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大坝变形监测成果的分析表明:大坝基础水平位移很小,处于稳定状态;坝基垂直位移总体呈沉降趋势,最大沉降量21.58mm,相邻坝段坝体沉降量绝大多数小于1mm,无不均匀沉降;左厂1~5号坝段等部位基础水平位移很小,坝基沉降量相对较小,无不均匀沉降;升船机上闸首坝段由于建基面高程较高,受蓄水影响不大,水平和垂直位移变化不大。总之,大坝变形量值均在设计范围内,规律合理,大坝工作性态正常,大坝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闹德海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内部监测及外部监测.内部监测有坝基扬压力观测;绕坝渗流监测;坝基渗流量监测.外部监测有大坝的位移监测;大坝上游水位监测.内部监测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数据采集及管理系统.外部坝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经过比较采用真空激光准直法自动化监测.  相似文献   

3.
观音阁水库大坝上层廊道的三个部分分处两个高程,不能通视。将基于双金属标的高程传递技术引入静力水准系统,有效解决了高差很大、水平距离却很短的两点之间的高差瓶颈,使坝顶垂直位移监测实现自动化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李黎 《云南水力发电》2002,18(4):110-113
大朝山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观测项目齐全,技术先进,尤其是采用四套真空激光准直对坝顶、853m、832m高程廓道和水平及垂直位移进行监测,文章着重介绍大坝监测系统的布置,监测项目及监测系统网络结构和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5.
水库大坝外部变形监测分为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两部分,其中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由坝顶高程联测而得。在大坝坝顶及大坝下游坝坡共布设4条视准线,观测大坝水平位移,采用交汇测量法观测。结果表明,大坝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各项观测误差均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限差,观测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可作为今后大坝表面变形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大坝101 m高程引张线系统进行大修改造后,自动化及人工监测成果表明在25~31坝段监测值出现异常变化.但与坝体基础水平位移相互印证的其他监测项目成果表明,丹江口大坝基础并末发生异常变化.为保证观测成果能够正确反映坝基水平位移的实际情况,特针对此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最终找出导致监测成果出现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程念生 《水电站设计》1998,14(1):48-51,54
二滩拱坝的若干构造设计程念生(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成都,610072)1廊道11廊道布置二滩水电站拱坝坝高240m,(坝基高程965m,坝顶高程1205m),共设四层廊道。在拱坝基础部位设基础廊道,在高程1040、1091和1169m处设有水平廊道...  相似文献   

8.
为监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施工、蓄水及运行期工作状态, 在大坝各部位控制性地布置内部和外部原型观测系统。外部变形观测系统通过坝面8 条视准线, 其中上游坝面3 条, 分别位于高程680 m 、746 m 、787 m处; 坝顶高程791 m 下游侧1 条; 下游坝面4 条, 分别位于高程665 m 、692 m 、725 m 、758 m 处, 均通过下游相应高程永久观测房, 以监控施工、运行时段大坝的外部变形。内部观测系统, 共布置各类仪器520 支(台、点),现已完成90% 的仪器埋设安装工作量, 其运行完好率达95 % , 分别对大坝垂直、水平位移、坝体应力、面板挠度变形、面板应力应变、接缝位移及帷幕防渗效果等进行监测。从观测到的资料分析, 大坝运行工况良好, 无严重缺陷存在。  相似文献   

9.
裴灼炎  叶青  赵全麟 《人民长江》2002,33(6):44-45,50
在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中,垂直位移监测自动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联系不同高程面上垂直监测系统的高程传递自动化系统无疑是整体垂直位移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纽带。论述了竖直传高自动化的原理,介绍了遥测仪竖直传高的构成、指标、特点及其竖直传高精度,解决了垂直位移监测系统体自动化中的难题。竖直传高仪不仅能在不同层面间进行高程传递,而且能把各层面垂直位移监测系统成整体,使其实现垂直位 移监测整体系统自动化。该方法显著提高了工效,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爱明 《人民长江》1996,27(11):39-40,43
万安水利枢纽建筑物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由坝基垂直位移自动监测与垂线自动遥测组成。坝基生趣位移自动监测采用流体静力水准遥测仪加竖直传高设施;垂线自动遥测采用垂线遥测仪。该系统从1994年8月开始运行,1年多来,系统各仪器运行正常、稳定可靠,各项木指标能满足大坝安全监测规范的要求,数据采集功能较全,达到了集中监控,实是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渠道费用按段分摊涉及各段用户的利益,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给出无分支渠道分瘫费用的三种计算法:(1)分段计算法,它是将上段的“实际费用”按一定比例(由毛水量合理计算比例)分摊到本段及其下游各段,所有各段将分摊给本身的费用累加,得本段的分摊费用;(2)矩阵计算法,将分段计算法用筒洁的矩阵形式表达,并从“分摊系数矩阵”体现出计算过程的经济意义;(3)逐段推移法,从首段至倒数第二段,依次固定一段,将该下游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三峡大坝升船机上闸首施工期实测监测资料,结合升船机上闸首基础的地形、地质条件及其结构特点,对基础廊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及基岩变形等出现的不正常变化规律做了全面分析,由此评价了三峡大坝升船机上闸首的工作性态。  相似文献   

