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广场是人们集会、聚集和社会交流的重要社会公共空间,承载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文中以长春市文化广场为例,分析城市广场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研究混凝土问题的策略,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入手,为城市广场设计中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南阳小城镇广场公园设计,从分析地域特色、空间需求和场地特征入手,在明确广场公园定位与功能的基础上,从主题立意、活动空间、景观节点和生态植被等方面探讨多元场所的设计方法,希望对同类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城市特色公共空间——广场的布局和景观设计入手,简述了城市广场的发展与特征。着重分析了大雁塔南广场内部的景观设计与广场外部人、环境以及建筑之间的关系;从广场的空间序列、植物种植、道路铺装、雕塑小品景观要素等方面,既宏观又微观地评价了广场的设计,分析出了大雁塔南广场景观设计的不足,也总结了广场设计中对人性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思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中的广场景观,不仅承担着城市的空间调节作用,也是城市建设水平与文化内涵的展示空间。从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内涵入手,对设计中的应用思路进行分析,通过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时代性思想、空间化布局这四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城市广场设计的一般原理出发,指出广场设计应以整体规划布局、景观空间层次、绿色空间及色彩选择等四个方面为重点,然后分析与评价了重庆朝天门广场设计中的成败与得失,进而提出了关于如何改进朝天门广场设计的一些措施和想法,并得出了一些结论与见解,以期对今后的城市广场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闫芳  韩先亮  郭洁 《山西建筑》2008,34(3):46-47
通过对美国景观设计师玛莎.施沃兹广场景观设计的分析,浅论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从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土历史文化的角度,对现代城市广场景观给出明确的思路和定位,探讨合乎"宜人所用"和"宜人所感"、合乎现代城市广场"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宏宇  高洋  王耀武 《规划师》2013,29(4):86-91
城市、建筑、景观三个层面的设计脱节问题是影响山地城市设计中资源整体利用和特色突显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庆悦来生态城规划从分析水资源在山地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入手,结合水敏性城市设计的理念、特征及控制内容,提出了基于水资源和城市空间耦合互动的山地水敏性城市设计基本原理和特征,探索"城市、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理论的城市设计新思维,有效整合山地资源,主动实现防灾减灾、生态营造,使山地城市设计的构想和空间形态具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侗族的建筑、民俗文化为依托,以生态设计理念为指导,结合场地现有的环境资源,实验性地将农业景观融入城市广场空间,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广场景观。阐述了广场设计的总体构思、设计定位和设计原则,解析了广场的整体规划布局、五大片区设计、植物配置,以期为农业主题的广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站在城市发展的视角,从城市上位规划、功能的构成、交通等空间要素入手,着重分析中小型高铁站前广场区域的定位、周边交通流线功能的布置、广场景观空间的设定,探求站前广场特别是山区的小型高铁广场设计的方向和趋势。关岭站前广场是沪昆西段贵州黄果树风景区境内的小型高铁站的站前广场,是典型的山地小型高铁站房及站前广场。该文以关岭站前广场为例,利用其地形和空间布局的特点,营造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交通和城市广场。  相似文献   

