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发育多套优质湖相烃源岩,不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油源对比难度大。针对常规油源对比方法无法有效区分不同湖相烃源岩的问题,以渤中凹陷为研究靶区,引入判别分析油源对比方法,利用108件烃源岩样品建立判别模型,判识了115个原油样品的油源,并结合成藏条件对判别结果进行合理性探讨。研究表明,利用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的C19/C23三环萜烷、C21/C23三环萜烷、ααα-C29甾烷(20R)/C30藿烷等17个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组合,可以在多维空间有效区分渤中凹陷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3套湖相烃源岩;判别分析油源对比模型初始验证正确率达92.6%,交叉验证正确率达83.3%,提高了油源对比可靠性。该油源对比方法不仅适用于渤中凹陷,也可推广应用至其他多源供烃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2.
多元统计分析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松辽 盆地北部黑帝庙油层34块原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层原油可以分成两大类,三亚类。I类原油饱和烃色谱在nC14-nC21范围峰强度最大,II类a次之,II类b最小。在ΣnC21-/ΣnC22+ 范围内,I类b原油强度占优势, II类a次之,I类原油最小。I类原油的nC21+nC22比值和nC21+nC22占有优势。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黑帝庙原油和109块泥岩样品进行油源对比,结果表明,I类原油主要来源于青一段生油岩,I类原油主要来源于嫩一段生油岩,嫩二段亦有-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构造古近系东营组主要由一套河流-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浅棕色砂泥岩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及甾类和萜类色-质分析显示,东营组含油砂岩具有伽马蜡烷含量高、姥鲛烷/植烷比值较低、甾烷C29aaa20S/(20S+20R)等成熟度指标值相对较低等特点。油-源对比显示,东营组原油与沙河街组三段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根据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及古地温恢复结果和含油砂岩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东营组油气充注时期为东营组沉积后期到华北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初期,油气持续充注时间约5.6Ma。在构造抬升中、后期,东营组上部近1000m地层被剥蚀,使东营组储层孔隙中的烃类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但是储层中包裹烃的正构烷烃分布基本完整。新近纪以来,东营组埋藏不断增加,油气藏进入调整与保存阶段。 相似文献
4.
6.
营尔凹陷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在追溯沉积环境、水体咸度、成熟度及母源先质等方面的分析,可将酒东盆地营尔凹陷原油分为两类:一类为营参1 井中沟组原油;另一类是以酒参1 井、长101 井和长2 井原油为代表的油。两类原油在成熟度和生物标志物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别。油源对比结果表明,营参1 井中沟组原油主要来源于中沟组源岩,是该套源岩未成熟- 低成熟阶段的产物,属未成熟- 低成熟油;而酒参1 井、长101 井和长2 井原油则主要源于营尔凹陷中南部的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下部的源岩,其源岩成熟度较高、沉积环境较偏酸性,含粘土的菌类沉积有机物是其主要生烃母源。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高柳断层两侧原油物性和富集层位差异明显。高柳断层以北,原油主要富集于沙河街组三段,普遍具有高蜡特征;高柳断层以南,原油主要富集于明化镇组、馆陶组和东营组,含蜡量相对较低,为正常原油。应用生物标志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不同层系原油来源。沙三段高蜡油来源不同于高柳断层以南正常原油,前者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三段四亚段(Es34)烃源岩,后者主要来自高柳断层以南林雀次洼东营组三段烃源岩。Es34烃源岩具有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双重输入的特征,为深层高蜡原油提供了蜡质来源。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改造、烃源岩较低的热演化程度和沙三段普遍发育异常高压,是高蜡油生成、运移和保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比珠江口盆地东沙隆地北部、恩平凹陷、东沙隆起中部和白云凹陷的4组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及碳同位素特征的相似和相异点,证明盆地南部白云凹陷生成的油曾向东沙隆起及恩平凹陷南坡超过35-40km的长距离运移。白云凹陷具备优越的生油条件,存在4套生油层,生油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白云凹陷有效生油岩的面积及厚度为盆地内各凹陷之冠,排油时间长,可供聚集的排油量亦居盆地各凹陷之首,是油源十分丰富的生油凹陷,可为其北部隆起区的油气聚集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谭庄-沈丘凹陷油气显示活跃,具有显示井多、层位全的特点,区内22口探井中有16口井在石炭-二叠系、下白垩统、古近系和新近系见到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根据原油的宏观物理特征、化合物组成、原油与石炭二叠系、下白垩统烃源岩的轻烃组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认为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原油具有混源特征,其中原油重烃组分来自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暗色泥岩,原油轻烃组分来自于上古生界煤层和暗色泥岩。