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短链脂肪酸(SCFAs)是膳食纤维在肠道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不超过6个碳原子的有机酸,其能够调节肠道菌群,进而修复肠黏膜屏障,减轻肠道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各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涉及的病理机制错综复杂,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自噬等最常见。从目前研究来看,SCFAs可以通过调控不同的细胞信号转导影响各器官IRI的发生、发展。本文对SCFAs减轻各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做了初步总结,为临床预防和治疗IRI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噬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PF级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20 g)分为4组(n=6):伪手术组(sham组)、缺血组(I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自噬抑制剂组(I/R+3-MA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构建缺血模型,再灌注2 h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并行Chiu评分;比色法检测Fe2+含量;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脂质(LPO)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铁蛋白重肽(ferritin heavy polypeptide, FTH)1、核受体共激活子(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NCOA)4、LC3-II/I表达,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余3组小肠组织Chiu评分均增高(P<0.01),LC3II/I表达上调,FTH1、NCOA4表达下调(P<0.01),I组、I/R组LDH、Fe2+含量升高(P<0.01),I/R+3-MA组LDH(P<0.05)、Fe2+含量升高(P<0.01),I/R组LPO含量升高(P<0.01);与I组比较,I/R组Chiu评分增高(P<0.01)、LDH、Fe2+(P<0.05)、LPO(P<0.01)含量升高,FTH1、NCOA4表达下调、LC3II/I表达上调(P<0.01);与I/R组比较,I/R+3-MA组Chiu评分下降,LDH、LPO(P<0.01)、Fe2+(P<0.05)含量下降,FTH1、NCOA4表达上调,LC3II/I表达下调(P<0.01)。线粒体形态学变化:sham组可见肠组织结构完整,线粒体数量较多结构完整;I组线粒体嵴数量减少,双层膜结构不完整;I/R组线粒体嵴大量减少,细胞器损伤严重。3-MA抑制后线粒体数量和内嵴有所增多,膜逐渐恢复完整。 结论:肠I/R损伤中,自噬参与细胞铁离子的调控,促进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抑制自噬可以减轻I/R肠损伤。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the Ginkgolides Injection, GI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Longa法制备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再灌注1h后腹腔注射(ip, bid)不同剂量的GIs(1.25、2.5、5mg/kg),连续治疗3天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制备大鼠tMCAO模型,于再灌注1h给予GIs (2.5mg/kg),24h和72h 时取样,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影区内质网应激、自噬等相关蛋白表达。结果:GIs(2.5、5mg/kg)显著改善tMCAO模型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减轻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GIs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大鼠缺血半影区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水平上升。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通过降低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水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细胞焦亡是一种可导致炎症反应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其发生依赖于炎症小体、炎性半胱天冬酶(caspase)等蛋白相继激活进而裂解消皮素D(gasdermin D, GSDMD)蛋白使其N端在细胞膜多聚化并产生焦亡小孔。细胞焦亡的发生有炎症小体激活caspase-1的经典途径和胞质LPS激活caspase-4/5/11的非经典途径;作为介导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细胞焦亡在机体应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与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肿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最近研究发现,细胞焦亡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I/RI)的发生中也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细胞焦亡的分子特征、机制与II/RI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II/R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由19~25个核苷酸组成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单链非编码RNA,其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与mRNA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缺血再灌注后会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且与临床上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有一定的联系。目前有众多研究显示,miRNA的亚型基因miR-34a-5p、miR-351-5p、miR-682、miR-21等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控一系列信号转导进而影响肠I/R损伤的发生、发展。因此,揭示miRNA在肠I/R损伤中作用机制,并可为肠I/R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影响,探讨自噬在米诺环素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米诺环素及自噬抑制剂干预,观察大鼠肾脏指数、肾功能变化;HE染色评价肾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p62的表达。结果: 米诺环素可以显著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脏损伤,而自噬抑制剂氯喹能部分逆转米诺环素的肾保护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米诺环素可上调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组织LC3并下调p62的表达水平,而氯喹能部分逆转米诺环素的自噬诱导作用。结论: 米诺环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自噬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SLC7A11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健康SPF级C57BL/6J小鼠,8周龄,体质量22~25 g,随机数表法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右美托咪定+SLC7A11抑制剂组(DIKE组),每组6只。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45 min,再灌注30 min建立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EX组和DIKE组夹闭SMA前30 min腹腔注射25 μg/kg DEX,S组和II/R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IKE组缺血前90 min腹腔注射SLC7A11抑制剂Imidazole ketone erastin 50 mg/kg。