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实现高岭土(Kaolin)在Cu2+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采用球磨方法制备了剥离Kaolin,并通过氧化沉淀法制备了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SEM、XRD对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并通过测试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对Cu2+的饱和吸附量和磁分离回收率,确定了当Kaolin球磨4.0 h、掺量为3.0 g时所制备的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最佳,平衡吸附量为17.98 mg/g。磁滞回线结果表明,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饱和磁化强度约为16.19 emu/g。此外,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的吸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行为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既存在单分子层吸附,也存在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2.
以氧化石墨烯(GO)、纳米Fe3O4、钛酸四丁酯(TBOT)为原料,合成了磁性介孔TiO2/GO(Fe3O4@TiO2/GO)复合材料,用其处理浓度为10 mg·L-1的含U(Ⅵ)废水。研究了Fe3O4@TiO2/GO复合材料中GO含量、溶液初始pH值、Fe3O4@TiO2/GO复合材料投加量、反应时间、U(Ⅵ)初始浓度及共存离子对U(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6、GO质量分数为60wt%、Fe3O4@TiO2/GO复合材料投加量为10 mg的条件下,Fe3O4@TiO2/GO复合材料对U(Ⅵ)的吸附效果最佳,较同等条件下磁性介孔Fe3O4@TiO2复合材料和GO的吸附量分别高了10.99 mg·g-1和1.91 mg·g-1。Fe3O4@TiO2/GO复合材料对U(Ⅵ)的吸附180 min即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其吸附过程。解吸实验表明,经5次吸附-解吸后,U(Ⅵ)的吸附率仍高达90.86%,说明Fe3O4@TiO2/GO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循环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种简便的方法制备氧空位缺陷的氢化TiO2包覆核壳结构C/Fe3O4@rGO(H-TiO2/C/Fe3O4@rGO)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s, LIBs)高性能阳极材料。TiO2在Li+脱嵌过程中体积膨胀系数约为4%,可缓解Fe3O4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高阳极材料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氢化处理改善TiO2较低的电导率(约1×10-12 S·m-1)。H-TiO2/C/Fe3O4@rGO在0.3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周次后比容量为867 mAh·g-1,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700周次的比容量为505...  相似文献   

4.
用共沉淀法将Fe3O4沉淀在PS微球上并用甲苯去除PS制备出Fe3O4@PS,再用超声将用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包裹在Fe3O4@PS表面制备出中空磁性氧化石墨烯,研究了这种复合材料对模拟亚甲基蓝废水的吸附。结果表明:在55℃,用中空磁性氧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染料吸附60 min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为349.85 mg·g-1。吸附剂循环8次,吸附效率仍高于80%。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很好地拟合中空磁性氧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速率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初始浓度较为敏感,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这种吸附为单层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5.
为了利用Fe3O4的磁响应性及石墨相C3N4(g-C3N4)优良的光催化活性,首先采用高温热聚合法,以尿素为前驱体制备g-C3N4,然后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可磁分离Fe3O4/g-C3N4复合材料。利用TEM、XRD、TGA、BET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多种测试手段表征分析Fe3O4/g-C3N4复合材料的形貌、晶型结构、比表面积、成分、饱和磁化强度等。通过模拟太阳光下Fe3O4/g-C3N4复合材料光催化吸附降解亚甲基蓝(MB)的实验,评价了Fe3O4/g-C3N4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及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可磁分离Fe3O4/g-C3N4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约为71.89 m2/g;且具有较好的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18.79 emu/g,可实现复合材料的分离回收;光照240 min时,Fe3O4/g-C3N4复合材料对MB的去除率为56.54%。所制备的Fe3O4/g-C3N4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光催化活性和磁性,并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分离与回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水滑石型(LDH)吸附剂在污水处理中难回收的问题,采用双滴沉淀法将磁性Fe3O4颗粒与具有吸附性能的Ni-Mg-Al-LDH水滑石相结合,合成了Fe3O4@Ni-Mg-Al-LDH磁性水滑石复合吸附材料,利用SEM、XRD、FT-IR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对Fe3O4@Ni-Mg-Al-LDH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测试,并将其用于曙红Y染料废水处理。结果表明,Fe3O4@Ni-Mg-Al-LDH对曙红Y染料的吸附在20 min内较为迅速,120 min后吸附趋于平衡,且随着曙红Y初始浓度的升高,Fe3O4@Ni-Mg-Al-LDH对曙红Y染料的吸附量也逐渐增加,最大吸附量达到108.6 mg·g-1。同时,Fe3O4@Ni-Mg-Al-LDH对曙红Y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伪二级动...  相似文献   

