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排泥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直接影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刮泥机油管老化、排泥气管堵塞、空压机功率偏小、储泥池排泥泵偏大等问题进行了改造,使排泥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优化气提升排泥时间,适当排出储泥池中的污泥,使其回流污泥浓度在10000~25000mg/L范围内,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一般小于1NTU。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厂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运行不稳定、投药量偏大、出水浊度偏高等问题,进行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排泥与污泥回流系统的改造,取消了原集泥沟中的刮泥设备,改为气提装置排泥,并在高密度沉淀池外侧设置了储泥罐,污泥经回流泵回流;采用流量仪、投入式污泥浓度计检测回流污泥,且污泥回流点由单一的总管投加改至两根DN100分管投加,同时在每根回流污泥分管上安装污泥流量计及阀门,以有效地控制高密度沉淀池运行。改造完成后的生产性调试和优化研究表明,通过提高回流污泥浓度,增大絮凝区污泥浓度,能够有效降低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絮凝区污泥浓度为400~500 mg/L,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能够确保在1 NTU以下,单池处理水量最高可达3 700 m3/h,超过设计负荷20%。  相似文献   

3.
平流沉淀池是净水工艺中常见的工艺单元,其排泥设施主要包括桁架式刮吸泥机和穿孔排泥管,因刮泥机和排泥管独立运行,常导致平流沉淀池排泥不彻底、积泥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反射技术的平流沉淀池排泥系统改造方案,可实现桁架式刮吸泥机与排泥角阀联动控制,使刮泥和排泥过程精准关联,改善排泥效果。排泥系统经改造后,沉淀池出水水质提升,浊度降低53%~60%;排泥水量减少,自用水率降低约16%;排泥系统电耗大幅缩减,同比降低47%~53%。该改造方案投资仅2.8万元,在提升工艺出水水质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可为存在类似问题的水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北方某大型水厂二期改造工程采用法国OTV的Actiflo高效沉淀工艺,改造后存在滤池滤程缩短、排泥水量大幅增加;部分排泥水外排影响环境等问题。通过对该工艺采用中间加药技术,增加排泥回流管等措施进行改进,沉淀池出水浊度稳定在1NTU左右,浊度去除率平均提高10%;同时,微砂投加量平均节省17.4%;滤池过滤周期提高到近50小时左右;排泥水量为调整前的25%,达到水厂工艺控制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几个配水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出水不对称条件下配水井的布置方式、污泥回流集泥方式对二沉池均衡排泥的影响、周进周出二沉池布水形式的选择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常见的配水问题,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平流沉淀池出水水质,对沉淀池出水口的布置进行了改造,在沉淀池出水端增加出水集水槽,并增设了新式虹吸排泥机。对比了改造前后沉淀池出水浊度,并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部分自来水厂的平流沉淀池由于建设时间较久,工艺设备使用寿命达限,普遍存在产水量低、出水浊度高、排泥含水率高、投药量大的问题,以及排泥设备老化带来的运行安全、运行效能下降问题,亟需进行优化改造,以提高净水效能。佛山市沙口水厂在原有平流沉淀池的基础上,对虹吸式排泥车、配水花墙、集水槽、导流墙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及优化,通过本次改造,使得4#沉淀池排泥含固率稳定在3.0%以上;与尚未改造的3#池相比,在相同出水浊度的条件下,单池出水量提高30%,投药量下降3 mg/L,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8.
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设备具有药耗小、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大、出水水质好、回流污泥浓度大、回流量小且易控制等特点。絮凝区和沉淀区采用强化型网格和新型的螺旋斜板,保证了设备较好的处理效果,泥渣的回流则使投药量大为减少,可节省药剂50%以上。在处理水量为10 m3/h,进水浊度为40~120 NTU、CODMn为1.3~1.7 mg/L,回流比为20%以及投药量为3 mg/L时,出水浊度、CODMn分别为4.4 NTU、1.02 mg/L,较无泥渣回流时的去除效果更明显,沉淀出水水质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软件BioWin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的运行问题进行模拟诊断,分析了溶解氧浓度、剩余污泥排放量、回流比和填料投配方式的影响,提出该厂出水水质达一级B排放标准的优化运行方案,并进行生产性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污泥龄偏短是出水氨氮浓度不达标的瓶颈因素,参数调节的优先序依次是排泥量、回流比、投配方式和溶解氧。生产性验证结果表明,同时提高溶解氧浓度和污泥龄可使出水氨氮浓度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南丹江大观苑酒店、别墅一区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如污泥沉降性能差、色度不达标、黏性泡沫、漂泥较多等,对二期别墅新建的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增加了多介质过滤沉淀池,将硝化液与污泥混合回流(回流比为100%~200%),分批次投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实践证明,改造后设备运行正常,出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海涛 《供水技术》2011,5(5):35-36,43
针对斜管沉淀池排泥效果不佳、沉泥上浮等问题,对天津塘沽新河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进行了改造,结合测试结果分析了改造后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排泥不畅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为同类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中心城水厂的反应、沉淀池穿孔排泥管的排泥效果,对原排泥管进行了复核计算,并重新布孔,改造后提高了排泥效率,减少了自用水量。  相似文献   

