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原地区节水型生态灌区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凯  陈兴  诸晓华 《江苏水利》2014,(12):42-44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而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经验较少,还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对当前灌区进行评价,为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由于节水型生态灌区系统的复杂性,导致了评价过程将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指标的系统工程。针对这个特点,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节水型生态灌区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建立了节水型生态型灌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对灌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方法可行,对于平原地区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齐师杰 《海河水利》2023,(3):108-113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大型灌区农业节水效能的必经之路。为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以湖北省节水型灌区王英灌区为例,系统阐述了大型灌区信息化内涵与主要建设内容,详细介绍了王英灌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与应用实践,按照“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现代化要求,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王英灌区信息化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3.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水型生态灌区的建设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水生态文明引入灌区建设中,探索性地将灌区视为一个自然、社会、经济与人"四位一体"的复合系统。在节水型生态灌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灌区工程、灌水技术、生态系统、管理及文化的构建路径,提出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指出灌区建设中存在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未从机理角度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措施、节水灌溉服务体系不健全、未能实现科学生产等主要问题,展望了灌区建设需要研究的课题以及智慧型灌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灌区水资源利用特性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特性评价模型,从灌区水资源禀赋,水量供,需和水质环境三个方面建立了五个指标,依据国际上常见的评价量值,进行了指标定值分析。在对全国大型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型灌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物性分类,提出各分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基本思路,为灌区改造的宏观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梯田灌区特点与实际情况,选用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考虑自然、社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建立生态需水评价模型,对灌区2000年和2005年的生态需水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丰度指数、径流系数、植被覆盖指数、干旱指数4个指标为影响生态需水的重要指标,灌区2005年的生态需水状况比2000年有所改善,与灌区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和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尤为重要.近年来,山东省为加强灌区节水管理、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创建节水型灌区,已创建的6处节水型灌区成效初显.下一步,将持续开展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促进灌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按照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相关要求,通过参考灌区现代化和我国水利现代化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与概念,结合黄河下游气候特点和灌区实际情况及现代化灌区所应具备的节水、民生、智慧及生态等4大特征,同时借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提纲中相关评价指标的界定,分水监管、综合生产能力、水节约、...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不少灌区灌溉保证率低、渗漏损失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加快推进灌区节水及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在灌区有关水利分析中,需水计算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可为灌区建设及节水灌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基于此,文章以奎屯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为例,通过计算该灌区灌溉、生活、工业、生态等多行业需水、并进行供需平衡分析,以期为该灌区续建配套建设、现代化改造及节水型创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兴电灌区是甘肃省大型高扬程提水灌区。近几年来,灌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水利部新的治水思路的指导下,在用水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积极推行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节水型灌区建设新思路,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可供各灌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灌区运行状况,借鉴国内外专家关于灌区评价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根据灌区评估的含义,选取黑龙江省11个灌区的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一种将遗传算法与投影寻踪模型相结合的优化新方法对灌区进行综合评价,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不准确、计算过程繁琐的缺点,为灌区续建配套资金的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权重综合评价方法对灌区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介绍了选择评价指标和确定指标的权重的方法,并对广西大型灌区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江苏省船行灌区现状及现代化发展要求,通过分析灌区现代化的概念、灌区现代化指标及目标值,构建灌区现代化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合理的评定方法对船行灌区现代化水平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评估的结果,从水资源利用、灌区管理、生态治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生全 《中国水利》2007,(15):42-44
兴电灌区是甘肃省大型高扬程提水灌区。为发挥工程效益,灌区管理部门积极进行节水型灌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推广高新技术、改革灌溉制度、改革用水管理体制等,促进了节水和农民增收,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宝鸡峡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地下水资源灌溉率、地下水资源利用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8个评价指标,结合宝鸡峡灌区地下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将宝鸡峡灌区分为宝鸡、咸阳、西安和杨凌4个分区,通过建立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分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峡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已具相当规模,继续开采的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评价宁夏扬水灌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系统层选择20个指标构建了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PSO-PPE模型)对宁夏扬水灌区(红寺堡灌区、固海固扩灌区)各分区2015年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宁夏扬水灌区水土资源承载力总体水平较低,其中红寺堡区以及固海固扩区的多个分区的承载力评价值小于2,评级等级只有Ⅳ级,且处于Ⅲ级的4个分区最佳投影指标值也较低(最高为2. 809)。从各分区4个系统的评价结果来看,各分区的水土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差异,应当结合各分区水土资源实际特点,从水资源利用、水资源生态维护和社会经济外部支持等多方面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资源管理与利用措施,以改善灌区水土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7,(9):145-148
灌区节水评价是灌区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途径,对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支撑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灌区节水水平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灌区的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状况、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多个指标,实用简便,能较好地评价灌区的节水水平。模型中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隶属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运用模型对某灌区的节水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可为灌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节水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慧 《吉林水利》2020,(2):56-59
针对新疆博尔塔拉河上中下游三个团场灌区的用水指标、工程状况、种植结构的具体情况,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三个灌区用水效率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可行。据此提出了通过控制农业用水量、科学计量及合理配水等措施提高灌区用水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洼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资料,从社会、经济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利用主客观赋权相耦合的方法求解,然后选用模糊综合法科学评价了灌区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以定量因素为主的灌区水资源评价存在的缺陷,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构建定性和定量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GM(灰色系统)模型对区域水资源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银川市银南灌区为例,对其2012—2016年的水资源综合效益进行评价,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012—2016年银南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总体由"良"灰类向"中"灰类转化,经济效益由"良"灰类向"中"灰类转化,社会效益由"良"灰类向"优"灰类转化,生态效益由"中"灰类向"良"灰类转化。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GM模型在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灌区建设评价为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基础和科学参考依据。文章以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由水资源保障体系、工程体系等5个方面39个评价因子组成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情况。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处于部分实现阶段,这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5个方面由大到小排序为信息化体系>水源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工程体系>生态文明体系信息化体系建设对疏勒河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影响最大,生态文明体系影响最小。研究结果对促进区域现代化灌区建设,指导区域智能化灌区和现代化农业以及智慧水利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