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波希米亚地块花岗岩型铀矿产出背景、区域分布、矿石物质成分特点,矿化与花岗岩、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岩性的关系,决定矿床规模大小的因素以及2个巨型矿床实例;分析了波希米亚地块花岗岩型铀矿与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不同点及其产于外带的原因;对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方向和侧重点提出了具体建议,强调应找区域性构造结点部位的巨型隐伏矿床。  相似文献   

2.
裂隙断裂构造的运动学分析方法,除对断裂裂隙面进行研究外,还对断裂滑动的向量方向进行分析,以此来阐明构造运动的方向。 根据此法与传统地质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的矿床构造-物理模型能够准确地确定围岩和控制热液矿床构造形变单元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恢复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确定矿床的规模和预测矿化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不整合面型铀矿床具有世界上最大、高品位的铀矿石。根据对阿萨巴斯卡盆地成矿省的研究,发展了2种模式:区域成矿模式和矿床模式。区域成矿模式是从西茄湖—凯湖和拉比特—伊格尔岬成矿带及Carswell构造得出的,它包括大阿萨巴斯卡内克拉通盆地中的特定岩性和构造控制。矿床在空间上与太古代花岗岩穹隆有关,例如Swanson、科林斯湾和多米尼克—彼得,其两翼为下元古变质沉积岩系,其中含静海沉积岩层。这些基岩被风化层覆盖。它们被阿萨巴斯卡组未受构造变动的沉积岩层不整合覆盖。阿萨巴斯卡组岩石遭受了高温前进成岩作用,接着是退化蚀变。矿床模式是在西茄湖、P2 North、凯湖、科林斯湾和克拉夫湖矿床上观测得到的,推测是高盐度的卤水在氧化-还原前峰沉淀形成的金属和伴生脉石矿物。铀以六价形式迁移,由于还原成四价形式被沉淀。矿化作用主要发生在阿萨巴斯卡不整合面上,部分矿化产在距不整合面不远的基底岩石或盖层中。目前,这些模式已用于成矿研究中,其目的是为了圈定新的勘探靶区:也用于阿萨巴斯卡盆地未勘探地区的矿产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4.
一、成矿环境谈到“成矿环境”,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规模问题。对于岩矿学家而言,成矿环境通常是指包括某一特定矿床的地区,它由矿体、脉石、围岩和区域蚀变带组成,在大多数情况下其范围离矿床中心不过数十米。而对矿山地质学家来说,本术语的含意则稍有不同。因为成因对追索矿体延伸和扩大矿床有重要影响,所以除  相似文献   

5.
地壳中矿产分布的预测是从不同方面和以不同精度进行成矿研究的结果。本文阐述了对中亚和其它地区热液矿床所进行的大比例尺构造一预测研究的经验。大型矿床的确定大型热液矿床作为地质体,是矿化成生体系的组成部分,通常占据矿化体积的核心部分,并被较小的矿床晕所包围。大型矿床的核心部分必定有以下主要特征:1)容矿构造在规模上应与矿石量相适应。构成这些构造的岩石应能容许巨大的体积变形,而构造条件应保证矿石的赋存;2)矿床形成过程应占有此期成矿活动的全部时间,因而矿化在矿物共生组合成分上将是复杂的、多阶段的;3)应当具备使成矿溶液沉淀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热液矿床中,构造对矿化的控制是十分明显的,然而怎样从构造的角度来评价矿床,却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通常,根据构造条件对矿床进行评价时,习惯于根据构造的规模(即所谓“构造气魄”),这在一般情形下,对某些充填类型的铀矿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对某些交代类型的铀矿床来说,如果只简单的根据构造  相似文献   

7.
Telfer金矿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Paterson省,是澳大利亚大型金矿之一。该矿自1977年开采以来其产金总量已超过125t。 矿床产于北西向的Telfer穹隆内,金和伴生铜呈一系列垂向上叠置的层控或层状的金-铜硫化物石英矿脉产出。成矿时代为晚元古代(700~600Ma),成矿主岩为上Yeneena群(约1000~750Ma)低变质海相沉积岩系。硫化物矿石和蚀变矿物(碳酸盐和电气石)的C、O、B、Pb、S同位素资料以及电气石和黄铁矿成分数据表明,成矿流体中硫和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沉积主岩,而不是晚元古代花岗岩类。 矿区花岗岩类主要起着驱动热对流体系运动的热源作用。在对流体系中,含盐变质热流体从其流经的深部沉积围岩中萃取Au、Cu、S。Teler弯隆所在的北一北西向线性构造是一区域规模的深部构造,它可能将这些深部流体聚集到上部层位中成矿。  相似文献   

8.
Borealis是一个以第三纪火山岩为主岩受构造控制的浸染状金矿床,属于与古热泉系统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成因。本文讨论矿床的区域背景,描述矿石的一般特征,提出矿床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芬兰西南部Kutemajrvi金碲化物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化与变质岩、侵入体、褶皱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相互关系;阐述了矿床热液蚀变和金、碲矿化的矿石矿物、结构构造、蚀变及矿物共生组合等矿化特征;应用了包裹体等方法,对成矿热液流体的演化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北、中内华达州的航磁和重力图像最显著的特征是显示出北内华达裂谷和Humboldt线性构造,线性延伸的侵入体和金矿床都沿重力高场产出,并与北内华达裂谷近于平行。横切Carlin和Battle山-Eureka矿带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电阻率模型显示出地壳中主要的间断,揭示了区域深断裂构造可能提供了矿化流体的通道。地球化学勘查是Carlin矿带金矿床勘查成功的关键,发现了金与砷、锑、汞紧密共生,被称为“Carlin元素组合”。为选择钻探靶区,降低勘查成本,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屑调查被用作探测深部矿床的地表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东西伯利亚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铀矿省,包括近20个规模不同的和建造属性各异的铀矿区。本文刊出了4种主要矿床类型典型矿区的一些具体的成矿特点,主要是交代型和多成因-交代型多期的花岗岩化。主导活化构造的主要特点是:内部组构复杂;具明显的放射性地球化学专属性;有大规模成矿预富集的地质-构造环境。查明铀矿区形成的规律性,有利于更有根据地预测具高含铀性的新矿区。  相似文献   

