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惯性圆锥破碎机加工钢渣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钢渣是有待于利用的一种资源 ,对钢渣特性进行分析 ,提出了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利用惯性圆锥破碎机破碎钢渣粉的工艺流程以及实际生产中产品的粒级组成、产量 ,同时提出了惯性圆锥破碎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文章还分析了惯性圆锥破碎机所达到的技术指标和调整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前钢渣的改性方式主要有无机改性、高温活化改性和复合改性等,通过分析钢渣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得出钢渣的改性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强钢渣的物理吸附和静电引力作用为主.文章对改性钢渣用于水处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钢渣粉作为单一掺合料的活性指数低的问题,将钢渣与粉煤灰、锂渣、磷渣复掺制备钢渣基多固废水泥砂浆。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讨论掺合料配合比对二元、三元钢渣基多固废掺合料活性的影响。利用XRD、SEM手段对典型掺合料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渣早期和后期均表现出较低的活性,锂渣具有良好的早期活性,而磷渣早期强度较差;二元掺合料中钢渣-锂渣活性最高且大于两者单掺,钢渣、锂渣在碱性环境下发生水化并提供不同的活性组分,有利于砂浆强度的提升;三元掺合料中钢渣-磷渣粉-锂渣复掺比例为5∶1∶4时,砂浆抗压强度最高,28 d砂浆抗压强度37.21 MPa。钢渣、锂渣发生水化反应的同时,磷渣中硅酸盐玻璃体在碱性环境激发下解离出活性Si O2,生成了更多的C—S—H等水化产物,三者具有一定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过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钢渣由于其含有铁酸钙和铁橄榄石等难磨物质而成为较难磨的冶金废渣,粉磨性能关系到钢渣作为水泥添加材料的各种使用功能,本文通过综述钢渣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对易磨性的影响,以及钢渣改性、添加助磨剂和复合粉磨等改善钢渣易磨性的方法,针对钢渣易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钢渣形成过程中进行工艺控制、针对钢渣矿物组成研制钢渣专用助磨剂、分级处理以及与矿渣、粉煤灰复合混磨等措施以提高钢渣易磨性和胶凝活性。  相似文献   

5.
粉石英表面改性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陈泉水 《非金属矿》2001,24(2):15-17
简述了粉石英的基本特性及其作为填料进行表面改性的必要性,论述了粉石英表面改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干法处理制得的改性粉石英,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其粘度和浸润性得到明显改善,与有机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和亲和性,对增加填充量、提高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粉石英改性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主要介绍了松石英填料表面改性的工艺过程,通过粘度、浸润性能(渗透时间、浸润角、浸润点等)等指标,评价粉石英的改性效果,并以改性粉石英填料在橡胶、塑料中应用的实例,说明填料改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钢渣、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将钢渣掺加三种铁尾矿并在高温下熔融,熔融后得到的改性钢渣用于制备钢渣水泥。研究钢渣掺加三种铁尾矿制备的钢渣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抗折抗压强度等性能。通过物理性能和XRD检测分析三种改性钢渣水泥的各项基础性能。结果表明,此改性钢渣水泥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钢渣掺加铁尾矿改性之后能缩短钢渣水泥的初凝时间,有效提高钢渣水泥的早期强度;改性钢渣水泥中f-CaO含量低于2%,钢渣掺加铁尾矿能有效降低f-CaO含量,提高水泥的安定性;抗折抗压强度分别达到P?SS42.5和P?SS32.5R等级。本项目利用当地工业废渣和尾矿研制的改性钢渣复合硅酸盐水泥,铁尾矿掺量达到了10%,对废弃资源进行了有效利用,增加了钢渣的高附加值,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钢渣粉混凝土力学性能,用磁化水取代普通水来拌制混凝土,分别进行3,7,14,21和28d力学性能试验,并对混凝土早期压拉破坏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磁化水可有效提高玄武岩纤维钢渣粉混凝土压拉强度,尤其对早期强度提高更为明显。钢渣粉掺量为18%时,混凝土3,7和14d抗压强度较玄武岩纤维钢渣粉混凝土分别提高了约14.0%,9.0%和7.3%;3,7和14d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约10.3%,7.2%和4.5%。混凝土早期抗压最终破坏时,试件表面无明显损坏,整体性良好;抗拉最终破坏时,试件有微小裂缝,未完全破损。  相似文献   

9.
复杂铝土矿浮选尾矿机械力化学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机械力化学改性方法对复杂铝土矿尾矿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机械力化学作用能够促进尾矿改性的进行,达到改性目的。并利用活化指数、沉降高度和接触角预先评价了改性效果,同时考察了磨矿浓度、偶联剂用量、球料比、改性时间、磨机转速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尾矿和钛酸酯的结合主要有共价键结合和氢键结合。  相似文献   

