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以我国公共建筑能耗强度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建筑能耗的研究现状和"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前后公共建筑能耗强度特征的变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我国气候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土地利用情况、人口总量和节能水平对公共建筑能耗强度的影响,选取供暖度日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化率、年末常住人口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作为解释变量。以北京为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公共建筑能耗特征模型,并通过实证验证了其可行性,为我国及各省级的公共建筑能耗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的公共建筑存量较大,能耗占建筑能耗总量比重较高。其建筑面积约占城镇建筑面积的20%,建筑能耗约占我国建筑能耗总量的18%。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中,普遍存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用能系统匹配不合理、运行管理不科学的现象,能源管理水平低,能耗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巨大。同时,相对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业主相对单一,节能节费需求强烈,使公共建筑具备市场化为主推进节能改造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公共建筑存量较大,能耗占建筑能耗总量比重较高。其建筑面积约占城镇建筑面积的20%.建筑能耗约占我国建筑能耗总量的18%。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中.普遍存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用能系统匹配不合理.运行管理不科学的现象.能源管理水平低。能耗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公共建筑面积和能耗迅速增长,能耗总量控制成为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基于建筑实际能耗数据与运行数据,研究了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运行能耗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公共建筑运行能耗评价指标体系。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运行能耗的快速评价,发掘建筑的节能潜力,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朱春 《化学建材》2011,(5):21-23,25
在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以星级酒店类建筑为典型,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也似乎正呈现“豪华型”的发展浪潮。根据建筑能耗近年来的统计,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的5%,而大型公建的能耗量比例约为17%,这意味着城市大型公建的平均能耗强度是一般民用建筑的近4倍。在我国能源和环境负荷的双重压力下,建筑业是能耗控制的重点领域之一,星级酒店等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节能是主要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6.
我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综合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于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我国每年城市建成民用房屋建筑面积约10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约3亿-4亿平方米。据专家研究,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大约是普通居住建筑的10倍左右。由此可见,公共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动态基准的节能率评价方法,通过典型公共建筑模型数据库中的分布数据加权计算对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效果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评价。结果表明,标准修订后由围护结构、供暖空调设备和照明设备能效提升产生的全国公共建筑能耗整体降低21.6%。考虑到标准中对可再生能源应用、给水排水系统、电气系统以及全新风供冷、冷却塔免费供冷等节能措施的要求,总能耗降低约30%,为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对节能环保工作的强调,以及“30·60”双碳目标,国内各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愈发紧迫。近年来,建筑领域的能耗与碳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2018年我国公共建筑的能耗总量达到3.83亿tce,约占到我国总能耗的8.30%,且仍在持续增长。因此,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需快速推进,该过程中也面临机遇与挑战。通过广泛的调研、文献综述、数据采集等方式,整理并展示了我国既有公共建筑面积及用能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该领域节能工作面临的困境和机遇;结合我国当前情形,从意识、实践、体系三个层面为国内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一、我国大型公建和公共机构节能现状分析公共建筑指非住宅类民用建筑,即办公楼、学校、商店、旅馆、文化体育设施、交通枢纽、医院等。我国目前此类建筑总量已达80亿平米,占城镇建筑总量的30%左右。统计分析的数据表明,我国具备节能改造的公共建筑15亿平米,平均能耗强度150kWh/平方米。将这些建筑改造成为绿色建筑,节能潜力很大,同时,所需要的建设投资相应也很大。  相似文献   

10.
1公共建筑节能1.1公共建筑能耗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共建筑越来越多。以北京和上海两市为例,据统计北京市至2004年有各类大型公共建筑约500幢,大型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为2070万m2,全年总用电量33亿kWh,与全市近一半居民的生活用电总量相当。北京市商场、宾馆、写字楼的全年  相似文献   

11.
选取广东省17个城市共1363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2009年度能耗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的建筑单位面积耗电量为其他地区的1.45~2.43倍;单位面积耗电量较高的前3类建筑分别是宾馆饭店类、商场类和办公楼类建筑,由此确定全省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区域和最具节能潜力的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高层住宅设计与空调能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的住宅建设投资呈现快速持续增长趋势,高层住宅已经成为住宅建设的主流.新建设的住宅过份依靠空调设备来维系房间内的舒适度,使得高层住宅的空调能耗居高不下.文章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如何通过适当设计减少高层住宅对空调的依赖,从而降低空调能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着"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如何扩展"及"扩展驱动力是什么"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基于200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扩展强度和扩展差异指数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土地扩展的时空特征,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整体扩展强度呈下降趋势,扩展差异显著,以广州市、深圳市为核心呈现蔓延式扩展;GDP、距核心城市的城镇距离是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核心城市在促进其他城市的城镇用地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了解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的基本状况,为建筑节能工作及能源领域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科学的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对公共建筑能耗统计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从公共建筑基本信息、能耗设备的拥有和使用情况及公共建筑日、月、年能耗3个方面建立起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指标体系。设计了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报表。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建筑业的碳排放、提高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 SBM 模型,将建筑业 CO2 的排放量选作非期望产出,分析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演化特征,利用空间马尔可夫链研究了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建筑业的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大致分布为自西向东呈上升趋势的不均匀分布格局,具有空间聚集性。同时展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城市的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相互作用,且为政府制定建筑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村庄规划是协调城乡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农村民主制度的框架下,公众参与是农村民主实践在村庄规划中的重要体现。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方面的突出特征,结合项目的实践对村庄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形式进行分析,提出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是现阶段切合珠江三角洲实际情况的公众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公共建筑是城市提供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相比于住宅建筑能耗量所占比重较大,是建筑节能任务中最主要的关注目标。然而,传统的建筑能耗估算方法对能耗分析往往在数据的集成化、信息处理的可视化以及信息的即时性与准确性上存在不足。在对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共建筑能耗估算体系,并借助BIM平台建立了建筑信息模型,通过能耗估算软件Ecotect与BIM软件的交互操作对该模型进行太阳辐射、日照遮挡等性能的分析,解决了传统能耗分析方法对能耗数据量化不准确的局限性问题,实现了信息处理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8.
郭谦  杜宏武 《新建筑》2006,(6):68-72
住区休憩环境是住区建设的重要组威部分。随着房地产近年来的发展,珠三角地区住区休憩环境不断趋于成熟,在公共休憩空间的营造、园林特色、建筑景观、会所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同时其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如大盘问题、“豪华孤岛”现象、“贝尔高林”化、节能问题等均值得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校建筑数量多、能耗大,能源管理粗放,亟待加强校园建筑节能管理。以长三角地区某综合型大学为研究对象,基于建成的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实际采集的建筑能耗数据,探讨了校园典型建筑科研楼、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的能耗特点及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20.
建筑业一直存在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而对建筑业碳排放进行全面测算及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筛选,方能系统地挖掘建筑业碳排放状况并提出针对的减排措施。从建材生产、新建建造、后期运行全过程建立了建筑业碳排放测算模型,并建立了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模型,以2005~2017年中国建筑业相关数据(因最新能源数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近年来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特征、显著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并从各个过程以及各关键影响因素层面提出中国建筑业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