7.
在碱性条件下,以共沉淀法合成Fe3O4,再以正硅酸乙酯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制备出Fe3O4复合材料(Fe3O4-SiO2-NH2)。采用FT-IR、VSM和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T=55℃、t=60 min、Cd2+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1、Fe3O4-SiO2-NH2的添加量为0.1 g时,该材料对Cd2+的吸附容量为71.4 mg·g-1。其吸附动力学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热力学更适合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Fe3O4-SiO2-NH2吸附Cd2+后洗脱再生,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其对Cd2+的去除率仍然大于70%。   相似文献   

8.
采用陶瓷法制备了稀土La3+掺杂的锶铁氧体Sr1-xLaxFe12O19(x=0,0.05,0.10,0.15,0.20)。系统地研究了La3+取代对材料结构、磁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磁光克尔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a3+取代Sr2+能显著增强锶铁氧体的磁光克尔效应,当x=0.20时,与SrFe12O19相比,磁光克尔效应增加到了1%。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磁性纳米Fe3O4易被腐蚀、团聚等问题,可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在超声波辐照下首先制备磁性纳米Fe3O4颗粒,然后选用2,5-二氨基苯磺酸(SP)和间苯二胺(mPD)单体为引入剂进行功能化修饰,制备得到富含氨基、磺酸基和亚氨基活性官能团的金属基复合材料Fe3O4-mPD/SP(95∶5),并采用FTIR、TEM、XRD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证实了超声波辐照法制得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稳定性好、反应活性高、粒径小和比表面积更大等特点。同时考察其对Pb(II)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mPD和SP摩尔比、溶液pH值、竞争性阳离子种类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吸附效果;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吉布斯自由能?G0<0,吸附是一个自发过程;Pb(II)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速率常数k2=3.61×10-3 g·mg-1·min-1,平衡吸附量qe=63.297 m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出具有超顺磁性的纳米Fe3O4, 并将Fe3O4与SrFe12O19复合制成复合吸波材料Fe3O4-SrFe12O19,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PNA)对产物的物相、显微结构、磁性能和吸波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 当Fe3O4与SrFe12O19质量比为1∶0.3时, Fe3O4-SrFe12O19饱和磁化强度为11.1 emu·g-1, 矫顽力0.86 Oe, 剩余磁化强度0.08 emu·g-1, 其吸波性能最佳, 最大吸收峰值为-17.7 dB,-5 dB频宽为1.3 GHz, 较Fe3O4和 SrFe12O19的最大吸收峰值分别提高247%和185%, 频带分别拓宽1.12 GHz和0.40 GHz。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协助悬浮聚合法以高氯酸根(ClO4-)为模板制备了Fe3O4@离子印迹聚(苯乙烯-3-(2-氨基三乙基四胺)-2-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二乙烯苯)(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通过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TGA、XRD、元素分析(EA)、FTIR等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交联剂DVB用量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平均粒径为500~2 000 nm,随DVB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磁化强度为9.77~12.78 emu/g,随DVB用量的增加而减小;DVB的加入有利于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的离子印迹空腔的形成和稳定。考察了不同溶液pH值、ClO4-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条件下Fe3O4@ⅡP(St-HPMA-DVB)吸附水中ClO4-的性能,发现溶液pH值能显著影响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对ClO4-的吸附效果,pH为3.0时效果最佳;不同DVB用量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对ClO4-的吸附量和选择性有影响,当DVB用量为0.5 g时,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的吸附量和选择性最佳;吸附机制以离子交换和静电引力为主。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型,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的饱和吸附量(qm,c=76.9~111.1 mg/g)高于非离子印迹材料Fe3O4@非离子印迹聚(NI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qm,c=62.5 mg/g)。吸附过程可在10 min内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e3O4@ⅡP(St-HPMA-DVB)磁性复合材料能高选择性地有效吸附水中ClO4-,对ClO4-的印迹因子α为1.8,对几种常见共存离子的选择性因子β>5.8,是潜在的高选择性吸附和回收ClO4-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2.