13.
黄雷 《中国市政工程》2012,(1):39-41,83
以象山滨海净水厂污泥处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净水厂污泥处理的工艺流程。阐述了回流水池、排泥池、浓缩池、污泥提升泵房和脱水机房等主要构筑物的作用及设备配置情况,依次描述了各设备的启动、运行频次等运行控制设置。最后,根据1 a的运行情况,总结出配泥井堵塞、浮动槽倾斜、脱水污泥浓度控制及回流泵启动液位调整等问题及解决措施。生产实践证明,该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密度沉淀池运行指标的监测,探讨了高密度沉淀池运行的合理工况.结果表明:可以用浊度快速估测混合区进泥水浓度;加药和回流都应该根据反应区污泥的浓度进行控制和调整;高密度沉淀池的进水流量对出水浊度影响较大,可以在保持处理干固量一定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进泥流量.  相似文献   

15.
平流沉淀池水力—电器自动虹吸排泥系统是一种简便易行、节省投资、运行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对于现行净水厂的设计与改造具有指导意义。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工作原理及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16.
王汝科 《供水技术》2012,6(3):20-24
建立了沉淀池多斗排泥管水力计算简易公式。经分析论证,该水力计算公式是成立的。同时,揭示了多斗排泥的某些规律和特性,在结构上延伸了水力计算公式的内涵,并提出了在排泥工况下排泥管内存在一个水力闭合环及流量逆形成两个观点,可为沉淀池多斗排泥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排泥管排泥均匀性的影响因素及排泥管的水力特性,建立了排泥管内的水头损失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穿孔排泥管的排泥均匀性可通过减小排泥孔眼孔径,增大排泥管管径及选择粗糙度较小的管道来提高;排泥管长度对排泥均匀性影响很大,当排泥管管径为200 mm,排泥孔眼孔径为30 mm时,长度为9,12和16 m排泥管的排泥均匀系数分别为0.70,0.65和0.58,排泥管长度不宜大于12 m,但可通过增大排泥管管径来增加排泥管的长度;穿孔排泥管的流态为非均匀流,为提高排泥均匀性,穿孔管管径、孔眼间距及其分布须通过水力计算来确定.  相似文献   

18.
赵荣  张建锋  王峰 《供水技术》2011,5(4):5-9,13
根据污泥的流动性确定了重力排泥沉淀池积泥斗的设计坡度和输送时管道阻力的计算公式,进而计算得出穿孔排泥管道的直径、开孔孔径和开孔比.分析表明:泥斗坡度为50°时,能够有效排除含水率在98%以上的积泥;排泥管道的直径和开孔孔径分别为200和30 mm,孔间距为0.3m,此时的开孔比Kw= 0.76,均匀度η=0.85.  相似文献   

19.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联合工艺在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中的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并列举了研究现状与应用实例,指出了改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