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抗氧化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查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活性并筛选对其活性有保护作用的抗氧化剂。方法:采用连苯三酚体系考察共轭亚油酸及其乙酯的抗氧化性;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考察影响共轭亚油酸稳定性的因素,筛选保存共轭亚油酸适宜添加的抗氧化剂并考察合适的加入量。结果:共轭亚油酸及其乙酯在连苯三酚体系实验体系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在筛选的抗氧化剂中,TBHQ、茶多酚、BHA、BHT效果理想。结论:共轭亚油酸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建议使用抗氧化剂TBHQ与茶多酚保护其免于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2.
共轭亚油酸氧化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共轭亚油酸的氧化稳定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共轭亚油酸氧化稳定性低于相应的油脂。变价金属离子(Fe∧3 能够促进共轭亚油酸氧化。考察了几种抗氧化剂对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性能,BHT、BHA BHT(1:1)对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实验的其他抗氧化剂,添加抗氧化剂可是明显改善共轭亚油酸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将共轭亚油酸乙酯作为营养强化剂,按不同的量添加到纯牛乳中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产品的贮藏氧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轭亚油酸乙酯添加量为0.1%时能赋予产品细滑香浓的口感;共轭亚油酸乙酯在牛乳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添加VE、VC不能起到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共轭亚油酸三甘酯(CLA-TG油)和CLA-TG微囊粉两种不同形式不同质量分数的共轭亚油酸(CLA)对酸奶的感官可接受性、酸度、保水性的影响,并研究了这两种强化方式的CLA在酸奶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酸奶中添加CLA-TG微囊粉比中添加CLA-TG油感官可接受性好,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短链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共轭亚油酸乙酯进行了微乳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结构的醇做助表面活性剂会影响微乳液形成的类型,而不同的Km值(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只影响所形成微乳液的面积。比较了共轭亚油酸乙酯和共轭亚油酸乙酯微乳液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证明微乳液的抗氧化能力更好,向其中增溶进0.1%的VC和0.1%的VE将大大提升产品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严梅荣 《食品科学》2007,28(12):62-65
本实验以葵花籽油为原料制备共轭亚油酸,以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和月桂酸为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并研究上述酯对于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0.02%、0.04%和0.08%的上述酯对于CLA具有明显且相似的的抗氧化作用,它们可以作为商品CLA的良好、安全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葵花籽油混合无水乙醇,通过酶催化得到亚油酸乙酯,以亚油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无溶剂碱催化共轭化得到共轭亚油酸乙酯,经皂化酸化得到共轭亚油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共轭化过程中最优的反应条件,即反应温度140℃,催化剂用量6%,反应时间2 h。并对共轭亚油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在最优条件下共轭亚油酸C18:2(9c,11t和10t,12c)异构体含量达到63.03%,共轭化转化率97.82%。  相似文献   

8.
精氨酸-共轭亚油酸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精氨酸-共轭亚油酸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能力,并与VC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精氨酸-共轭亚油酸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与其浓度存在着量效关系;精氨酸-共轭亚油酸对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清除能力低于VC;精氨酸-共轭亚油酸对.OH和DPP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清除能力均高于VC。在精氨酸和共轭亚油酸的协同作用下,精氨酸-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活性得到增强。因此,精氨酸-共轭亚油酸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对由红花籽油制取的共轭亚油酸(CLA)和红花籽油组成脂肪酸(SFA)进行氧化稳定性比较。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CLA的氧化稳定性高于SFA,但CLA并不是一种抗氧化剂。米糠油对于CLA的抗氧化效果与BHT相似。  相似文献   

10.
酶法合成共轭亚油酸单甘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脂肪酶G50(来源于Penicillium camembertii)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甘油酯化生成共轭亚油酸单甘酯(MAG)。研究了在无溶剂体系中,底物摩尔比、酶加量、体系含水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MAG含量和CLA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n(甘油)∶n(CLA)=4∶1,加酶量300U/g(基于反应底物总质量),体系含水量1%,反应温度15℃,反应时间24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LA的酯化率达到84.98%,MAG的含量为68.40%,共轭亚油酸双甘酯(DAG)含量为16.58%。通过分析产物的脂肪酸组成,发现Penicillium脂肪酶G50对CLA异构体没有拆分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3种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以及2种增效剂(V_C和柠檬酸)对栀子果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栀子果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迷迭香提取物的效果最佳;柠檬酸和V_C对迷迭香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协同作用,且V_C对迷迭香提取物的协同作用明显优于柠檬酸;添加0.06%迷迭香提取物+0.02%V_C复合抗氧化剂的栀子果油的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添加0.005%TBHQ的栀子果油。  相似文献   

12.
葡萄籽油的添加对山核桃油抗氧化能力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核桃油为主体,通过抗氧化剂BHT、VE、Vc及葡萄籽油的,对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葡萄籽油的添加量为6%时,油脂的OSI值最大,相比较0.02%Vc、0.02% VE及0.02%BHT的抗氧化剂添加对山核桃油抗氧化性影响要大,因此,葡萄籽油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对延长山核桃的货架保质期...  相似文献   