首先合成氨基功能化Fe3O4(NH2—Fe3O4),并以NH2—Fe3O4为磁核,六水合硝酸锌(Zn(NO3)2·6H2O)为锌源,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PEG-400)辅助下通过水热法制备PEG修饰的ZnO(NH2—Fe3O4@PEG@ZnO)磁性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XPS、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比表面吸附仪(BET)、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组成、形貌、磁性能等进行表征。并进一步以罗丹明B(RhB)染料为模拟污染物,对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法探究Fe与Zn的原子比(n(Fe)∶n(Zn))、合成温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对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Fe)∶n(Zn)=1∶15、水热合成温度为180℃制备的NH2—Fe3O4@ZnO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降解性能,0.0500 g NH2—Fe3O4@ZnO复合材料在紫外光照射20 min内对50 mL RhB(1.0×10?5 mol·L?1)溶液降解率为90.36%。而相同条件制备的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呈微球状,比表面积为11.43 m2·g?1,禁带宽度为2.51 eV,对RhB的光催化降解率可提高至99.36%,循环使用10次后,其对RhB的光催化降解率仍可达96.48%,PEG-400对NH2—Fe3O4@Zn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具有较大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液相外延生长原理,采用自组装法合成了磁性氨基功能化MOFs材料Fe3O4@NH2-UiO-6(Fe-NUiO(Zr)-005),对其进行了XRD、FTIR、SEM和BET等表征分析,研究了其在水体中对磷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在Fe3O4上自组装生成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纳米磁性复合材料Fe-NUiO(Zr)-005,其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该材料适应磷溶液的pH(3.0~9.0)宽,吸附效果良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量达71.94 mg·g-1。材料吸附磷的平衡时间为200 min,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受到了多种机制的影响。在实际水环境和共存离子(Cl-、SO42-和NO-3)中应用时,吸附剂呈现出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具有较高的吸附低浓度磷的潜力。材料能够循环使用至少5次,Fe-NUiO(Zr)...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子共沉淀技术在茶渣(Tea waste, TW)表面沉积纳米Fe3O4粒子(TW@nano-Fe3O4),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茶渣@纳米Fe3O4/海藻酸钙(TW@nano-Fe3O4/CA)磁性复合微球,通过SEM、XPS、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及万能试验机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的吸附性能与机制。结果表明,TW@nano-Fe3O4/CA复合微球磁性响应明显,粒径为1.2~1.7 mm。微球表面粗糙、褶皱,内部为疏松多孔道结构。随TW@nano-Fe3O4含量增加,微球粒径增加,磁响应增强,但对MB的吸附量缓慢下降;TW@nano-Fe3O4/CA微球对MB的吸附动力学数据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较好,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对MB的吸附过程是自发性和熵减小的放热过程。在303 K下,质量配比为TW@nano-Fe3O4∶CA=4∶1的复合微球对MB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为272.5 mg·g-1,比TW提高86.7%,并具有良好的再生与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FeF3·0.33H2O具有理论容量和电压高的特点,但其导电性差、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严重导致电化学循环性能不佳,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多巴胺自组装包覆纳米立方Fe2O3颗粒,再经过碳化、HCl刻蚀和HF氟化的策略,合成了由N掺杂石墨烯外壳和纳米立方FeF3·0.33H2O内核所构成的蛋黄壳结构复合材料FeF3·0.33H2O@CNBs,粒径约250 nm,碳壳厚度为30~40 nm。FeF3·0.33H2O@CNBs在0.2C (1C=237 m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初始容量为208 mAh·g-1,循环50圈之后容量仍然有173 mAh·g-1,每圈容量衰减率仅为0.3%;而纯FeF3·0.33H2O初始容量只有112 mAh·g-1...  相似文献   

16.
锂硫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而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电化学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硫导电率低是锂硫电池商业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本工作中,以Fe(NO)3·9H2O为铁源,NH4F为表面活性剂,通过简单的水热及煅烧处理制备了Fe2O3纳米棒修饰炭布(CC)的柔性Fe2O3/CC复合材料。其中,Fe2O3中介孔的存在有利于电解质的渗透和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传输和扩散,同时其密集阵列暴露出的丰富活性位点可以实现多硫化物的高效吸附和快速转化,降低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电化学分析显示:Fe2O3/CC正极在0.1 C(1 C=1 672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1 250 mAh g-1的高放电比容量,经100圈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789 mAh g-1。在2 C的倍率下循环...  相似文献   