再灌注30 min时处死小鼠,距回盲瓣约5 cm处取小肠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并行Chiu评分,比色法测定小肠组织Fe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微板法测定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小肠组织Chiu评分、Fe2+和MDA含量升高,GSH含量降低,SOD活性下降,SLC7A11、GPX4表达下调(P<0.05);给予右美托咪定后明显降低小肠组织Chiu评分、Fe2+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和GSH含量,SLC7A11、GPX4表达上调(P<0.05);腹腔注射SLC7A11抑制剂后得到的结果相反。结论:SLC7A11的激活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铁死亡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噬是由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s, ATGs)调控细胞,使细胞内老化、损伤的细胞物质被送到溶酶体内降解和再循环利用,从而维持细胞稳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自噬选择性地以细胞内病原体为目标进行破坏的能力被认为是先天免疫反应的一个关键方面。遗传研究表明,几种自噬相关基因在IBD发病机制中具有临床相关性。本文将阐述自噬在IBD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相关的最新进展,以及以自噬为靶点的IBD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3(SIRT3)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L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及SIRT3抑制剂3-TYP组(3-TYP组)。Sham组仅进行假手术,其余三组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2 h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1 h时,3-TYP组腹腔注射3-TYP(5 mg/kg,稀释至0.3 mL),其余三组腹腔注射0.3 mL生理盐水;于缺血前30 min时,3-TYP组和Dex组均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25 μg/kg,稀释至0.3 mL),其余两组分别腹腔注射0.3 mL生理盐水。再灌注2 h时麻醉下处死小鼠,取肠组织,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进行Chiu's肠损伤评分;分光光度法测定SIRT3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Dex组、3-TYP组病理学损伤加重,Chiu's评分升高,MDA含量增多,SIRT3活性水平与SOD2活性水平降低(P<0.05)。与I/R组相比,Dex组、3-TYP组病理学损伤减轻,Chiu's评分降低(P<0.05)。与I/R组相比,Dex组MDA含量减少,SIRT3活性水平与SOD2活性水平升高(P<0.05),3-TYP组MDA含量、SIRT3活性水平与SOD2活性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与Dex组相比,3-TYP组病理学损伤加重,Chiu's评分升高,MDA含量增多,SIRT3活性水平与SOD2活性水平降低(P<0.05)。 结论:SIRT3及其下游SOD2参与介导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帕立骨化醇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与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帕立骨化醇预处理+假手术组(SP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帕立骨化醇缺血预处理组(P组)。S组与SP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IR组与P组建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后再灌注2 h,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模型;SP组与P组在术前24 h经腹腔注射0.3 μg/kg帕立骨化醇,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2 h时处死小鼠,距回肠末端5 cm取得肠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结果,根据Chiu's评分标准对肠黏膜损伤进行病理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 HMGB1)、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 TLR4)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及SP组相比,IR组及P组小肠Chiu's评分明显上升,IR组肠DAO、TNF-α、IL-6含量及HMGB1、TLR4、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上升( P<0.05);与IR组相比,P组Chiu's评分、DAO、TNF-α、IL-6含量及HMGB1、TLR4、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 结论:帕立骨化醇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噬在米诺环素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后,注射米诺环素或3-MA进行干预,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采用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法观察大脑皮层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自噬小体数目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p62的表达。结果:22.5 mg/kg和45 mg/kg米诺环素组能够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提高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增加p62的降解;高剂量米诺环素(90 mg/kg)组能够进一步提高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然而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却显著增加;自噬小体数也显著增多;当同时给予自噬抑制剂3-MA后,能显著逆转米诺环素(45 mg/kg)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低剂量米诺环素能够通过增加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促进p62的降解,诱导自噬从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高剂量米诺环素可能是因为其过度激活自噬导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噬在米诺环素保护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采用米诺环素(MC,1、10、100 μmol/L)或3-甲基腺嘌呤(3-MA,5 mmol/L)进行干预,MTT检测细胞活力,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观察自噬泡,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 l的表达。结果: 氧糖剥夺处理后,1 μmol/L 和 10 μmol/L的MC能显著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而 100 μmol/L 则会加重细胞的损伤。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与MC的浓度呈正相关性,自噬抑制剂3-MA能够降低LC3Ⅱ和Beclin1,增加P62/SQSTM l的表达逆转MC的保护作用。结论: 低剂量(1、10 μmol/L)MC能够通过增加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诱导PC12细胞产生自噬从而保护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处理后的PC12细胞。  相似文献   

13.
