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中生代Tuluknev破火山口铀矿床位于中亚内陆构造区,亚碱性和酸性火山作用在该区广泛分布。破火山口内,低温、中酸性交代蚀变作用广泛发育。矿前蚀变类型及其分带的分布受破火山口内部断块构造控制。蚀变云母和碳酸盐中的O、H、C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了热液组分中岩浆流体的从属作用。  相似文献   

2.
火成岩中浸染状及网脉状金银矿床中,自然金常产在黄铁矿中。破碎带经历多次构造活动,经应力作用改造而成,从而也引起多次热液活动的发生。从玲珑和新城两矿区大量的岩矿鉴定资料来看,其中低温脉旁交代黄铁绢英岩化作用与金的矿化有关。按热液活动的产物,不同的共生组合分为三个阶段:第Ⅰ成矿阶段。银金矿——绢云母——石英菱铁矿——黄铁矿阶段。第Ⅱ成矿阶段。银金矿——绢云母——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第Ⅲ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3.
莱加登比矿床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产金矿山。它位于南北向的迈加多火山沉积带的晚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中,这个火山沉积带构成南埃塞俄比亚阿多拉晚元古代花岗岩-绿岩地体的一部分。脉金矿化产于一个向西陡倾,沿下伏长石质片麻岩与迈加多带火山沉积地层间构造接触带发育的南北向石英脉系中。此接触带还是区域规模的莱加登比-阿夫拉塔左旋走滑剪切带向最北部延伸的标志。矿化和石英脉在离此构造接触带不超过80m范围内的富含石墨的沉积物中最为发育。热液围岩蚀变包括阳起石/透闪石-黑云母-方解石-绢云母组合和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组合。金优先产于绢云母蚀变带中;在此蚀变带中金与方铅矿紧密共生和交生。金-石英脉的不同变形表明,金矿化是该剪切带膨胀部分横向剪切作用过程中的同构造期矿化。除构造控制外,金矿化几乎只产在富含石墨的变质沉积物中表明金的沉淀还受岩性控制。这种密切关系表明,金的沉淀是区域含矿流体化学还原作用的结果。矿化的温度条件是通过阳起石-黑云母蚀变组合和毒砂的化学成分限定的,它们表明,矿质沉淀发生在或接近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变质高峰条件下。绢云母的Rb-Sr年龄测定表明热液蚀变和金矿化的年龄约为545Ma。莱加登比的金矿化型式、构造样式和岩性组合与太古代花岗岩-绿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火山塌陷构造与金矿脉系统之间的成因关系,本文讨论了日本九州南部和中部地区金矿化的地质条件。 九州南部和中部地区的地质为上新世到第四纪的陆相安山岩为主的火山活动,并形成了许多破火山口。金矿化便产在这些破火山口边缘的破碎带中,并常产在两个或多个破火山口之间的破碎带更为发育的地区。 1991年2月,日本金属矿事业团在九州中部大分县引治地区的钻孔中,发现在两个破火山口之间有富金石英脉(Au:171.5×10~(-6),Ag:811×10~(-6))。为此预测了该区具有金矿床发育的前景。从而火山塌陷模式对于金矿勘查的意义便得到认识,即破火山口及伴随的构造是对金勘查十分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阿尔丹地盾中埃利康地区的铀矿床,就其矿化发育的规模来说是铀原料的潜在重要来源。矿床定位于复活的古老区域性断裂中和中生代活化期产生的许多构造变动中。矿床经历了长期的和多阶段的成矿作用。成矿前的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交代岩分布最广,是所有矿体和矿层的围岩。这些交代岩体具有不明显的带状结构和一个黄铁矿-碳酸盐-绢云母蚀变外带和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内带(晚期有冰长石重结晶作用)。埃利康地区铀矿石中唯一的原生铀矿物钛铀矿是铀矿物的中低温变种,它以微角砾胶结物和延伸不长的细脉的形式发育在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交代岩中。成矿后的脉体内,在内生交代作用和表生作用下,钛铀矿受到了强烈改造。矿床属中、浅成热液成因,太古代的铀含量很高的花岗岩化岩石是成矿的物质来源。中生代的岩浆作用乃是热液活动的动力加速器。  相似文献   

6.
卡缅努申铀矿结位于俄罗斯境内布利亚中间地块南部卡缅努申火山构造内。卡缅努申火山构造面积260km~2(20km×13km),属破火山口类型。火山机构基底南部和中部的岩石成分相对单一,北部基底岩石成分具明显的不均一性。火山岩为反差大的亚碱性成分,放射性化学场分异强烈。另外火山构造具断块状结构和发育复杂的脉岩组合。铀矿化产于火山机构北部的霏细岩和其下伏的凝灰岩、凝灰沉积岩层中。铀矿化受断裂控制。铀矿化类型为铀-钼-萤石型。  相似文献   

