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竹 《中外建筑》2007,(2):I0001-I0001
注重地域的建筑文脉一直是建筑学人关注的问题,但是多少年来争论的焦点始终停留在“像什么”中,而很少去探究“应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张宇 《新建筑》2012,(1):148-149
《巴蜀摩崖石窟建筑环境研究》对巴蜀地区的摩崖石窟进行了多学科、全方位的系统阐释,详细地剖析了巴蜀摩崖石窟的发展历程、技术艺术背景、历史政治形成、分布选址布局、建筑空间关系以及窟龛内反映的建筑形式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摩崖建筑环境观。摩崖石窟是集宗教艺术、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宗教建筑类型,其内部空间营造布局采用的建筑手法,窟龛的结构构造、外部形制、装饰雕刻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水平。巴蜀地区摩崖石窟大多开凿于盛唐之后,兴  相似文献   

3.
山地建筑的本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红雨 《新建筑》1998,(4):45-48
山地建筑的本土性是山地建筑与其特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分析了山地建筑特定的时空范畴阐述了本土化设计观的四个层面,并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评析,论述了山地建筑本土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园林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是物质与文化的双重载体,但现代山地公园的建设仍存在未能合理利用和保护山地景观资源的现象,且景观的城市化、现代化、同质化较为严重。文章基于地域视角分析了自然环境和人文要素对巴蜀传统山地园林的影响,总结了巴蜀传统山地园林的艺术特征和造园要素特征,希望能为当代川渝山地园林在地性设计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环境建筑观     
武涛 《江苏建筑》1999,(4):53-54
1 建筑观念的变迁和环境建筑观的兴起 建筑发展到今天,建筑观念也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建筑作为遮风避雨的场所的朴素建筑观,到建设作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各方面有着广泛联系的环境建筑观的变迁。这种观念变迁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物质和社会环境质量下降,环境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以至有人怀疑城市是否能存在下去,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的认识逐渐由对个别单体建筑的处理为主要的内容逐步转到以认识建筑和环境关系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山地建筑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山地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从形态入手,把我国的传统山地建筑作了归类和分析,并试图通过对其形态成因,形态影响因素的阐述来理解传统山地建筑的形态,以期对我们现今的山地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成受明  李和平 《规划师》2002,18(10):35-37
山地城市在我国占有50%以上,山地住区建设是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用地拓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以重庆市巴南区公务员小区规划为例,从山地住区环境特征出发,以山地住区地形地貌的保护和利用、水环境的营建、住区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四个方面来探讨山地住区环境营建。  相似文献   

8.
传统山地建筑视觉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山地建筑是人们在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下发展起来的一类建筑形式。这类建筑巧妙地利用山地地形来建造,在视觉造型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本文分析了传统山地建筑视觉造型特征,希望对山地建筑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及平地资源的减少 ,人们的建筑活动向山地拓展已势在必行 ,但开发山地必须遵循自然生态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山地建筑形态初探(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山地建筑形态初探(下)王海松五、地表式传统山地建筑的形态地表式传统山地建筑在我国的分布最为广泛,其形态也极为丰富。不管气候的寒暖、降雨量的多寡、山地坡度的陡缓,地表式山地建筑都能适应。当然,根据各地地形、气候、材料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不同,地表式...  相似文献   

11.
山地环境中的重庆近代西洋建筑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桦 《四川建筑》2003,23(4):12-14
通过对重庆山地地形地貌的分析,探讨外来西洋建筑在特殊的地形条件下所形成的独特形态特征。并从地形环境,建筑文化及人文意识等角度,多方展现重庆早期西洋建筑的不俗魅力。  相似文献   

12.
巴蜀摩崖石刻的建筑环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兴国  冯棣 《新建筑》2005,(4):86-89
古代巴蜀山清水秀,多名刹古寺,以摩崖石刻为特征的佛教建筑独具特色。摩崖石刻分布广、规模大、题材丰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一定影响。摩崖石刻与建筑共生,与山水相融,石刻、建筑与环境唇齿相依、相互映衬,构成了极具特色的巴蜀摩崖建筑及其群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3.
建筑生态观在传统民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形成的山地民居建筑,蕴涵了哪些生态设计理念?对我们现在的建筑创作有何益处?本文从传统山地民居建筑生态观念出发,探析山地民居建筑的生态根源和建构实质,为建筑设计实践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大型商业建筑开发的转型与升级,其设计理念和方法面临更新。日本建筑界将环境建筑观引入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中,对中国很有启发作用。该文试图对日本建筑界的这一尝试进行系统介绍。首先,阐述了日本环境建筑观的形成发展历程,对其定义进行解读;其次,从日本大型商业建筑的发展阶段出发,探讨在设计中引入环境建筑观的重要意义;最后,对这一设计理念下的设计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中国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5.
16.
传统山地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把我国的传统山地建筑作了归类和分析,并试图通过对其形态成因、形态影响因素的阐述来理解传统山地建筑的形态,以期对我们现今的山地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田波  王巍 《山西建筑》2014,(31):3-4
论述了辽西山地传统景观建筑中月台、神台、点将台、烽火台、关台的处理手法,分析了台在创造山地传统景观建筑的意境和氛围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台通过限定特定空间区域,提供了景观对望条件,点染了山地建筑群特有的意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8.
杨巍 《山西建筑》2008,34(2):85-86
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例,浅析了在营造建筑物时,怎样选择、利用和营造环境,指出应以科学发展的观念,充分研究自然条件,分析地形特征,找出它们与建筑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建筑方案,以达到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位于我国山西中部的霍山,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古代山体崇拜和宗教祭祀的圣地。霍山南麓的广胜上寺,其选址与布局皆蕴藏着古人因借地势地貌的营造智慧。因此,文章以广胜上寺建筑群为例,依据中国古代山地建筑营建的空间格局理论,梳理寺院的历史变迁及布局发展,对其“合形辅势”的人工营造理念与山水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进行可视化论证。运用GIS技术建立三维地形图,通过三维地形建模、视域分析等方法,对其选址及营建特征进行探索,并对建筑群的空间关系模式进行可视化解读,从而探寻并佐证中国古代山地建筑选址营建活动中所蕴含的先进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迫使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观中国传统建筑的朴素生态观 ,无疑将有助于探讨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