王纬璐  茅以诚  朱依谆 《金属学报》2020,25(11):1315-1320
自噬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真核细胞内成分的回收和降解过程,其在细胞饥饿应答、维持细胞正常活动和肺脏组织的特定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细胞由于生理、病理和化学因素而被损伤时,自噬体和溶酶体融合产生大量自噬溶酶体,从而诱导自噬过程的启动,这有利于保护细胞免受伤害。近年研究发现,自噬相关信号通路与多种病毒性肺炎,如,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发生发展高度相关。本文将对这五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病毒性肺炎进行介绍,并阐述自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机制,旨在为靶向自噬治疗病毒性肺炎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方法手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过程中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MIF特异性siRNA瞬时转染H9c2心肌细胞,建立H9c2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给予自噬经典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MIF、LC3、Cleaved caspase-3以及mTOR蛋白的表达。 结果:干扰MIF后可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自噬抑制剂3-MA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沉默MIF后可增加H/R过程中p-mTOR的表达。 结论:MIF可通过抑制自噬减少H9c2心肌细胞H/R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mTOR有关。  相似文献   

15.
周欢  徐铭  李波  刘春英  王淳 《金属学报》2022,27(9):961-970
目的:比较顺铂压力下人肺腺癌亲本A549细胞与获得性顺铂耐药表型的A549/DDP细胞自噬水平,探寻肿瘤细胞获得性耐药表型重塑的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顺铂(cisplatin, DDP)干预亲本A549细胞及获得性顺铂耐药表型的A549/DDP细胞,应用CCK-8法比较两株细胞耐药指数、免疫印迹法比较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Ⅱ及p62)表达水平;应用10 μmol/L顺铂(相当于亲本A549细胞半数抑制浓度,即A549 IC50值)干预A549及A549/DDP细胞,构建细胞应激状态,CCK-8法比较两株细胞生存活力,免疫印迹法比较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Ⅱ及p62)、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转录因子FOXO3a及其磷酸化蛋白(p-FOXO3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FOXO3a亚细胞定位,并利用自噬晚期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Baf A1)干预A549及A549/DDP细胞,进一步验证顺铂压力下细胞自噬激活情况;利用蛋白激酶抑制剂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免疫印迹法检测顺铂压力下A549及A549/DDP细胞Akt、p-Akt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探寻肿瘤细胞获得性耐药表型重塑的分子机制。结果:与亲本A549细胞相比,获得性顺铂耐药表型的A549/DDP细胞具有更强的顺铂耐药性及较高的基础自噬水平。在10 μmol/L顺铂压力下,A549/DDP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A549细胞;A549细胞中,顺铂通过抑制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上调转录因子FOXO3a表达水平,下调Bcl-2表达、促进Bax及Cleaved Caspase-3活性片段表达增加,诱导细胞凋亡;A549/DDP细胞中,相同浓度的顺铂通过抑制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抑制FOXO3a磷酸化,上调Beclin 1及LC3Ⅱ表达、下调p62表达,促进细胞保护性自噬,使耐药细胞获得生存活性。 结论:顺铂诱导亲本A549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上调转录因子FOXO3a表达有关;A549/DDP细胞顺铂耐药表型的获得可能与顺铂抑制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抑制FOXO3a磷酸化,上调细胞保护性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