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钢板材有限公司6#高炉炉役后期炉缸冷却壁热流强度上升,在保障炉缸安全的前提下,对6#高炉操作制度进行不断摸索和优化,探寻在低冶炼强度下合理的操作制度,以降低燃料消耗。文章介绍了对6#高炉采取钒钛矿入炉和降低冶炼强度等措施护炉,在低强度冶炼条件下采取降低富氧、缩小风口面积、缩小矿批重等措施,在保证炉况顺行的基础上实现了低强度冶炼低耗生产。  相似文献   

2.
针对唐钢1号高炉年修以来炉缸炉底温度迅速升高及炉缸水温差异常升高的情况,文章通过从开炉达产到具体操作过程分析并列出了几个可能导致前者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主要成因通过采取配加钒钛矿、增加炉缸冷却强度、堵炉缸侧壁温度高的上方风口、加强炉前出铁组织、增加炉底测温点、调整操作制度、加强原燃料管理、炉缸定期灌浆等措施和手段,炉缸炉底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炉况稳定顺行,并在炉缸维护的过程中亦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条件,对高炉的护炉与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喜 《金属世界》2016,(4):33-35
高炉的寿命主要取决于炉缸的工作寿命。5#高炉自2001年10月扩容性改造大修开炉至今,已生产十几年,累计生铁产量已达到25284439 t,单位炉容产铁量达到9725 t/m~3,高炉进入炉役后期生产。由于炉缸电偶温度点损坏,为了安全生产起见,新增加炉缸及炉身冷却壁水温差监测系统。稳定生产的同时严密监测炉缸水温差和热量强度的变化,以及炉缸钢甲电偶温度的变化;通过控制炉内冶炼强度,积极调整送风和装料制度,加强炉内及炉前操作管理,针对原燃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思路,积极对炉缸进行维护。目前5#高炉炉役后期生产稳定,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使各项指标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日本钢管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炉炼铁工艺,这种工艺从炉缸风口鼓入常温氧气而不是高温空气,并且从炉身风口向炉身上部喷吹预热气体。该公司进行了新工艺试验,试验高炉容积3.9m~3,炉缸直径0.95m,炉喉直径0.70m,风口至炉喉高度5.1m,  相似文献   

5.
张健 《金属世界》2011,(3):69-70
高炉软化水温差系统,能够在线监测高炉冷却壁进出水温度和流量,通过计算机显示画面并记录温度、温差和热流的实时数据。更重要的是通过高炉冷却壁的水温检测及热流量计算,有利于指导高炉的生产操作,保证高炉炉况的顺行。  相似文献   

6.
导言 1968年11月13日在Inland钢厂的A号高炉上开始了新的快速水冷风口的大规模试验,以判断其效果。高炉炉缸直径为8.08米,全部是新砌砖的,16个风口由普通风口和快速水冷风口组成。至今的试验情况证实了快速水冷的优越性,新风口比普通风口寿命长,耗水少,从炉内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多法斯科公司4号高炉于1986年重建,采用了荷兰霍戈文公司设计的板式冷却系统,是一座环梁式支撑结构的高炉,拥有20个风口,配备了2个相隔90”角的出铁口,无料钟炉顶设备、热流监测仪、炉顶煤气分析仪及炉料上部煤气和温度探测器。炉子炉缸直径为8.sin,工作容积1576m  相似文献   

8.
邓炳炀 《上海金属》1989,11(3):54-57
本文介绍宝钢一号高炉使用贯流式高流速风口的情况,其平均寿命在六个月以上,风口烧损情况极少发生,原因是抗热流强度高。指出,为进一步提高贯流式风口的使用寿命,需在风口前端堆焊或喷涂耐磨材料及适当增加风口前端壁厚。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本钢新1号高炉(4747m3)年修恢复后因风口破损、频繁休风等原因引发炉温波动大,煤气利用差,燃料比高,炉芯温度低,鼓风动能长期偏低,最终导致炉缸堆积,进而炉况失常。为此通过采取一系列活跃炉缸的措施:调整造渣制度、热制度、送风制度、渣铁排放制度、冷却制度、装料制度,上下部调剂相结合,并配以轻负荷、洗炉等措施,以此增加风量和提高鼓风动能,提高炉芯温度,精心操作,改善渣铁排放,加强原燃料的筛分等,经过努力,炉缸工作状况明显改善,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本钢五号高炉进行了105d的停产检修,高炉更换了部分冷却壁、重新砌筑炉缸半石墨碳-碳化硅砖和风口组合砖、炉身进行了喷涂造衬,高炉通过复风前的精心准备,制定合理的热风炉烘炉方案、高炉烘炉方案、高炉打压试漏方案、开炉装料方案、开炉方案等措施,采用炉缸填充枕木法开炉,吨铁开炉总焦比确定为3.5t,吨铁正常料焦比0.75t,选择了合适的操作制度和参数,送风后及时调整负荷,逐步降硅,炉前渣铁排放顺畅,使用了79h恢复至正常风量,实现了快速、顺利、安全开炉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