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绩效评价是政府对PPP项目按效付费的依据。基于项目过程思维,从项目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方面构建湿地公园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改进的可拓物元模型,对贵安新区海绵城市试点两湖一河PPP项目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绩效水平达到优秀,但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治理质量和效率,对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绩效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基于AHP-熵权法的质量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深圳茅洲河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工准备、施工和竣工验收3 个阶段的质量管理绩效等级均为良好,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完善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究 PPP 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 PPP 项目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中,以 BOT 模式 的 PPP 项目为研究对象,将 PPP 项目全寿命周期划分为前期策划、项目融资、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和项目移交 5 个阶段, 选取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包括 5 个阶段一级指标和 16 个二级指标的 PPP 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了 PPP 项目质量管理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实际案例中。结果表明: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 评价可客观地评价质量管理效果,也为 PPP 项目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吕方园 《建筑经济》2022,(S2):217-222
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以国内城镇污水处理PPP项目为例,综合考量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绩效评价过程,从项目立项、项目招投标、项目建设、项目运营、项目移交五个阶段出发,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本研究以期有效实现PPP项目绩效评价目标,促进项目绩效水平的提高,并对其他同类型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绩效评价是政府部门对PPP项目按效付费的参考依据。本文从利益相关方的视角出发,从项目的立项准备阶段、招投标阶段、特许授权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直至特许经营权阶段借助PSR法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证据理论对X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秀。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考察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实施效果,借助Choquet模糊积分模型对其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首先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划分城轨PPP项目的绩效评价时段,明确三大利益相关者在各时段的绩效目标,并结合其项目特点,构建基于立项、招标、融资、建设、运营及移交六阶段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Choquet模糊积分模型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综合考虑各因素的模糊信息关联度及重要程度,确定项目绩效评价值;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青岛地铁3号线和北京地铁4号线实际案例中,验证模型合理性的同时,针对各参与主体提出相应提高绩效的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绩效管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轨道交通PPP项目绩效评价关口前移,构建更加完善的轨道交通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本文从PPP项目全流程运作角度出发,借助熵值-Topsis模型科学地对轨道交通性能进行事前评价,并将模型应用于南平轻轨1号线实际案例,验证模型合理性的同时,针对项目阶段提出相应提高绩效的措施,丰富了轨道交通PPP项目的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4)
目前,我国正在准经营性公用设施建设领域推广和应用PPP模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对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公用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绩效评价,关系到项目绩效水平的提升,关系到政府与社会资本等各方的切身利益,更关乎项目成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PPP项目绩效评价划分为项目投入、项目过程、项目产出与项目影响四个绩效评价子系统,并在对影响项目绩效水平关键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准经营性PPP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将项目绩效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采用物元可拓评价方法,构建了项目绩效综合评级模型;案例分析表明,指标体系与综合评级模型具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线的敷设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埋方式的缺点在不断地显现出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优点逐渐被人们熟知。投资大是我国综合管廊项目建设的最大难点之一,而PPP模式是近年来政府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融资模式。利用"物有所值"原则来评估PPP模式应用于综合管廊的可行性,通过文献综述简单研究了VFM评价理论,对VFM评价计算方法进行分析选择。结合综合管廊项目建立VFM评价模型,针对综合管廊项目的 PSC值和PPP模式下综合管廊项目的 LCC值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北京中关村综合管廊项目的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VFM评价PPP模式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可行性。在最后提出了本文评价模型和结论的不足之处,给出了综合管廊在PPP模式下应用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厂 PPP 项目的物有所值,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需要对其进行全过程绩效评价。以 往评价方法分别用两套数据求取权重和最终结果,过程繁杂且主观性较强。为此,采用基于熵值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 行改进,对自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 PPP 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改进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可为该类 PPP 项目的投 资决策及后期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 PPP 项目参与方众多、运行周期长、投资额大等因素导致项目风险因素间具有高度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为精准进行 PPP 项目风险评价研究提出云模型与熵权法结合的综合评价法。此方法在风险评价过程中运用云模型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相互转化,熵权法确定风险因素的权重,将两种方法结合最终获得 PPP 项目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将模型运用到实际案例中,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 PPP 项目风险因素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和 D-S 理论的 PPP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先确定合理的 PPP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运用云模型理论划分 PPP 项目风险等级,运用 D-S 理论确定各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建立 PPP 项目风险评价综合模型。实例检验表明:采用云模型和 D-S 理论综合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各种风险因素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相互转化,更加精确地确定各风险指标的权重大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云数字特征图能够清晰直观地反映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对于项目决策者客观评价项目风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筑垃圾处理 PPP 模式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的主要趋势。PPP 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在全生命周期过程 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基于建筑垃圾 PPP 项目全生命视角,构建建筑垃圾处理 PPP 项目风险评价体系,以 227 份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利用应用管理熵理论和 Brusselator 模型,对建筑垃圾 PPP 项目风险系统稳定性耗散性能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 PPP 项目风险系统处于耗散结构状态。要防范 PPP 项目系统风险非耗散性,未来应从鼓励技术创 新,加强灾害预防,提供政策扶持,加强项目管理等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 PPP 模式在我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健全的 PPP 项目绩效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介绍 PPP 项目绩效考核体系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平衡记分卡构建 4 个维度共 16 个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予权重,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结果进行评价考核。并引入武汉市清水入江项目进行实证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 PPP项目绩效考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物有所值(Value of Money,VFM)是在评定一个项目是否应该采用公私合营(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时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为了解决我国轨道交通 PPP 项目的 VFM 定性评价理论还不完全成熟、评价方法不够完善的问题,以相关资料为基础,尝试将物元分析法应用于 VFM 定性评价中,结合故障树理论、区间层次分析法、集对分析理论针对轨道交通项目的特殊性构建了轨道交通项目 PPP 模式 VFM 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北京地铁四号线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性,达到完善轨道交通 PPP 项目 VFM 定性评价理论的目的,对我国 PPP 项目 VFM 定性评价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解释以往关于信任对项目绩效正向或负向影响的研究分歧,以 PPP 项目为背景,构建以信任(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为自变量、项目绩效为因变量、合作行为(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作为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86 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对 PPP 项目绩效起正向促进作用,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对 PPP项目绩效起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在能力信任、善意信任与 PPP 项目绩效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 PPP 情境下不同维度信任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也为 PPP 项目实践中面临的绩效低下问题提供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租房 PPP 项目是目前公租房项目的重要形式之一,而项目的收益分配方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公租房 PPP 项目 的阶段性特征明显,而目前关于 PPP 项目收益分配的研究大多未考虑 PPP 项目的阶段性特征,不能满足动态收益分配的要 求。因此,考虑项目的动态性和变化性,尝试构建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公租房 PPP 项目三阶段动态收益分配模型。即建 立基于公租房 PPP 项目收益分配影响因素修正的 Shapley 值初步收益分配模型;基于合作主体的满意度采用不对称 Nash 谈 判模型进行调整;根据参与各方的阶段性实际贡献综合评价结果再次调整,得到最终的收益分配方案。为公租房 PPP 项目 的收益分配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