13.
采用Schaal烘箱耐热试验法,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二叔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和特丁基对苯二酚等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野葡萄多酚、牡丹籽多酚、生育酚、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和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等8种天然抗氧化剂及2种增效剂(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国家允许添加量范围内,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提高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但单独使用的效果要弱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其中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抗氧化效果较为理想,与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效果接近。维生素C与柠檬酸是抗氧化剂的良好增效剂,协同抗氧化作用显著,且维生素C的效果优于柠檬酸。复合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单一抗氧化剂,复合添加0.01%脂溶性迷迭香+0.01%茶多酚+0.02%维生素C、0.01%牡丹籽多酚+0.01%苹果多酚+0.02%维生素C和0.01%脂溶性迷迭香+0.01%茶多酚+0.02%柠檬酸均能显著减缓牡丹籽油的氧化速度,可使牡丹籽油的贮藏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亚麻籽油在贮藏及使用过程中的氧化酸败,探究维生素E(V_E)和迷迭香提取物(ROS)复合的天然抗氧化剂和新型包装对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过氧化值和酸价作为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模拟法和新型包装形式研究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化剂能显著提高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0.06%ROS和0.03%V_E复合效果最佳;新型包装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明显高于普通包装形式。V_E和ROS复合抗氧化剂和新型包装均可以有效延缓亚麻籽油的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15.
张龙振 《中国油脂》2021,46(12):39-43
为探究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棕榈酸酯及其复合物对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实验法对菜籽油进行氧化稳定性评价,并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复配抗氧化剂的配方。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剂均能显著提高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P<0.05),其中茶多酚棕榈酸酯抗氧化效果最为理想,添加量为0.01%和0.05%时,菜籽油过氧化值比空白对照分别降低了61.76%和68.79%;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优复配抗氧化剂配方为0.02%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3%迷迭香提取物、0.03%茶多酚棕榈酸酯,在此配方下加速氧化13 d时菜籽油过氧化值为6.017 mmol/kg。该复配抗氧化剂能有效减缓菜籽油的氧化速度,且能够保护菜籽油不易受高浓度抗氧化剂的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小桐子毛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碱炼脱酸、活性白土脱色、真空水蒸气脱臭对小桐子油进行精炼获得小桐子精炼油,研究了精炼前后小桐子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同时,采用烘箱加热加速氧化油脂法研究小桐子精炼油的氧化稳定性,并预测小桐子精炼油的货架期。结果表明,精炼后油脂的色泽由(11.00±0.00)降低至(4.00±0.00),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由(7.50%±0.26%)降低至(0.50%±0.19%),酸值由(6.62±0.02) mg KOH·g-1降低至(0.26±0.01) mg KOH·g-1,碘值、皂化值和平均分子量无显著变化,精炼后分别为(104.37±0.24) g·100 g-1、(191.78±0.16) mg KOH·g-1和(877.57±2.43) g·mol-1;精炼前后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显著,精炼后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13.36%±0.15%)、硬脂酸(4.25%±0.03%)、油酸(32.61%±0.10%)和亚油酸(43.36%±0.2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97%±0.36%);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小桐子精炼油储存温度越高,POV值越高,添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维生素E(VE)抗氧化剂后小桐子精炼油POV值降低,当添加0.02% TBHQ时,抗氧化性能较佳,可使小桐子精炼油在储存温度20 ℃条件下的货架期延长到208 d。  相似文献   

17.
质量控制天然维生素E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食用菜籽油为对象,研究了天然维生素E对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维生素E比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叔丁基羟基甲苯(BHT)更适合于添加至食用油脂中作为抗氧化剂;在0~95mg/L之间,随着天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食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指数(OSI)值也增高,其抗氧化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18.
保健植物油脂对人体具有较好营养补充,它也具有独特的食品风味。本项目对葡萄籽油的添加改善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保健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的OSI值较大,保留时间(货架储存期)长,而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氧化稳定性不是很好,通过添加复配氧化剂(0.02%BHT+0.02%VE+0.02%VC)和葡萄籽油对比,找出通过添加葡萄籽油,进而延长油脂的保质期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杜仲籽毛油为原料,经过精炼后以过氧化值、酸价和脂肪酸含量为评判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探究了5种抗氧化剂在不同浓度和温度下对杜仲籽精炼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杜仲籽精炼油货架期模型,预测其货架期。结果表明,添加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anisole,BHA)、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 hydroquinone,TBHQ)、维生素E(vitamin E,VE)、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scorbyl palmitate,L-AP)的抗氧化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TBHQ>CA>L-AP>BHA>VE,CA、TBHQ、VE、BHA、L-AP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05%、0.02%、0.01%、0.02%、0.02%;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储藏时间的延长,过氧化值和酸价升高,氧化速度加快,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杜仲籽精炼油的氧化符合一级氧化动力学反应,通过构建的杜仲籽精炼油货架期模型,预测出在25、40、50和60 ℃的温度下,杜仲籽精炼油的货架期分别为10.70、8.76、7.74和6.89 d,添加抗氧化剂能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其中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添加0.02% TBHQ的杜仲籽精炼油的货架期可以延长至41.41、19.71、12.48和8.13 d,说明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延长杜仲籽精炼油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