研究表明下白垩统和石炭二叠系是本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下白垩统自生自储型和古生中储型成藏组合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对下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存在常规原油和生物降解油。选取新参数β-胡萝卜烷/(2×C29藿烷)、伽马蜡烷/(2×C29藿烷),三环萜烷系列参数(2×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2×C19)/(C28+C29)三环萜烷以及/菲,结合C29 4-甲基甾烷及碳同位素特征等,将该区原油划分为Ⅰ、Ⅱ、Ⅲ和Ⅳ等4类,烃源岩划分为A、B1和B2等3类。Ⅰ类原油来自青东凹陷中北部深洼的沙三下亚段成熟烃源岩,Ⅱ类原油来自凹陷南部沙四上亚段烃源岩,Ⅲ类原油来自中北部洼陷的沙四上亚段烃源岩,Ⅳ类原油来自青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而青东8井原油应有青东凹陷南部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对俄罗斯伏尔加—乌拉尔地区鞑靼盆地和彼尔姆两盆地45个石油样品的研究情况:①样品分别取自横贯两盆地的30个油田的不同埋深泥盆纪的吉维持阶和二叠纪的喀山阶之间的不同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②油—油对比表明,尽管储层具有多样性,且地理分布范围广,但从总体上油成因是相同的;③油的主要特性是低姥鲛烷/植烷比,CPI~1,相对较高的C_(27)胆甾烷、低比值的重排甾烷、C_(29)≥C_(30)—藿烷、Ts与Tm藿烷比值低、高含硫量,钡与镍的比值高,表明储集岩可能是富碳酸盐岩的,是一种还原的高盐度的沉积环境;④所有油样的热成熟度显示油生成于主要成油期的早期;⑤所得到的轻质正构烷烃和单环芳香烃的特征表明,绝大多数样品没有明显的降解,因此,油样比重相对较大的原因既不是成熟度也不是降解作用的影响;⑥彼尔姆盆地样品之间的Pr/Ph比值不同,只能认为是沉积环境条件的空间变化所造成;⑦两盆地样品的三环萜烷含量的差别,可能表示其源岩中的特殊海藻的某些变化。对泥盆系多马尼克组样品抽提物证实了该层可能是鞑靼和彼尔姆西盆地的主要油源岩。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对俄罗斯伏尔加―乌拉尔地区鞑靼盆地和彼尔姆两盆地45个石油样品的研究情况:①样品分别取自横贯两盆地的30个油田的不同埋深泥盆纪的吉维持阶和二叠纪的喀山阶之间的不同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②油―油对比表明,尽管储层具有多样性,且地理分布范围广,但从总体上油成因是相同的;③油的主要特性是低姥鲛烷/植烷比,CPI~1,相对较高的C_(27)胆甾烷、低比值的重排甾烷、C_(29)≥C_(30)―藿烷、Ts与Tm藿烷比值低、高含硫量,钡与镍的比值高,表明储集岩可能是富碳酸盐岩的,是一种还原的高盐度的沉积环境;④所有油样的热成熟度显示油生成于主要成油期的早期;⑤所得到的轻质正构烷烃和单环芳香烃的特征表明,绝大多数样品没有明显的降解,因此,油样比重相对较大的原因既不是成熟度也不是降解作用的影响;⑥彼尔姆盆地样品之间的Pr/Ph比值不同,只能认为是沉积环境条件的空间变化所造成;⑦两盆地样品的三环萜烷含量的差别,可能表示其源岩中的特殊海藻的某些变化。对泥盆系多马尼克组样品抽提物证实了该层可能是鞑靼和彼尔姆西盆地的主要油源岩。 相似文献
15.
泌阳凹陷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泌阳凹陷中心成熟区与西北部和南部的重油,正常原油的分别对比和重油与凹陷内原油亲缘关系的追踪,探讨了该研究区重油的源岩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府凹限青一段泥岩为最好生油岩,地二,三段为较差生油岩。与朝最阳沟原油和三肇凹陷原油相比,本区原油具有低芳烃,低Pr/Ph,高(C21+C22)/(C23+C29),碳同位素偏轻。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和涠洲组烃源岩地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流沙港组生烃潜力高于涠洲组,其中以流二段最优;2套烃源岩总体处于弱还原—弱氧化的沉积环境,伽马蜡烷含量甚微,C24四环萜的含量表明陆源有机质占有一定比例,各组段C27、C28、C29αααR型甾烷分布特征多为"V"型和反"L"型,且流二段的C30-4-甲基甾烷含量最为丰富。根据生标特征可将原油分为3类:Ⅰ类原油来源于流一段烃源岩;Ⅱ类原油源于流三段烃源岩;Ⅲ类原油可分为2个亚类,Ⅲ1类原油来源于流二段的泥页岩,Ⅲ2类原油为流一段和流二段混合来源,推断混源中流二段烃源岩生烃贡献较大。涠洲组原油与涠洲组烃源岩特征相差甚大,推测应源于其下部地层。 相似文献
18.
19.
英吉苏凹陷石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原油和主要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原油中轻烃、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及碳同位素值,划分了原油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油-油对比和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华英参1井侏罗系碳质泥岩和煤的沉积环境介质盐度较低,且成熟度较低,未达到成熟门限。英南2井侏罗系原油处于低成熟阶段,主要来源于相对氧化、盐度较低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烃源岩,即主要来源于中生界腐殖型烃源岩,具有混源的特征。龙口1井侏罗系原油则主要来源于盐度较高的缺氧还原性环境中形成的烃源岩,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腐泥型烃源岩,华英参1井侏罗系和塔东2井寒武系原油与龙口1井的原油为同一油源,均处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不同生物降解程度的稠油油源对比相应的研究方法;利用沥青质钌离子催化-氧化、沥青质中包裹烃等新方法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稠油油源进行了对比研究。最新研究发现,沥青质的结构特征使其可以包裹、键合油藏中的其他组分,而这些被包裹和键合的组分因受沥青质结构的有效保护,较少受到油藏后期改造的影响,具有原生性,因此近年来生物降解稠油的油源对比研究集中在沥青质的研究上。通过对高105等井的严重生物降解原油沥青质钌离子催化-氧化获得的一元、二元酸酯等产物进行GC/MS分析,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新信息,在油源对比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