17.
实现结构可控、均匀包覆是制备核-壳复合材料的关键。采用离子交换法完成了磺化聚苯乙烯(PSS)表面Na+与溶液中Fe2+和Fe3+的交换,于碱性条件下制备了PSS表面负载Fe3O4(PSS@Fe3O4)的磁性复合颗粒。通过称重法计算了Fe3O4最大包覆率;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不同负载含量下PSS@Fe3O4复合颗粒的磁性能;通过XRD、衰减全反射-FTIR (ATR-FTIR)、SEM-EDS分析了PSS@Fe3O4磁性复合颗粒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Fe2+/Fe3+浓度增加,PSS@Fe3O4磁性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也随之增大,最大饱和磁化强度为7.51 emu/g,并具有明显的磁响应性;Fe3O4均匀包覆在PSS表面,最大包覆率为8.3 wt%。PSS@Fe3O4磁性复合颗粒有望用于磁流变、医学及水处理领域。   相似文献   

18.
具有磁性的非均相催化剂价格低廉、低污染、高能效、容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经过水热合成法合成的Fe3O4/MnO2磁性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活化过一硫酸盐(2KHSO5·KHSO4·K2SO4)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把不同质量的磁性Fe3O4微球与线状的MnO2负载到一起,合成三种Fe3O4:MnO2质量比分别为1:3、2:3、1:1的Fe3O4/MnO2催化剂,经过XRD、SEM和TEM表征,表明这两种金属氧化物负载到一起。对比不同Fe3O4:MnO2质量比的Fe3O4/MnO2磁性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活化2KHSO5·KHSO4·K2SO4的活性,发现Fe3O4/MnO2(2:3)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通过考察不同因素对Fe3O4/MnO2(2:3)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出,水中罗丹明B(Rh B)降解的最佳条件为10 mg/L Rh B、0.4 g/L Fe3O4/MnO2催化剂、0.3 g/L 2KHSO5·KHSO4·K2SO4、pH=8。Fe3O4/MnO2(2:3)磁性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经过3次循环利用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SO4-在降解水中Rh B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竹粉废料为原料,利用尿素热解制得氮掺杂生物炭(NBC),再通过原位沉积法在生物炭表面生长纳米Fe3O4,得到Fe3O4-氮掺杂生物炭复合材料(NBC-Fe3O4)。以KH2PO4溶液模拟含磷废水测试了NBC-Fe3O4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pH值7时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效率接近100%,最大吸附量为20.3 mg/g;复合材料对磷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另外,复合材料中含有大量的Fe(Ⅱ)和Fe(Ⅲ),可以通过外加H2O2溶液形成芬顿氧化体系,实现同步催化降解腐殖酸和吸附磷酸根污染物。  相似文献   

20.
以N-甲基咪唑、溴代正丁烷、磷钨酸为原料制备了1-丁基-3-甲基咪唑磷钨酸离子液体[BMIM]3PW12O40,将其通过超声浸渍法负载于氨基化Fe3O4(Fe3O4-NH2),得到枣糕型结构的[BMIM]3PW12O40/Fe3O4-NH2磁性复合材料,通过FTIR、XRD、XPS、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SEM等对其组成、形貌等进行表征。以[BMIM]3PW12O40/Fe3O4-NH2磁性复合材料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以二苯并噻吩为硫源的正辛烷模拟油样,通过单因素法分别考察了超声时间、H2O2用量、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BMIM]3PW12O40/Fe3O4-NH2磁性复合材料催化脱硫机制。结果表明:0.5 g/L[BMIM]3PW12O40/Fe3O4-NH2磁性复合材料超声辅助催化氧化浓度为500 mg/g模拟油样,在323 K下H2O2与二苯并噻吩的摩尔比n(O):n(S)为8:1经超声10 min时,催化脱硫率达到最佳,为88.13%;重复使用5次后,[BMIM]3PW12O40/Fe3O4-NH2磁性复合材料对模拟油样的催化降解率仅下降了2.51%。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脱硫性能,并可重复使用。催化机制初步研究表明,活性中心可能为杂多酸阴离子、Fe3O4-NH2和离子液体分别起到载体和协同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