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沥青质在油藏、井筒和地面管线中沉积的问题,采用Eclipse和IPM软件耦合建立了油藏、井筒和地面管网一体化数值模拟模型,计算了从油藏到分离器的温度和压力分布,结合沥青质沉积包络线,准确预测了沥青质沉积位置。研究表明:利用一体化模型预测的沥青质沉积位置与实际沉积位置相对误差在3%以内。研究成果对沥青质沉积的防治及提高单井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关沥青质在石油胶质系统中沉积机理的认识比较模糊,多数是推测性的。其中Mansoori提出的4种观点被多数学者接受。沥青质沉积的预测模型包括:基于相劈分的沥青质沉积理论模型,基于胶体不稳定性的沥青质沉积理论模型,热动力预测模型,分形聚集(FA)模型,专家评价模型,电化学模型。由于沥青基的原油采出液流动机理非常复杂,且涉及多相流动、传热和传质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在沥青质沉积理论上和沉积研究技术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的发展趋势仍将是继续围绕沥青质沉积测试分析技术、沉积机理及预测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3.
沥青质沉积问题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沥青质沉积问题文献综述李美霞前言在石油的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中,沥青质沉积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成为石油工业中需重点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将重质原油转为轻质燃料是石油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该转化过程中,沥青质不仅因...  相似文献   

4.
沥青质的沉积会发生在油气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在油藏内的沥青质沉积会增大油气开釆难度,影响产量,在井筒内的沉积会导致井筒堵塞,增加修井难度。目前,沥青质沉积的预测采用的是实验的方法,往往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本文针对目前沥青质沉积预测的研究不足,在大量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模拟井筒的温度压力场以及沥青质沉积相图,建立了一套沥青质沉积预测模拟及风险等级评定方法。针对渤海油田的一口单井,进行了实例计算。此方法快速方便,准确性高且无需实验研究,节省投入,可作为沥青质沉积的一种快速预测手段,为油田投产前及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的沥青质伤害预防、伤害判断及伤害解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TK305井井筒沥青质沉积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广杰 《油田化学》2006,23(1):12-14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地温126℃)多口采油井井筒出现沥青质沉积,其中TK305井多次处理无效而停产,连续注入掺沥青分散稳定剂SLAD-02(主要成分为大分子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原油,使该井恢复生产。TK305井沥青质沉积物含沥青质60.19%,含胶质7.64%,85℃时不流动,95℃时较易流动,在120℃不溶于性质与TK305井原油相近的S86井原油(稀油),在塔一联原油(稠油)中溶解率为4.8%,在加入0.4%SLAD-02的塔一联原油中溶解率达30.13%,混入高达50%的模拟地层水基本上不影响加剂塔一联原油对沥青质沉积物的溶解率。溶解了沥青质沉积物的加剂塔一联原油与S86井原油的等量混合油,30~60℃黏度在50~350 mPa.s之间,在井筒内可正常举升。TK305井井筒沉积沥青质沉积物4800 m,用SLAD-02处理解堵后,2005年8月13日~10月6日期间通过环空注入加剂塔一联原油,根据产出油黏度调整加剂原油注入量和地层产油量,10月1日~6日期间进行评价,累计注入加剂原油550.2 m3,累计地层产油399.9 m3,注采比1∶0.73,该井恢复了生产。图4表4参5。  相似文献   

6.
沥青质沉积会降低油藏润湿率,造成输油管道堵塞,严重影响原油开采。原油中的胶质对沥青质沉积有重要影响。其作用效果与胶质浓度、胶质分子结构及极性有关。本文从胶质的结构与性质,胶质对沥青质沉积的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等方面介绍胶质对沥青质沉积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8.
赵琳  秦冰  江建林 《油田化学》2021,38(4):754-760
原油开采过程中,因温度、压力、油相组分变化以及外来流体等因素的影响,容易破坏原油胶体体系的相平 衡状态,导致沥青质不断缔合、沉积,对原油开采及后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综述了原油沥青质沉积评价方法, 包括滴扩散法、黏度法、光学法、电导率法、微观分析法、驱替实验法、热力学法等。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急需一种能够反映油藏条件下沥青质沉积过程的普适性评价方法,可以预测原油中沥 青质沉积的可能性,针对性优化沥青质沉积抑制技术和解堵技术。  相似文献   

