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民主思潮的传播具有鲜明的近代性质和政治明朗性.特别是这一时期对于封建专制的批判比戊戌时期更加激烈、更加直接,也更具有理论深度.最能体现其政治明朗性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史无前例地提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而最具启蒙意义的是资产阶级始终将“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贯穿于三民主义的全部内容和民主革命的全过程.但这一时期的民主思潮仍存在只注重民主形式而忽视其深刻内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有:把宪政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真正的民权就是要扩大人民直接参与政治的权力;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应当也可以确立强政府强社会的格局;民主政治的实现需要具体的法律、制度和程序,要从细微处入手;中国政治发展应当选择渐进式的发展路径等.结合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关理论与实践,对其历史与现实意义做了分析.认为孙中山的民主政治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有:把宪政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真正的民权就是要扩大人民直接参与政治的权力;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应当也可以确立强政府强社会的格局;民主政治的实现需要具体的法律、制度和程序,要从细微处入手;中国政治发展应当选择渐进式的发展路径等。结合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关理论与实践,对其历史与现实意义做了分析。认为孙中山的民主政治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宪政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政治明、强国、兴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由之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确定的价值取向确保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建设和发展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宪政内涵具有一致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宪政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高一涵的宪政思想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宪政文化,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历史的因素来看,他身经新旧两个时代,而作为舶来品的"宪政"正风行神州,从自身因素来看,其学贯中西,深喑西方政治思想,此外,严复、胡适等人也影响了其宪政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由知识达于智慧的"转识成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识成智",要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必然逻辑出发,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感;立足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从大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激发其参与社会的动力.从教育者而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转识成智"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共产党、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投降日本的汪精卫集团围绕三民主义展开了一场思想政治领域针锋相对的大论战。通过论战,共产党在政治上、理论上不断成熟,不但取得了抗战胜利,而且在论战中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策略等重大问题,批判地继承了三民主义的合理内容,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国经学的变革与外来议会思想的传入,既构成梁启超早期议会思想的来源,也形成了其比附中西、推本于古的解释模式。戊戌时期的梁启超对于西方宪政制度基本上没有真正的了解,而是在传统经学中寻找理论依据。《古议院考》、《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是这一时期关于宪政制度的代表作。这种杂合了公羊三世说、儒家经世学、进化论和明清启蒙思想的解释模式基本上不能算作宪政理论,但已经包含了近代宪政尤其是议会制度的思想萌芽,并在梁启超后来的政治哲学理论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国经学的变革与外来议会思想的传入,既构成梁启超早期议会思想的来源,也形成了其比附中西、推本于古的解释模式。戊戌时期的梁启超对于西方宪政制度基本上没有真正的了解,而是在传统经学中寻找理论依据。《古议院考》、《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是这一时期关于宪政制度的代表作。这种杂合了公羊三世说、儒家经世学、进化论和明清启蒙思想的解释模式基本上不能算作宪政理论,但已经包含了近代宪政尤其是议会制度的思想萌芽,并在梁启超后来的政治哲学理论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的正确选择。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党的领导地位已庄严地载入国家宪法,成为人民共和国立国原则的一个核心内容,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这无疑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任何否定或反对党的领导的企图都是违背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的,都是极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是其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孙中山的早期思想中,重农、富民是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基于中国和世界革命形势的判断,他提出民生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民生主义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生主义的实现,一靠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二靠发展经济,节制资本。民生思想是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研究对现今进行的民生改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把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传统与近代西方共和制度经验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权主义思想。然而在革命实践中,很多举措同孙中山开始宣传的民权思想大相径庭,甚至有些是违背民主和人权的,这不是孙中山思想的根本变化,而是迫于当时的形势所采取的迂回战略,实质是实现民权的手段转变,其最终的奋斗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革命中产生的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蕴涵着鲜明的人民主权的宪政原则,包含了中国式的宪政分权与制衡的时代内容和机制,揭示了中国宪政运行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挖掘近现代中国宪政的这一"本土资源"价值,科学规划统一战线道路工程设计和制度规范,是当代中国宪政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革命中产生的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蕴涵着鲜明的人民主权的宪政原则,包含了中国式的宪政分权与制衡的时代内容和机制,揭示了中国宪政运行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挖掘近现代中国宪政的这一"本土资源"价值,科学规划统一战线道路工程设计和制度规范,是当代中国宪政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是对西方政治学概念的简单挪用,也不是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制度上的简单嫁接,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执政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政治哲学智慧,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并在历史实践中创新了民主执政的方式方法.通过历史政治学视域中思想渊源、理论语境、实践需要等维度的考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毛泽东亲自领导制定了1954年宪法,从而构建了“五四宪法”这一新型的法统体系,初步实现了自青年时期以来他所追求的以革命手段来确立人民法统的愿望。在此基础上,1956年前后,毛泽东对民主宪政道路继续作了艰难的探索,形成了许多理论成果。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规模开始,人民民主专政的精神实质在国家权力运行中却没有能够继续完全得到贯彻落实。“人治”因素逐渐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原因主要有中国宪政文化先天不足的客观因素,也有毛泽东主观上对宪政、法治的作用认识不足等的主观因素,当今克服其对宪政认识不足的方面,发扬其宪法思想中的精华是新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分权制衡是近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宪政原则,当其演化成一种管理思想之后,给高职班级管理带来新的思路。通过订立班级公约、分设班委会权利等途径,可以实现高职生班级管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毛泽东亲自领导制定了1954年宪法,从而构建了“五四宪法”这一新型的法统体系,初步实现了自青年时期以来他所追求的以革命手段来确立人民法统的愿望。在此基础上,1956年前后,毛泽东对民主宪政道路继续作了艰难的探索,形成了许多理论成果。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规模开始,人民民主专政的精神实质在国家权力运行中却没有能够继续完全得到贯彻落实。“人治”因素逐渐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原因主要有中国宪政文化先天不足的客观因素,也有毛泽东主观上对宪政、法治的作用认识不足等的主观因素,当今克服其对宪政认识不足的方面,发扬其宪法思想中的精华是新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将西方制度文化中国化的一次努力。维新派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想启蒙,宣传西方制度文化,并且提出了明确的政治主张,希望在中国实现西方的政治制度文化。这种努力,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维定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的觉醒,加速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孟德斯鸠自然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来源 ;介绍其主要自然法思想 ,评价其自然法思想对近代西方宪政制度的深刻影响 ,及对中国现代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