10.
王博  邵泽彪  孙良  刘珍 《华中建筑》2022,(7):108-113
下沉广场良好的景观体验可以缓和由地下空间环境导致的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提升人们在地下空间活动的体验感。该文将客观的眼动追踪技术与主观的语义解析法相结合,从使用者的角度对城市下沉广场景观满意度进行评价,探索下沉广场景观质量满意度分别与景观要素、视觉认知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下沉广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可停留性和特色性是影响下沉广场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客观的眼动指标与主观评价结果无差异性。此研究结果可为下沉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借鉴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园林》2019,(6)
公园城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发展理念,老旧社区的景观也应与时俱进。公园城市不单是公园+城市的组合,而是应结合城市生态网络的融合,从地方特色入手,以公园体系渗入规划革新,将"三体视角"为切入点,宏观层面之场地定位、城市风貌、景观廊道,中观层面之广场空间、街巷空间,微观层面之元素的重构、节点的深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以南京市傅厚岗社区改造案例为基准,浅析公园城市对社区景观改造的影响,以期融合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杜刚勇  王严 《山西建筑》2007,33(13):25-26
通过对下沉广场城市设计方法的探索,指出城市设计的本质和重要手段是整合,并从使用功能、空间形态,景观空间形态三方面介绍了下沉广场城市设计整合的内容,以实现下沉广场的场所精神,保证其功能空间形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广场空间是城市居民的"起居室",是一个城市的明信片。人性化设计是促进现代人与景观交流互动的设计理念,有利于挖掘城市环境艺术中的文化意蕴,增强使用者的认同感与体验感,重归人性的场所。图1为大连星海湾广场。广场内有水长廊、亭榭、旱地喷泉、水幕电影、特色雕塑等景观,成为大连市城市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合星海湾广场使用状况评价分析,得出城市广场空间使用者年龄构成在18~45岁之间,学生、职员成为主要使用群体,出行目的为休闲放松与锻炼身体。基于此,该城市广场空间以人性化设计为原则,以人的需求作为根本出  相似文献   

14.
城市家具设计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品质及彰显城市文化的重要方法。文章结合南昌市城市家具规划设计,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景观风貌区划分、城市家具风貌定位、城市家具街道空间指引和城市家具分类指引四个方面阐述了南昌市城市家具规划,并将南昌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城市家具风格、材质和色彩等细部设计中,推动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人性化,即以人为尺度、标准去理解万物。"1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的场所,步行商业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该文以"楚河·汉街"为例,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切身以人的尺度去体验汉街的空间,并从街道、广场、建筑以及景观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最终,从中提取、总结出相应的"人性化"设计手段和技巧,以期对商业步行街人性化的空间营造给予启迪。  相似文献   

16.
物质空间和人口的高密度发展促进城市快速发展,广场的更新速度与城市发展不同步,步行空间安全系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公共景观作为广场步行空间的构成要素影响步行空间的安全。以重庆市三峡广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绿化、道路、水景设计以及景观小品等方面开展景观安全评价,明确景观安全性设计的重点,发现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安全评价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有机结合,为广场步行空间公共景观安全性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地城市滨水空间,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呈现出生态敏感性、空间立体性及价值多元性等特点。基此,以泸县"两河四岸"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总结、研讨山地城市滨水景观特点,及其规划设计,该如何从多层面景观体系构建、地域性文化景观展示、分层式公共空间布置、低干扰景观环境塑造等方面入手,从而创造出山地城市特色魅力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李敏稚 《华中建筑》2015,(2):103-108
我国山地资源丰富且分布很广,建立于山地之上的城市众多,人口及其活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然而山地城市得天独厚的景观风貌和生态格局优势,却由于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手段和法规的局限性难以发挥出来,反而因土地开发过度而不断引起生态、资源和安全问题。此外由于规划和建设缺乏针对性也导致山地城市的个性特色在逐渐褪化。该文从空间和景观角度对山地城市设计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性审视,以系统化、尊重自然、创造适宜场所为目标,提出基于"空间关联"与"景观分层"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法,以期对山地城市发展中容易出现的空间割裂和景观混乱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中,公共空间交互设计水平的提升与科技的发展进步休戚相关,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先进性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以下说明交互设计应该依据的主要原则、体现的功能定位,介绍蕴含"龙文化"的濮阳特色景观,并与其他城市同类型的设计进行对比分析景观的现状和不足,并据此提出景观在交互设计方面的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是塑造特色城市风貌,指导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效手段。浦城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及重要空间环境等景观风貌特色资源进行梳理、组织和提炼创新,对承载其风貌特征的空间环境进行整体安排,从城市景观特色定位、总体风貌格局、核心风貌控制区规划、"三边三节点"调控规划、景观廊道控制规划、瞭望系统控制规划、游憩路线控制规划等方面,构建了浦城城市景观风貌导控体系,延续了历史文脉、保护了城市大山大水空间格局、强化了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突出了浦城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提升了该城市的可识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