7.
库尔代矿床赋存在泥盆纪古火山的线性火山口中。它与大多数铀-钼矿床不同之处在于,它分布在不同时代的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广泛发育的大断裂带中的火山洼地基底的岩石中。在上部火山-沉积杂岩的弱错位的岩石盖层下面有裂隙网的形成,这些裂隙网在垂向上具强烈不均一结构并控制着成矿前交代岩和矿化。  相似文献   

8.
里采夫地区为科拉半岛上铀矿最有价值的地区之一。这里共发现了一处矿床(里采夫矿床),5个大矿点(极地、陡崖、野湖、岸边、柯什卡牙伏尔)以及约40个其他铀矿化点。本文描述了里采夫地区地质,并介绍了该区内所发现的铀矿化的富集条件、构造和矿物成分特征等。铀矿化可划分为5种类型:(1)伟晶质花岗岩和石英-斜长-正长代岩中与奥长岩中的稀土-钍-铀矿化;(2)产于石英-钠长石-微斜长石交代岩中和石英-微斜长石交代岩中的钍-铀矿化;(3)产于绿泥石-钠长交代岩中与钠长岩中的铀矿化;(4)产于钠长石-水云母-绿泥石交代岩中的铀矿化;(5)产于陆相岩石中的稀土-磷-铀矿化。对于铀矿化与早、晚期卡累里早期活化作用以及与波罗的地盾海西期岩浆构造活化作用的联代关系的见解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日本第三纪火山岩地区广泛发育的绿磐岩与金银矿化的关系。提出绿磐岩中的新生长石不是钠长石而是钾长石,在距金银矿脉20—25m范围内均可见到钾长石交代原岩的中性或基性斜长石。钾长石形成与矿脉沉淀作用有紧密联系。此外,在串木野矿,钾长石带在矿脉上部渐变为绢云母-蒙脱石(或是两者的混层矿物)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将主分量因子统计法应用到化学分析数据中,鉴别出从主要由绿泥石-白云母-纳长石(Ab)-石英(Q)组分往上为含矿碳酸盐-Q-Ab和Q-绢云母的未蚀变片岩,最后为Q脉型交代岩的地球化学分带,以确定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只要一些原生片岩矿物组合被保存下来,微量元素的原生共生组合被保存在交代岩中,随着热液蚀变作用的增强,Au和亲铜元素的丰度就增加。也研究了交代柱中的主元素得失  相似文献   

11.
许多破火山口沿着破火山旋回后断续活动的区域性的重要断裂带分布。在有矿化的破火山口中,矿床受破火山形成期间发育的各种构造以及切割和活化破火山构造的区域断裂控制。破火山旋回的最初阶段定位于浅部的岩浆房之上发生火山隆起,且在岩浆房上部的构造穹隆内发育正断层。断裂作用的早期被破火山形成打断,但其中有些断裂则被保存于破火山口的外围并可能成为重要的控矿构造。与破火山相关的构造如环状构造断裂往往在控制再生岩浆的侵位、后塌陷侵入体和伴生矿床的定位上都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破火山活化阶段,与顶部地堑相关的断裂、放射状、环状断裂形成,亦可能延伸至塌陷构造以外。 破火山旋回的最后阶段,当出现均衡补偿时与形成破火山口有关的岩浆室的岩基之上的地区则产生上隆,或者如果火山岩区以一快速沉陷的地堑发育时则上部地区产生下陷。结晶作用导致的体积变化也造成区域下陷。在破火山旋回的晚期,下伏岩基的结晶作用使得沿着区域断裂出现脆性形变,这些断裂很可能最初是控制岩浆侵位的断裂。这些构造的活动也许活化了破火山构造。所有这些特征对控制热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已知低温热液铀矿床有四种围岩蚀变类型:热液泥化、黄铁细晶岩化、钠交代作用和钾交代作用。作者研究了具有水云母或钠长石现象的铀-钼矿床的近矿交代岩。矿床位于由火山-沉积岩层所充填的中生代火山洼地范围内。含铀交代岩产于切穿靡细岩喷出穹丘的近南北向断裂内。砂体赋存于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已知有五种独立的铀矿近矿围岩蚀变的建造类型:中温钠交代岩和四个低温建造——钠交代岩、钾交代岩、黄铁细晶岩和热液的粘土化岩石。在研究一个元古代褶皱地区的热液铀矿床时,作者发现了一种与上述交代建造不同的近矿交代岩,其中水云母化广泛发育,这种情况和一系列区别于本区所有铀矿床黄铁细晶岩和粘土岩的其他特征,使得作者提出关于水云母交代岩具有建造独立性,并把它们划为与铀矿化有关的近矿岩石的一个单独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铀矿床分布在复背斜中部在深大断裂交叉部位。矿床产在浅色花岗岩的外接触带,与文德期砂泥质沉积层的接触地段,辉长岩岩株及斑状花岗岩和花岗细晶岩的小岩休侵入其中。矿石为钠长石-磷灰石成分的交代岩,铀石为主要铀矿物,碎裂岩带为主要容矿构造,碎裂岩带中的矿物被密集的微裂隙网破碎。在下部含矿交代岩主要沿斑状花岗岩和花岗细晶岩发育;在上部主要沿砂岩和粉砂岩发育。交代岩的主要新生矿物是钠长石和磷灰石,其次是绿泥石、碳酸盐、水云母和铀矿物。细分散状红色亦铁矿染为交代岩的明显标志。岩石的交代改造作用从钠长石化开始,绿泥石-铀石组合叠加在已钠长石化的岩石上。按矿物的形成时间,磷灰石占据中间位置,部分与钠长石和铀石重叠。在钠长石化的岩石裂隙带内产出的矿石最富。铀含量0.0n%—0.n%的贫矿石和一般矿石在矿床中占重要地位,在遭受最强烈的钠长石化后破碎的局部地段,铀含量可达到1%—3%。含矿交代作用是在200—280℃温度范围内,在含有高浓度磷的碱性溶液作用下进行的。根据成分特征,北哈萨克斯坦含矿交代岩与加拿大比弗洛支湖矿床的交代岩很相似。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岩浆岩中的大部分铀与副矿物有关。采用裂变径迹法扩大了研究铀分布状况的可能性,并能评价一系列岩浆期后作用对铀行为的影响。一些文章已论述过铀在近矿蚀变过程中,特别是在黄铁细晶岩化时的行为。本文阐述了与铀矿化作用有关的、花岗岩类交代蚀变引起的、最初集中在花岗岩类副矿物中的铀的再分布特征。矿化围岩是含巨大石英闪长岩捕掳体的花岗岩。矿化产于陡倾斜的构造破坏带中,是由方解石-沸石和沸石-石英-氟磷灰石细脉组成的透镜状矿体,含硅钙铀矿和变钙铀云母的矿  相似文献   

