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部品运输体系尚未健全,在装配式建筑部品运输过程中存在安全管理滞后,监管不到位,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可能引发的装配式建筑部品运输风险,本文基于装配式建筑部品运输事故统计分析,从"人-机-物-管-环"的角度,运用专家访谈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装配式建筑部品运输风险三级预警指标体系.结合我国装配式建...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装配式建筑日益受到关注。然而,这种建筑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施工风险。首先,从环境、管理、作业人员、技术、材料/设备5个方面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识别出22个施工风险因素,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主观权重,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客观权重,并进行组合赋权;最后,以云模型为基础,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云评价模型,通过案例分析识别施工风险等级和重要风险因素,验证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星  王雪莹 《建设监理》2022,(11):10-14
为了更加合理、准确地评价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进一步解决装配式建筑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从人员、物料、技术、管理、环境5个方面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运用SEM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得出相应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从而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装配式建筑以其建设周期短、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源低等优点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政府积极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等供给侧改革,装配式建筑也日益得到大家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施工方式尚未广泛的普及开来,加之在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不断改进和完善装配式建筑非常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装...  相似文献   

6.
刘莹 《居业》2023,(1):185-187
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施工质量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ABC分类法与层次分析法来对每个项目的风险进行排序与分类,这种具体打分的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到相关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风险进行区分,从而能够把项目风险有效进行降低。  相似文献   

7.
李兆东  张峰  魏冲 《砖瓦》2021,(6):63-64
相对于普通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以及管理措施更为重要.据相关资料可知,装配式建筑施工相较于其他建筑难度系数较低,在绿色环保方面也较为领先,对于施工质量也是有着明显的提升,因此相关建筑企业对此施工技术都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8.
9.
装配式建筑具有生产效率高、精度高、质量高、施工周期短以及节能环保等优点,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对许多发达国家,我国装配式建筑各阶段都尚未成熟。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施工工艺、方法不同,而操作人员以原有的管理习惯来管理装配式施工,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不仅会给相关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会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风险。因此,相关单位应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进行安全风险的研究,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装配式建筑项目通过检查打分的方式,运用层次分析法及ABC分类法,对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排序评价,期望帮助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全面辨识装配式建筑风险因素,区分重点风险,提高项目风险管控效果。  相似文献   

11.
齐园  王琴 《建筑经济》2020,41(4):28-33
在对政策导向下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及其配套政策颁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2017年国家和地方装配式建筑配套政策文本数据,构建包括土地规划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行业支持政策在内的装配式建筑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运用熵权TOPSIS法建立评价模型,评价区域政策力度以及政策工具演变情况,并提出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管理者对工程风险认知与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展开风险分析。采用 WBS-RBS 法进行风险辨识,辨识出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与 AHP 法相结合确定风险权重指数,再根据风险度理论评定风险因素重要程度。结果表明 基本工作包中模板搭设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总风险度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加强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施工作业中拆模时间过短、人为过失、未按浇筑顺序施工等 3 种风险因素较为重要,应着重加强防范。采用有效的风险分析方法有助于管理人员得知关键风险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具有“四节一环保”的优点得到全面推广。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装配等多维空间作业,而其特征和施工特点决定对于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评价复杂程度高,且风险易叠加。因此,开展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研究具有其重要性。分析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管理特点,引入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将其应用于具体项目中,为装配式建筑安全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关键建造质量风险因素,提高相关方质量管理水平,对建造质量风险因素进行收 集归纳,建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 TOPSIS 和变权法改进的 FMEA 风险评价模型。 考虑装配式混凝建筑风险指标评价要素状态值的多变性,将惩罚型变权法引入评价要素客观权重确定中,建立各风险指标 评价要素的加权规范化矩阵,再利用 TOPSIS 逼近理想解的原理进行风险排序,得到风险优先等级,并结合实例验证该方 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装配式混凝土建造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逐步推广和普及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的龙头开发企业参与到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项目开发中。简要总结外部环境对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推动作用,重点以技术—产业发展理论从内因分析建筑产业技术革新对建筑工业化的推动,以目前我国处于建筑工业化发展初步阶段,开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例,以政府和开发商作为两大参与主体,采用动态博弈的方法,探讨双方各自采取何种策略达到帕累托最优。考虑当前不同预制率下的成本,探讨开发商之间对于不同预制率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进行进度风险评价是装配式建筑风险管理的重点,也是提高装配式建筑工期效益的关键。从设计生产、运输供应、施工管理及环境 4 个方面识别影响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 ANP)构建指标关系网络并进行权重计算。同时针对传统 BP 神经网络评估精度低的问题,引入麻雀搜索算法( SSA)优化 BP 神经网络,建立起基于 ANP 与 SSA-BP 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实现对装配式建筑进度风险的评价研究,通过与 ANP-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采购环节大量库存、二次搬运等问题,将 JIT 采购模式引入到装配式建筑采购中。通过构建传统采购模式与 JIT 模式的成本差异函数,并对函数进行分析和推导,得到了适合采用 JIT 模式的参数条件与构件需求量范围。从推导结果中发现了影响 JIT 模式是否更优于传统模式的两个关键因素,并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数值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 JIT 模式的单价和运输成本上与传统模式的差距越小,JIT 模式的信息投入成本越小时,采用 JIT 模式越具有优势。据此提出采用第三方物流以及建立基于 BIM 的信息共享平台等提高 JIT 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采购中适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能耗计算和优化过程具有降低建筑行业能源消耗水平的潜力。基于能耗分析的目标和系统范围,制定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能耗清单和计算公式;对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能耗清单进行基于 IFC 标准的扩展表达,将扩展后的能耗清单关联到装配式建筑项目的 BIM 模型中。并以南京某项目的预制柱为例,验证了 BIM 技术有利于计算工厂生产预制构件的能耗水平并实现能耗优化。  相似文献   

19.
针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参与方众多,难以提升风险管控水平的问题,基于文献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提炼出22项风险影响指标,建立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影响指标体系。构建AHP-DEMATEL组合模型,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关联性,弱化单一模型权重结果的片面性问题。再运用ISM模型可以层次化展现影响因素结构关系的优势,使结合而成的AHP-DEMATEL-ISM模型对供应链风险根本因素的探究更加准确清晰。结果表明,现场管理人员水平与信息对称程度是影响装配式建筑风险的关键因素,为其供应链的实际决策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住宅碳排放阶段分为建造阶段、使用阶段、维护阶段、拆除阶段.以预制率为36.8%的上海某项目为例,将装配式住宅生命周期碳排放和现浇住宅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装配式住宅在建造阶段、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明显减少,在使用阶段、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则和现浇住宅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