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立式成缆机放线速度的测控由舞蹈轮来实现,其结构较繁琐,占用空间较大,各零件分散,与成缆机向模块化发展的方向相违背。因此,设计了一种以压力传感器为测控介质的新型测控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调试方便、性能稳定可靠、工作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以高速压片机为研究对象,利用Pro/e建立压片机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ANSYS前处理建立压片机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了机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以及在谐波激励作用下的稳态响应.对整体结构进行力的优化,有效的抑制了共振现象的发生,解决了压片机工作时的振动和噪音问题.分析结果对压片机的设计提供了很实用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例介绍了使用通用逻辑指令PLC程序设计的顺序控制设计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型号的PLC。其思路是:用辅助继电器来代表"步",某一步为活动步时,对应的辅助继电器为1,当转换条件实现时,该转换的后续步置位变为活动步,将前级步复位变为不活动步。  相似文献   

4.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就是教育。现在创新教育成为了强势话语,然而“创新”则甚微。究其原因,创新教育没有以人类学为基础,即没有教育的对象——信息人,没有人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信息社会必然形成“信息人”,信息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创新教育正是培养新人的教育。信息人是信息时代的“新人”,新人需要培养教育。创新教育与信息人本质相通。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不扩束激光粉尘粒度分布测试系统,对光衍射式激光粒度测试系统的光学装置进行改进,将激光的扩束系统去除,改为不扩束激光衍射系统,减小了测试系统的体积,光学结构变得简单,调节更加方便,光敏区也大大减小,降低了样品的损耗。并且通过改进的采用CCD的不扩束激光粉尘颗粒粒度测试系统对粉体进行测试,获得衍射光强图像,并利用计算机对衍射图像的光强分布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尺寸内孔键槽对程度测量仪由主、副测头两部分组成,通过主测头上安装数显仪直接显示数据,方便快捷,测量精度高,消除了常规测量的累积误差,大大提高了准确性。而且该测量仪径向尺寸可调,增大了测量范围。利用了Pro/E环境下自顶向下的虚拟装配技术,不仅建立了测量仪三维实体模型,而且实现了测量仪虚拟装配及运动仿真,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消除了各种不足和缺陷,实现了快速设计与优化,简化了设计开发过程,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开发费用,获得最优化和创新的设计产品。  相似文献   

7.
特种螺旋传动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迄今为止,机械工程界对螺旋传动机构仅研究和使用了输入旋转、输出直线运动的一面,很少系统地研究其另一面,即输入直线运动时,输出旋转运动,这也是一种基本传动。着重于研究这种传动的原理、传动计算、结构优化,并针对工程应用实例进行关键结构参数的优化,根据传动机构振动性能的要求,利用MCAE软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这种新型传动机构进行了动态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韩善灵  杨磊  余立厦  吕前栋 《机械》2010,37(9):17-19
为了提高传统自冲铆接机C型框架的适应性,增大其应用领域,首先介绍了传统自冲铆接机C型框架,并分析了传统自冲铆接机C型框架的喉深有限、适应性差等不足。然后利用技术创新理论TRIZ对传统自冲铆接机C型框架进行分析,提出技术矛盾,利用冲突矩阵找到可行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原理,对传统自冲铆接机C型框架进行了创新型设计。最后提出了一种喉深可调自冲铆接机框架。该框架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可以提高自冲铆接机的适应性,同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理论TRIZ有助于产品的创新型设计。  相似文献   