9.
用电导率法研究石油中沥青质沉积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检测石油中沥青沉积的电导率方法,考察了加溶剂(正庚烷和甲苯)过程中共体系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剂的加入,两种溶剂体系的电导率均呈先升降的趋势,在电导率变化的一阶导数曲线上,正庚烷体系出现一最高点,该点对此不的沥青质沉积起始点,而一般情况下甲苯体系下出现此点,各原油的沥青质沉积起始点明显其相应的减压渣油,表明渣油体系比原油体系更稳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含硫气藏的开发,析出的硫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因此,准确预测硫的沉积对酸性气田的合理高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根据气、液、固三相流动规律,建立了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井筒硫沉积预测模型,利用缔合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包含温度、压力和流态3个变量的硫溶解度函数模型,用来预测硫在井筒中的析出位置;再利用缔合模型的相关理论解释硫元素在井筒中的溶解机理,以温度、压力和硫溶解度为变量,判断单质硫是否沉积、沉积位置,并对沉积量进行动态计算。以普光气田×井为例,计算得出硫溶解度和析出量随井筒的变化规律,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疆重质原油沥青质沉积严重的问题,以聚异丁烯丁二酸酐、苯胺和对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尾部基团为高度枝链化的聚异丁烯基,头部基团分别为苯基及酚羟基的新型油溶性沥青质分散剂PA1和PA2。采用分光光度法与显微镜法评价了所合成分散剂对沥青质沉积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分散剂PA2抑制沥青质沉积作用效果优于PA1。通过对分散剂PA2抑制沥青质沉积作用效果的评价,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对氨基苯酚与聚异丁烯丁二酸酐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120 ℃,反应时间为6 h。在分散剂PA2加入量为200 mg/L的条件下可以将新疆重质原油的初始絮凝点由-19.87提高到8.63,显著改善了新疆重质原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13.
原油温度、压力和组成的改变均会引起沥青质发生絮凝和沉积,造成储层伤害和井筒堵塞。建立一种沥青质沉积条件的预测模型,根据盐下油田8010.井的井筒流体组成、原油和C7,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原油和各组分的密度、沸点等数据,可以方便快速地确定原油沥青质沉积初始压力和温度。结果表明,肯基亚克8010井原油的沉积初始温度为70%,沉积初始压力为38.6MPa,比地层温度下的原油饱和压力高出6.6MPa。相应地可以推测出在1300-1400m井筒处开始发生沥青质沉积,沉积过程可能会持续几百米甚至直到地面泵阀处。实际发生的情况证实了这一预测的可靠性,为该油田制定预防和解除油井发生沥青质沉积的具体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郭永伟  张国威  金萍 《油田化学》2024,41(1):179-187
沥青质作为原油中最复杂的固体成分,因其多样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失稳和沉积。为了构建在油藏开采中规避沥青质沉积的操作指南,对国内外关于沥青质沉积实验和模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沥青质沉积阶段出发,可以将沉积过程依次划分为析出、絮凝和沉积3个阶段,并对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从流体性质(包括沉淀剂类型、原油组分和黏度)、储层性质和开采工艺(包括温度、压力、流速和开发方式)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影响沥青质沉积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光学显微镜法和光散射法可以准确获取沥青质沉积的临界条件,再结合沥青质沉积热力学模型(包括溶解度和胶体模型)可以对开发过程中的沥青质沉积进行有效预测。其中,统计缔合流体理论的PC-SAFT状态方程考虑了沥青质颗粒的极性及关联性,能相对准确地模拟沥青质的相行为。针对沥青质沉积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未来沥青质沉积研究的可能方向主要为准确测定沥青质分子量及结构、建立通用的沥青质相平衡方程以及明确储层岩石中沥青质沉积机制及模型3个方面。该研究成果为深入剖析沥青质的沉积机理、完善沥青质沉积理论、攻克疑难杂症提供了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15.
沥青质沉积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为明确CO_2驱替过程中胶质对于沥青质沉积的影响,本文以不同胶质沥青质质量比的原油模拟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微观可视驱替实验,模拟CO_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沉积现象,确定其组分含量、物性、固相颗粒大小变化,分析胶质对沥青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胶质以圆球状包裹沥青质,对沥青质起着稳定作用;当胶质沥青质质量比从1∶1升至6∶1时,沥青质沉积量、沉积潜力均先增大后减小,黏度则先减小后增大,胶质与沥青质质量比为2∶1时,黏度达到最低,沥青质沉积量、沉积潜力最大。沥青质沉积与胶质含量有关;沥青质胶质间存在一对作用力—吸附力与分散力,沥青质沉积量与这对力的作用效果相关。图16参25  相似文献   