13.
大黑汀水库主坝坝基21#坝段量水堰在运行过程中,监测测值出现异常偏大值,超过历史最大值一倍多。通过监测系统测试,现场及监测资料检查,采用统计模型回归分析、环境量过程线分析,并结合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资料分析,全面解析量水堰异常偏大值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21#坝段量水堰异常值是由气温、水位以及监测特殊坝段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引起的,符合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正常运行规律,不存在破坏性渗漏。  相似文献   

14.
以原型监测为基础,将实测值分析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对乐滩水电站运行期大坝变形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评价。位移分析表明:坝基变形量及测值变幅普遍小于坝顶,由于分析时段内库水位变化较小,温度是影响坝体变形的控制因素;坝顶沉降量冬季大、夏季小,沿横河向呈不规则敞口"U"形分布,河谷坝段沉降普遍大于岸坡坝段;坝顶水平位移夏季向上游变化,冬季向下游变化,沿横河向呈不规则敞口"W"形分布,这与不同坝段的结构有关。挠度分析表明:坝体水平变形量随观测高程的降低呈递减规律,坝顶衰减速率快,至坝基变形趋于稳定。综合分析认为,坝体变形的时间演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正常,大坝目前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文中着重介绍了鱼背山面板堆石坝在施工期和蓄水期的变形观测结果。变形监测资料分析表明 :坝体内不同部位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 ,主要受施工期大坝主体工程填筑和水库蓄水的影响 ,坝基孔隙水压力变化与库水位变化成正比。在大坝运行初期 ,及时地分析和判断出面板的两处裂缝 ,在水库放空检查时 ,裂缝所在的部位和开裂宽度与监测结果非常吻合。为及时制定补救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外部变形监测及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浪底大坝是枢纽安全监测的重要部位,埋设了大量内部观测仪器,布设了8条视准线。大坝外部变形监测方法采用了多测站边角交会和直接水准法、低测量机器人观测法、GPS卫星定位技术等。通过近几年的观测,取得了大量可靠的数据,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从多年观测结果看,大坝垂直位移变化、水平位移变化均符合土石坝变形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天堂山拱坝是一座坝高约70米的双曲拱坝,为保证大坝安全蓄水,利用埋设在坝内的仪器观测系统和布置于坝基廊道的排水-扬压孔系统,选择部分控制蓄水安全的重点监测项目,进行了蓄水安全监控,初期蓄水监测结果表明:1、拱坝坝体温度变化规律,分布合理,其状态对大坝的应力和整体性有利;2、大坝的内部应力变化符合一般规律,量律、分布合理,变化均匀,出现的最大拉压应力符合现行规范;3、接缝灌浆质量良好,横缝未出现重被  相似文献   

18.
三谈变形监测自动化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重力坝坝基水平位移监测的重要性,讨论了CFRP无浮托引张线系统的应用范围,重点论述了将无浮托引张线系统应用于坝基斜坡坝段的可行性,拓展了重力坝坝基水平位移监测的范围;提出了采用串联杆式位移计监测土石坝的坝内水平位移,论证了应用大气激光准直系统构建土石坝坝内水平位移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可能性;分析了现有土石坝沉降监...  相似文献   

19.
正常情况下,混凝土重力坝在蓄水后大多数表现为下沉变形,而百色水利枢纽在蓄水后运行十余年来,主坝垂直位移产生了坝基抬升、坝顶沉降的"异常"现象.通过查阅工程地质资料、施工过程资料以及相关文献,发现工程坝址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不同地层力学参数差别显著,岩层倾向下游且倾角较陡,不同高程测点变形特征均有不同,本文从地质诱因、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