12.
坝头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内,地处郴州—怀集断裂带和英德弧形断褶带交接部位、连阳岩体北东侧边缘地段,矿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大坪—根竹园铜铅锌铁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区域上铁、钨、锡、铜、铅和锌等多金属矿床(点)分布广泛。为了分析该矿区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探究下一步找矿方向,在分析总结前人工作成果基础上,根据矿区所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层、构造、围岩蚀变和矿体等地质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成果,探究矿床地质成因,并与周边相同成因类型矿床进行横向对比,认为坝头矿区的矿床类型属于以中高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为主、层控矽卡岩型矿床为辅的钨-钼-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区现阶段总体勘查工作程度仍然较低,矿区进一步找矿空间较大,具有寻找中型以上钨矿床并兼顾铅、锌和钼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相山铀矿田西部是相山矿田重要成矿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类型。通过矿山开采实践,结合探采对比研究以及多个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分析,表明相山西部大部分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河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差,对矿床充水不构成威胁;地质构造较复杂,但无强导水构造,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压高,而影响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带——构造(次级构造)裂隙含水带富水性弱,估算矿坑涌水量小,但矿床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及时判断可能出现的涌水量变化情况,保证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东蒙古查夫脉状银-铅-锌矿床的地质构造,对其地质-构造位置进行了简要论述,查明矿体明显地受构造控制,揭示了矿床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沾化在含矿构造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鞍肚矿床是碳硅泥岩型矿床,是目前桂东南所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受灵山—藤县区域大断裂控制,产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泥盆纪灰岩中。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并对成因进行探讨,认为成矿主要是热液改造叠加、后生淋积引起,受构造活动、有利的储矿空间制约,明确了桂东南地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一个新的铀成矿类型——构造-油气型;讨论了该类型砂岩铀矿床形成的区域背景、构造特点、成矿环境、矿化特征和矿床成因;认为与传统的层问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不同;强调贯通型断裂构造和油气对铀成矿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今后砂岩型铀矿普查勘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者分析了各种不同构造、岩浆和矿化现象之间的年令关系,铀矿床在不同地区地质演化中的位置,拉拉米期(正辉英闪长岩)岩浆作用与构造的关系,矿床形成的古构造条件和某些地质条件的特征矿床类型。根据这个分析,作者试图从中得出或者证实有关罗马尼亚铀矿床形成时岩浆和构造所起的作用、矿床形成深度、其形成期间的地形特征、矿床类型多样化的原因、含碳沥青矿床的生成原因以及金属和地沥青的可能成因等方面的一些规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追述脉金矿床的成因和历史发展,指出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变质带中的脉金矿床与太古代变质岩中的脉型矿床具有很多相同特点,通过对不同时代脉金矿省的详细研究,指出不论是太古代还是年轻的成矿省的成矿作用是相同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表明,从太古代到新生代,构造控制的脉金矿床,在构造、矿化、金属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方面也具有广泛的相似性。从而认为产在变质地体中的脉金矿脉系统是一组单独的或有继承性的后生贵金属矿床。提出了该类矿床是形成在整个深部地壳范围内,从韧性剪切带到脆-韧性到脆性的构造类型,从麻粒岩相延伸到次绿片岩环境的地壳连续模式。这个模式很好地解释了脉金矿床的很多地质特点,对其现代分布特点也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一、空间伽玛场找矿的理论依据岩浆期后矿床的围岩,或多或少发育有蚀变的晕圈。其规模大小,取决于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性质和作用的强度;围岩的化学物理性质;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性质和规模等因素。通常情况下,矿床愈大或矿化作用愈强,则蚀变晕的范围也就愈大。虽然它们不是严格的正比关系,但常有一致性。当然,围岩蚀变只能作为间接找矿标志,但是原生分散晕却是直接找矿标志。决定原生分散晕的因素与决定围岩蚀变的因素通常是相同的。岩浆期后的气化-热液的运动受构造裂  相似文献   

20.
许多破火山口沿着破火山旋回后断续活动的区域性的重要断裂带分布。在有矿化的破火山口中,矿床受破火山形成期间发育的各种构造以及切割和活化破火山构造的区域断裂控制。破火山旋回的最初阶段定位于浅部的岩浆房之上发生火山隆起,且在岩浆房上部的构造穹隆内发育正断层。断裂作用的早期被破火山形成打断,但其中有些断裂则被保存于破火山口的外围并可能成为重要的控矿构造。与破火山相关的构造如环状构造断裂往往在控制再生岩浆的侵位、后塌陷侵入体和伴生矿床的定位上都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破火山活化阶段,与顶部地堑相关的断裂、放射状、环状断裂形成,亦可能延伸至塌陷构造以外。 破火山旋回的最后阶段,当出现均衡补偿时与形成破火山口有关的岩浆室的岩基之上的地区则产生上隆,或者如果火山岩区以一快速沉陷的地堑发育时则上部地区产生下陷。结晶作用导致的体积变化也造成区域下陷。在破火山旋回的晚期,下伏岩基的结晶作用使得沿着区域断裂出现脆性形变,这些断裂很可能最初是控制岩浆侵位的断裂。这些构造的活动也许活化了破火山构造。所有这些特征对控制热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