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双路离心喷嘴开展雾化锥角的研究,采用高速摄影仪拍摄不同供油压差,仅副油路、主油路和主副油路同时工作时的喷雾形态,进而分析不同工况下雾化锥角的变化规律,同时与传统经验关系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路压差增加时,平口式的主油路锥角迅速增大,扩口式的副油路锥角逐渐减小,共同喷射时,由于低压核心区的作用双路锥角处于两路单独喷射之间,并随主油路压差增大而增大,随副油路压差增大而减小。最后将传统经验关系式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由于特殊的喷口结构产生了径向速度分量,关系式结果均偏高。 相似文献
2.
黄卫东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24,(2):10-11+14
针对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自主设计的离心式燃油喷嘴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研究了其流量、锥角、粒径特性,以验证燃油喷嘴的性能是否满足设计需求。研究结果表明:流量相比设计值偏小,锥角、粒径满足设计需求。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离心式喷嘴的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6080型离心喷嘴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80型离心喷嘴的改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0083)陈乐光目前离心喷嘴技术在工业、国防上已有广泛的应用,其在冷却方面的应用范围也较广。离心喷嘴的应用效果如何,冷却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喷嘴的喷射性能。而喷射性能的好坏,又取决于喷嘴性能的优劣,因而... 相似文献
4.
彭真臻;侯力;游云霞;盛鑫 《机械设计与制造》2024,(3):57-61
燃油喷嘴的雾化对于解决航空发动机燃烧室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为探究某双油路离心式喷嘴的雾化性能,运用两相界面追踪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简称VOF)方法对该喷嘴的内外部流场进行数值仿真。以双油路离心喷嘴的雾化锥角、质量流率以及液膜厚度作为雾化性能指标,分别模拟出主油路单独供油、副油路单独供油以及主副油路同时供油三种不同工作模式在不同压差条件下喷嘴燃油流动的稳态情况,获得双油路离心喷嘴的雾化性能指标并对其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数值仿真能较好地模拟出喷嘴的雾化特性,随着压差增大,扩口式主油路单独工作时的雾化锥角减小,平口式副油路单独工作时的雾化锥角增大。当主、副油路同时工作时,雾化锥角随压差的增大而增大且始终处于单路单独工作时的雾化锥角之间;质量流率随着压差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幅逐渐减缓;液膜厚度在低压区随压差的增大而迅速减小,随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离心式喷嘴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该喷嘴流量的雾化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喷嘴的流量基本上跟出口压力的平方根成正比,且喷嘴的流量系数基本上不随外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只与本身结构有关.试验结果为理论分析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为研究喷口扩张比对航空发动机离心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对多种结构离心喷嘴开展试验研究。用工业相机捕捉油雾场形态;用多普勒激光粒度仪测量喷嘴出口液膜速度、雾化粒径;结合数值模拟得到的液膜流动情况,对雾化性能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口扩张比的增加,雾化锥角增大,雾化粒径减小,液膜轴向速度减小;当扩张比一定时,不同压差下雾化锥角基本一致;喷嘴下游存在三个流动区域,分别为燃油射流区、射流内侧空气区及射流外侧空气区,射流内侧形成对称的空气涡;在扩张段处液膜与壁面之间会形成分离区,当扩张比较大时,液膜可绕过分离区重新靠近壁面,且扩张比越大,液膜与壁面贴合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气动辅助雾化喷嘴较传统喷嘴可以提高雾化效果,提高燃烧效率并减小排气污染。文章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气动辅助雾化喷嘴在几种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同离心式喷嘴进行了试验比较。试验表明,采用气动辅助后,喷嘴的雾化性能得到较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空气喷嘴形状对雾化性能影响的问题,对不同扇面结构参数下的空气喷嘴的雾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对空气喷嘴结构参数与雾化流场之间的规律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一种空气喷嘴的结构模型,基于雷诺N-S方程与标准K-ε湍流模型以及标准壁面函数法,采用CFD方法对不同扇面孔数量及不同扇面锥角下的空气喷嘴的雾化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空气喷嘴不同扇面参数的改变对雾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搭建喷枪台架实验,对优选的结构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要求,改进后的空气喷嘴雾化性能得到了改善,为今后空气喷嘴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喷嘴自身结构对喷洒性能的影响,有效提高其喷洒性能,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沥青喷嘴典型结构,改变其开口型式和导流面等结构参数,运用Fluent软件进行仿真.研究了沥青喷嘴槽口宽高比、槽口类型、导流面以及喷嘴收缩段与槽口重合处的接合形式,研究了它们对喷嘴有效喷洒距离、喷洒角、喷洒均匀性和单位面积喷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喷洒角与槽口宽高比成反比,双槽型喷嘴喷洒性能优于单槽型喷嘴.分析结果可为合理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车灯清洗器工作原理及其对喷嘴的性能要求,结合几种低压喷嘴实验,提出车灯清洗喷嘴的结构设计原则,采用经验系数法结合实验分析结果给出结构参数计算方法,为清洗器喷嘴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立体几何与三角函数进行坐标变换,推导出由喷油嘴喷孔设计角度变换为加工、测量角度计算的一般公式,再用全微分法推导出加工误差的求解公式,并用极限偏差计算法加以验证和举例应用,其结果基本上一致.该计算方法容易掌握,适用于各种长型喷油嘴喷孔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压水除鳞喷嘴的射流性能,优化喷嘴的结构参数,选取出口扩张角、锥孔深度、入口收缩角作为参考因素,以喷射角和射流流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喷嘴各参考因素对射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喷嘴各结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其性能影响的显著性及重要性次序进行分析,获得最优的参数组合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出口扩张角的增大会使喷射角减小但会使射流流量增加,锥孔深度的增加可以较为全面地提升喷嘴的射流性能,收缩角的增大会使得喷嘴的射流性能减弱,喷嘴的除鳞效果变差;3个参考因素中锥孔深度是对射流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当出口扩张角为80°、锥孔深度为8 mm、入口收缩角为65°时喷嘴的射流性能最优。通过将参数优化后的喷嘴的实验结果与原始喷嘴的实验结果对比发现,优化后喷嘴的喷射角由原始值35.7°提升至44.1°,射流流量的大小由原始值10.17 L/min提升至28.3 L/min。 相似文献
15.
16.
对目前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常用的4种机械式雾化喷嘴进行了雾化试验,采用高速数码摄影法对4种喷嘴在不同压力下的喷雾状况进行测试,并用ImageJ软件处理,得到各喷嘴在不同工况下的粒径、粒径分布和雾化角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种喷嘴雾化粒径随液压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其中螺旋喷嘴雾化粒径最小,扇形喷嘴雾化粒径最大;螺旋喷嘴、空心锥喷嘴和扇形喷嘴的雾化角随液压增大变化不大,较为稳定,实心锥喷嘴雾化角随液压增大而增大,螺旋喷嘴与扇形喷嘴的雾化角较大,空心锥喷嘴的雾化角最小;各喷嘴在小于0.2MPa的液压下粒径分布不均匀,当达到0.2MPa后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综合结构特点和雾化特性,螺旋喷嘴较适用于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 相似文献
17.
18.
19.
对与离心式通风机的气流冲角等相关度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总结已有高效通风机参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选择确定叶片进口安装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