦系数以及介质润滑性能对摩擦系数和磨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润滑剂不仅对减少摩擦和磨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与机械密封的配对材料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LaserFace液体润滑端面密封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LaserFace液体润滑端面密封(LF-MS)能提供全膜润滑,密封寿命得到延长,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清洁液体介质润滑的场合,特别适用于易汽化介质等苛刻工况。针对LF-MS,采用混合接触理论,建立了其二维数学分析模型,通过液膜压力分布和液膜速度场的分析揭示了LF-MS的工作机理,对比分析了等深和变深动压槽LF-MS、普通平面端面密封及含矩形引流槽端面密封等4种不同端面结构机械密封的性能。结果表明:LF-MS具有端面动压效应好、摩擦系数低及液膜刚度高的优点,综合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端面密封和含矩形引流槽端面密封,且与等深动压槽相比变深动压槽对提高LF-MS的密封性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双向零泄漏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研制开发出具有“双向零泄漏”功能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密封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而且稳定性好,节能效果显著。最后,把自行研制的新型密封应用在离心压缩机上,成功取代了国外进口接触式机械密封。  相似文献   

15.
以流体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新型动静压混合润滑密封端面的三维模型,并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端面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主要结构参数(动压槽深度、静压槽深度、动压槽宽比、静压槽宽比)对端面开启力、两侧泄漏量等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得出各结构参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对新型动静压混合润滑机械密封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发动机刷密封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之栎  王宗根 《润滑与密封》2005,(5):203-205,209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上应用的典型刷密封结构,分析了刷密封与传统的迷宫密封不同的密封机理和密封效果,综述了刷密封的研究与应用发展状况以及刷密封理论研究的数学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流体机械》2013,(3):10-14
通过对利用差压脉动特性,来测量汽液两相流量的2种测量方法分析后,发现尽管两种测量模型不同,但其测量机理相似。于是借鉴2种测量模型各自的优点,选定了测量方法。在完成对标准孔板改进后,结合此测量方法,实现运用单一节流件,完成了汽液两相流量的双参数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干度的测量误差≤±4.9%,质量流量测量误差≤±9.7,而且在试验范围内B和x基本呈现单值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正良  陈善飞 《轴承》2006,(11):22-25
利用磁性流体良好的润滑和自密封性能,选择饱和蒸气压极低的基液和分散剂,使磁性流体达到极低的蒸发性能,将其应用到高真空洁净环境中的滚动轴承上。经动力学分析,效果良好,与陶瓷氮化硅轴承及聚四氟烯涂膜的轴承相比,有良好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9.
以核主泵用新型流线槽流体动压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建立密封间隙内液体膜的压力控制方程,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分析特定工况下流线槽的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量和刚度对密封间隙的变化最为敏感,间隙增大时,泄漏量迅速增加同时刚度急剧下降;刚度随槽深、槽长比、堰宽比增大而先增后减,并在一定区域获得峰值。流线槽槽数为12、槽深为2 μm、密封端面间隙为1 μm、槽长比为0.6、堰宽比为0.6时,液体膜具有较大的开启力、刚度和刚漏比,密封端面产生的流体动压效应显著,密封工作性能达到较佳状态。  相似文献   

20.
动压滑动轴承润滑状态与磨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物理分析与理论计算的方法对动压滑动轴承的不同润滑状态进行分析,说明轴承在不同润滑状态下运行时的磨损情况及其对轴承运行性能的影响。文中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计算并对引起轴承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轴承所处的润滑状态对其磨损和寿命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