16.
CO2在原油中扩散和溶解,使得原油体积膨胀和黏度降低的同时,原油组分也发生变化,可能引起沥青质等重有机质沉积,伤害储层,因此需全面评价CO2在原油中的扩散和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引起的沥青质沉积程度。用压力降落法测定了压力和沥青质含量对CO2在原油中的扩散系数和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增加,CO2在原油中的扩散系数成线性增加,溶解度先增加后降低。随原油沥青质含量的增加,CO2扩散系数降低,溶解度增加。CO2扩散后的原油沥青质含量大幅降低,最高降幅达94.6%,表明CO2在扩散过程中引起了沥青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7.
原油沥青质沉积引起储集层损害的室内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防止沥青质沉积造成的储集层损害是渤海稠油油藏开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之一。结合渤海SZ36-1油田实际情况,使用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建立沥青质沉积导致储集层岩心渗透率下降的室内评价方法,并应用SARA法对稠油发生沥青质沉积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损害程度与沥青质沉积量和储集层岩心的原始渗透率有关。沉积量越大,原始渗透率越低,则损害越严重。表5参12  相似文献   

18.
随着渤海油田开发程度提高,部分轻、中质油田井筒沥青质沉积问题愈发凸显。为形成沥青沉积预判、机理分析、治理防治的一体化技术,通过CII指数法、黏度法、分光光度法等技术手段,分别开展沥青质稳定性预测实验、沥青质絮凝初始点评价实验以及沥青质分散剂优化实验。CII指数法可以实现渤海油田部分区块沥青质稳定性的精准预测;CII指数与油品密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当油品密度低于0.87 g/ cm3时,蒸馏切割前后的CII指数相对偏差可超10%,且油品密度越低,CII指数的变化程度越大。就沥青质絮凝初始点判断,绥中样品更易发生絮凝,垦利样品体系相对稳定。优选2C-12型分散剂为最佳沥青质分散剂,当加剂浓度为300 mg/ L时,分散沥青质作用良好。研究结果对渤海油田井筒沥青质沉积问题的有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界范围内原油沥青质沉积问题多有发生,对原油开采及后处理带来极大困难,研究沥青质沉积抑制技术和解堵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油井沥青质沉积抑制技术,包括调整生产参数和添加化学抑制剂,如天然脂肪酸类有机物、含苯环的表面活性物质、植物油类或油品加工产物、离子液体、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介绍了沥青质沉积解堵技术,包括机械法、化学法、热力法、生物法、外力场、复合解堵法等。对沥青质沉积抑制及解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需提前对油井或管道做好评估、分析、预测,深入研究沉积抑制及解堵机理,明确不同技术的适应性,加强复合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占坤 《油田化学》2006,23(2):107-110
塔河油田八区轻质油井生产中多口油井发生严重的有机沉积物堵塞油管、油井停产事故。族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油管堵塞物主要成分为胶质沥青质以及蜡等有机物。研制了一种沥青质沉积清防剂,其组成为:10%多种表面活性剂(包括破乳剂)、8%多种有机处理剂、82%单环芳香烃及柴油等有机溶剂,商品牌号BJD-QF-1。该剂密度与原油相同,45℃下溶解油井沥青质沉积物的速率为1.18~2.92 mg/mL.min,在加量为3.3 mL/100 g原油时,可使3口油井产出的原油35℃下沥青质沉积量减少25.0%、25.9%、55.4%。2005年在塔河八区8口油井实施清防沥青质沉积物堵塞作业,单井注入BJD-QF-1 2.5~17 m3,平均9.3 m3,均取得成功,油井油压上升0~1.1 MPa,日产液量上升2.2~38.2 m3/d。通过油井压力、产液量和含水量曲线变化,介绍了2口井施工和施工后增产效果。图4表4参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