9.
目前ERP系统在开发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ERP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系统的开发周期比较长;二是ERP产品的刚性太强,系统的柔性差,适应性不强。针对上述问题,论述了可重构ERP软件开发方法,阐述了可重构ERP软件开发的主要技术,提出了可重构的ERP系统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酒精消毒片中的乙醇含量。用PEG-20000作固定相的毛细管色谱柱,正丙醇为内标物,用内标法测定消毒片中的乙醇含量。结果:系统实用性实验测得正丙醇理论塔板数为99000,乙醇与正丙醇分离度为4.66,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变异系数为1.67%;该方法在乙醇百分含量范围45.0%~85.0%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1.69%;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4%。结论本方法简便,质量测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Windows CE.NET的嵌入式电主轴信号测试与处理系统。介绍了Windows CE.NET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嵌入式测试系统在电主轴信号检测中的应用方案;阐述了基于嵌人式实时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讨论了中断体系结构和中断处理的过程,它是实时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问题;结合具体的测试系统说明了软件设计的体系;最后以转速信号为例,根据信号与噪声通过小波变换后在各尺度空间呈现的不同特性,进行小波逆变换重构信号,仿真结果表明了达到对信号去噪和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零件磨削后的端面有时会有凹凸方面的要求,要求允许适量内凹而不允许内凸的情况较多,而加工中经常出现的是内凸。有必要对磨削端面如何产生内凹进行研究。为此,根据经验,对在外圆磨床或端面外圆磨床上磨端面会出现内凹的几种情况进行介绍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了主元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PCA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对原始信号进行了预处理,提取了包含时域和频域特征参数构成的特征向量,应用PCA进行了故障诊断。对液压泵进行故障诊断,试验结果表明,时域和频域特征参数构成的特征向量很好反映了故障特征,该方法对液压泵故障诊断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序集中存在需要多台设备协同完成加工的多设备工序的综合调度问题,提出一种把多设备工序设计成在多个相关设备上同时加工的多个虚拟工序的方法。该算法把产品加工树转化为多设备工序被设计成虚拟工序组的虚拟加工工艺树,为了优先调度虚拟工序组,将虚拟加工工艺树分解为以虚拟工序组为根结点的子树和剩余标准工序组成的子树,优先调度以虚拟工序组为根结点的子树;当以虚拟工序组为根结点的子树不唯一时,按子树上虚拟工序组个数多少确定子树的调度次序;对每个以虚拟工序组为根结点的子树,优先调度虚拟工序组个数较多的路径上工序;为了使相关虚拟工序同时开始加工,提出虚拟工序动态调整策略。理论分析和实例表明,所提出的调度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存在多设备工序的综合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时控制是数控系统要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中运动实时中断控制是技术难点.针对典型的Windows CE.NET操作系统平台,分析Windows CE.NET的体系结构,研究Windows CE.NET的中断体系结构的总体模型和中断处理的过程.研究定时器驱动程序的开发,驱动程序主要分为两种:本机驱动程序和流接口驱动程序,采用Windows CE.NET提供的流接口驱动模型,快速地开发设备的定时器驱动程序.采用定时器卡进行插补控制实验,通过外部定时器触发来实现实时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新型摩擦离合器,该离合器其当量摩擦系数为一般摩擦离合器的摩擦系数的10~30倍以上,所以体积小,传递转矩大,且结构简单、工艺性好、造价低廉、寿命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摩擦离合器。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由锅炉、换热器、孔板流量计、水泵、微压计、温度计等仪器设备组成的封闭式冷却塔实验台。在该实验台上详细测试了在封闭式冷却塔内空气与水逆向流动条件下,空气流经冷却盘管的阻力,探讨了封闭式冷却塔内空气的流动规律,分析了空气流过正三角排列管束的特性。建立了空气流动阻力的准则方程,即欧拉数Eu与雷诺数Re、普朗特数Pr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这个准则方程可以方便地计算空气流经冷却盘管的阻力,合理地选配封闭式冷却塔所用风机和设计冷却盘管的管间距。  相似文献   

18.
目前ERP系统在开发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ERP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系统的开发周期比较长;二是ERP产品的刚性太强,系统的柔性差,适应性不强。针对上述问题,论述了可重构ERP软件开发方法,阐述了可重构ERP软件开发的主要技术,提出了可重构的ERP系统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铬是碳化物形成元素且与α-Fe无限互溶的条件,在廉价低碳钢或中碳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渗铬,形成表面高铬合金层,当表面含铬量达到40%以上并在一定范围内渗层成分呈平缓的梯度分布时,再进行等离子渗碳,形成高铬高碳合金层。合金层中的含铬碳化物在固体状态下形成,属于二次碳化物。由于渗碳温度低,合金层的含铬量高,所形成的铬碳化物弥散、细小、均匀,当表面含碳量达2.8%以上时没有共晶莱氏体碳化物组织,表面高铬高碳合金层经淬火及回火处理后表面硬度达到HV1800。磨损试验表明,与淬火GCr15材料相比其耐磨性能提高8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基于构形理论对均匀内热源单点冷却的体点问题进行重新优化.沿用近似解法中"高导热通道上热流密度线性分布"的简化,采用常规方法而非近似解法中的等效导热系数法,对高导热通道的分布进行重新优化,得到与精确解法相一致的优化结果,从而证明了近似解法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并不是高导热通道上热流密度线性分布的简化.按照等效前后最大温差相等的原则,对近似解法中提出的等效导热系数重新进行推导,推导出不同的等效导热系数.将该等效导热系数替代近似解法中的等效导热系数,得到与精确解法相一致的优化结果,从而证明了原等效导热系数并不等效,而这也正是近似解法产生偏差的原因.在澄清近似解法产生偏差原因的同时,找到一个既与精确解一致又相对简便的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