16.
始于1994年的极地乌拉尔地区原生金矿点,(科日姆河盆地,巴尔巴尼尤河左支流河上游)的矿化研究表明,该矿化是发育在流纹岩中的新类型Au-Pd-TR热液矿化。矿点位于背斜南坡,产在呈岩礁式的流纹岩中。现已揭露出4条含矿的片理化带,带内见有大量石英-钠长石脉和铬云母细脉。在中间的2条带上有15个露头发现了明金。2个探槽样品分析的金品位为42×10~(-6)和84×10~(-6)。周围流纹岩蚀变的矿物组合为:钠长石-绢云母(+铬云母)-石英。矿石中则鉴定出下列矿物:石英、钠长石、铬云母、褐帘石、重晶石、锆石、独居  相似文献   

17.
米丘林铀矿床是乌克兰基洛沃格勒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受构造-岩性和蚀变分带特征控制的典型钠交代型大型铀矿床。通过总结归纳前人对乌克兰米丘林铀矿床的铀矿化特征、蚀变作用及分带特征,对米丘林矿床的成矿蚀变作用进行分析探讨。米丘林矿床主要发育石榴石-黑云母片麻岩和钾质花岗岩两种岩石;矿床的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表现出广泛的岩石退变质作用,如斜长石的绢云母化、微斜长石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沿断裂还发育有大规模、强烈的钠交代作用;铀矿化与钠交代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发育在花岗岩与片麻岩接触带的断裂带中,由沿断裂活动的流体交代片麻岩、花岗岩、糜棱岩和碎裂岩而形成,铀矿体主要产于钠交代岩体中。因此,钠交代岩控制着该类型铀的成矿作用,它的分布特征决定着铀矿体的规模大小,并对铀的成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古代Mporokoso群底部的含金砂岩和砾岩是在树枝状河系中沉积的。碎屑砂物质有石英、绢云母和赤铁矿,而砾石为脉石英、燧石、酸性火山岩、硅化变质沉积岩和碧玉铁质岩。河流沉积物的岩石学研究指出,氧化硅和在较小程度上的氧化铁曾在河系范围内流动。在岩石中发育有碧玉铁质岩砾石、玉髓球粒和球皱晶,大量的石英细脉,硅化火山碎屑。碎屑赤铁矿形成岩浆成因磁铁矿假晶。  相似文献   

19.
在与流纹岩系的火山一次火山岩层有密切空间关系的铀-钼矿床范围内,广泛出现围岩热液蚀变现象。许多该类矿床清楚地分为二个成矿期:早期的(火山期)和晚期的(成铀期)。与早期有联系的有次生石英岩和变安山岩以及岩石的粘土化和绢云母化。至于铀矿化同这些交代变质现象的联系问题,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答案。一些人认为矿化与火山期交代变质现象有密切联系,不单表现在空间上,而且在时间上也有联系,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铀矿化属  相似文献   

20.
铀富集于长英质火成岩中,在长英质火成岩及其周围常可发现铀矿床。破火山口及与其有关的岩石是赋存这类铀矿床的有利环境。讨论了破火山口的火成作用、沉积作用及构造历史的演化。从源岩、迁移机制和沉积控制观点考虑了铀在整个演化序列中的行为并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综合性的破火山口模式,从而得到一个合理的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分类.矿床的各种亚类往往有其独特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点。甚多已知的火山环境中铀矿床的分类是依据它们在破火山口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