10.
刘轩  崔孝炜  倪文  马旭明 《金属矿山》2016,45(10):189-192
以钢渣粉、矿渣、脱硫石膏为胶凝材料完全替代水泥熟料制备全固废混凝土,考察钢渣粉比表面积和掺量对全固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比表面积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提高;水化早期钢渣粉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贡献小于矿渣粉;在钢渣比表面积为640 m2/kg,钢渣粉、矿渣粉、脱硫石膏粉分别占胶凝材料总质量的25%、63%、12%时,制备的全固废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钢渣、矿渣、脱硫石膏相互作用,促进了钙矾石和C-S-H凝胶的形成和生长;钙矾石的生成是混凝土早期强度的主要来源,在水化反应后期,钙矾石和C-S-H凝胶相互交织,形成致密结构有利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控制不同粉磨时间,控制磨细钢渣的比表面积和颗粒度分布,研究了与磨细石英砂凝结时间对比,不同颗粒度分布的钢渣的活性指数,以及配制成复合胶凝材料中的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并进行了卧辊磨大磨实验,结果表明:(1)钢渣使复合胶凝材料早期结构发育缓慢,随着钢渣比表面积的增大,其与水分的接触面积增大,导致复合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显著的延长,其早期(1~3d)的结构发育缓慢;(2)卧辊磨与实验室结果差距较大,可能原因为卧辊磨配套选粉机钢渣粉粒度分布窄;(3)将钢渣粉的比表控制在300 m2/kg左右,有利于钢渣磨机的台时产量提高,降低钢渣粉的生产成本,增大钢渣粉在水泥中的掺量.  相似文献   

12.
改性含钛高炉渣的盐酸加压浸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选择性富集的改性含钛高炉渣含TiO232%左右,是宝贵的钛资源。为此,采用盐酸加压浸出对改性含钛高炉渣提取其中的Ti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考察了盐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矿酸比、物料粒度等因素对TiO2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TiO2的浸出率可达到95%以上,所得钛液经水解获得的富钛料其TiO2含量大于95%,为改性含钛高炉渣加压浸出分离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改性电石渣高温固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交试验,添加4种单组分添加剂以及复配对电石渣进行改性,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固硫实验,研究最佳添加量及改性电石渣对固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a/S摩尔比为1.8、固硫温度为1 000 ℃时,单组分添加剂和复合添加剂对改性电石渣固硫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复合添加剂Fe2O33%,MnO28%,K2CO36%,粉煤灰6%(占电石渣的百分比)的固硫效果最佳,其固硫率高达73.77%,较相同条件下未改性电石渣的固硫率提高18.67%。  相似文献   

14.
采集池塘中的野生满江红制成满江红干粉后,经偕胺肟基改性,合成了偕胺肟基满江红干粉(AI-g-A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分别表征了吸附前、后的AI-g-AO的微观组织结构。单因素实验用于研究pH、反应时间、初始U(VI)浓度、吸附剂用量等对AI-g-AO吸附U(VI)的影响。吸附过程运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在30℃、初始U(VI)浓度15 mg/L、吸附剂:U(VI)溶液=1 g:1 L、pH为6条件下,U(VI)的最大吸附量为14.98 mg/L。准二级动力学、Langmuir等温线适用于吸附过程。综上,AI-g-AO是一种较好的U(VI)生物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水硬性石灰(NHL) 在古建筑修缮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是水泥和传统气硬性石灰所无法比拟的,但早期性能发展偏慢的特性使其应用受限。本文研究了矿粉/偏高岭土改性NHL早期硬化过程中物理力学性能、水化放热特性、物相组成和转变以及微观结构演变过程,系统地评估了矿粉/偏高岭土对NHL基材料早期性能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粉可以改善NHL基砂浆的流动性;矿粉/偏高岭土通过火山灰反应生成水化铝酸钙(C3AH6)、水化碳铝酸钙(C4A?H11) 以及水化硅酸钙(C—S—H),可促进NHL基材料凝结硬化、显著提高其抗压及抗折强度。本研究为推动火山灰质材料复合NHL在古建筑修复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矿用充填材料中更加合理的利用电石渣,本文在粉煤灰、水泥熟料、钢渣等掺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电石渣掺量0%、0.5%、1%、1.5%、2%时对胶固粉浆体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流动性、微观结构、水化产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凝结时间方面,随着电石渣掺量的增加,凝结时间随之减少;在抗压强度方面,1%掺量的电石渣组相比较其他掺量组使胶凝材料的强度最高;能够生成更多的水化产物;通过SEM观测表明,胶凝材料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搅拌吸附的方式研究了钢渣对酸性枣红废水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枣红废水的吸光度不受pH值的影响,最大吸收波长为490 nm;钢渣吸附酸性枣红与内扩散模型符合,动力学控制步骤是孔扩散过程;酸性枣红浓度为100 mg/L,搅拌转速达到250 r/min,外扩散影响基本消除;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实际平衡吸附量为1.0734 mg/g,与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的拟合结果较为接近,吸附速率为0.071 mg/(g·min)。  相似文献   

18.
This work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combined accelerated carbonation and wet granulation treatment applied to Basic Oxygen Furnace (BOF) steel slag with the aim of producing secondary aggregates for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nd of storing CO2 in a solid and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form. Th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laboratory scale granulation device equipped with a lid and CO2 feeding system. In each test, humidified slag (liquid/solid ratio of 0.12 l/kg) was treated for reaction times varying between 30 and 120 min under either atmospheric air or 100% CO2. Under both conditions,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treatment product was observed to increase progressively with reaction time; specifically, the d50 values obtained for the products of the combined granulation and carbonation treatment increased from 0.4 mm to 4 mm after 30 min and to 10 mm after 120 min. Significant CO2 uptake values (between 120 and 144 g CO2/kg) were measured even after short reaction times for granules with diameters below 10 mm and for the coarser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after reaction times of 90 min. The density,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and leaching behavior of the obtained granul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showing that the combined granulation–carbonation process may be a promising option for BOF slag valorization,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decreasing the Ca hydroxide content of the slag. Another interesting finding was that the leaching behavior of the product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appeared to be significantly modified with respect to that of the untreated slag only for coarse uncrushed granules, an indication that the carbonation reaction occurs mainly on the outer layer of the formed granu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