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未来城市"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城市会有怎样的城市脉络和城市形态,未来城市中的人们将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其中有很多可能性,需要大家去探索。荷兰MVRDV事务所在理想未来城市模型规划界算是个中翘楚。MVRDV所认为的理想城市模型,有着以下特性:多样化、弹性高密度、绿色可持续性、无车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长期存在的人口与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许多城市用地发展已经处于超饱和状态。高密度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与地理学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典型的高密度城市,匮乏的资源、多山的地形、众多的人口,一直是困扰香港城市发展的难题。但香港以其高效率的城市用地形态为许多有着相似情况的城市提供了借鉴。自20世纪70年代起,香港开始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崛起,不仅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而且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以香港为例,利用凯文·林奇的城市形态理论,详细考察了城市形态与城市密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判断城市形态与城市活力形成具有正向关系,并指出高密度城市建设与城市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高效率的城市形态密切相关。本文力求从香港的城市发展中寻找高密度城市的发展规律,为内地新常态下高密度、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是一种在高密度、人口流量大的城市中经常使用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促进密集、紧凑的城市形态与公共交通形成共生关系,建设通行良好的步行街区,减少出行对于汽车的依赖,并规划出高密度、集约化、多功能的城市空间。本文以纽约市为视角,对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空间节点设计和城市生活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希望为我国城市发展和未来城市空间的设计问题找到更好的方向和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张珍  张圆 《华中建筑》2020,38(1):32-37
研究选取沈阳为高密度城市样本,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三大城市形态因素与声环境的关系;运用声源调查和声学测量的方法实地调查10所典型学校周边声环境,发现小学校园所面临的声环境状况严峻,且在微观尺度下学校周边声环境与城市形态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利用微观尺度的图像数据,调查和分析形态因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状况,发现沈阳市小学周边功能复合程度较高,道路交通状况严峻,建筑所形成声场围蔽。结合两者分析得到,高密度城市学校所面临的城市声环境不佳,声源复合嘈杂,交通噪声普遍且严峻,声场不利于噪声扩散,高密度城市形态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声环境,对校园声环境产生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香港具有明显的高层、高密度城市形态,通过研究香港以轨道引导土地开发的过程,分析高密度开发所形成的城市独一无二的高层、高密度、高效率的特征,探索摩天轨道新市镇对香港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积极作用和对亚洲高密度城市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应对未来人口减少的“紧凑型城市”动态模拟1.研究背景与问题21世纪以来,日本严重老龄化和低出生率造成人口负增长,使日本许多城市面临人口持续下降的问题。城市形态向紧凑型城市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些城市的财政和服务水平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维持值得探讨。基于此,该论文提出以下关键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立  高佳璐 《建筑与文化》2016,(12):212-213
近年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遗失与交通拥堵等问题频发,被认为是由于我国对城市形态研究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所致。康泽恩城市形态学为城市形态研究提供了一套成熟的理论,被证明是解决城市形态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汲取其精华,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与方法是目前学术研究的要务。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对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的研究历程,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形态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愈发严峻,但节能减排措施主要偏重单项或单体,缺乏系统性谋划,亟需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更新全过程中权衡、统筹和协调.本文指出了我国城市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提出了规划节能与碳减排的主要技术,即城市未来发展总体建设规模(建设量)的预测和设定、城市产业结构的确定和节能低碳目标的预测和设定、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合理布局城市形态以获取城市"先天低碳基因"的技术手段、城市建设阶段节能低碳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城市更和运维新阶段的关键技术、碳中和城市绿色技术碳排放评估体系,并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更新全过程给出了城市碳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快速路网向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区蔓延,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通常来源于高快速路两侧展现的城市形态,从城市中心区边缘的高速公路上观望城市,观望者处在高速运动和高位视点的情形下,对城市形态的感知与传统的静态视角、常规视点有所不同,因此,城市形态设计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文章在既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并总结出基于车行视角的城市形态设计方法理论,并应用于成都高新区成自泸高速路以西的天际线设计实践中,最后将设计语言转译为规划管理语言,是一次从“理论—应用—管理”的全过程探索,对同类城市形态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是当前以及未来人们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目标。利用分形理论对城市形态进行研究,可以将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均纳入到生态性系统中加以规划。  相似文献   

11.
姜妍  宋亮  徐永战 《城市建筑》2014,(20):388-389
生态城市是当前以及未来人们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目标。利用分形理论对城市形态进行研究,可以将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均纳入到生态性系统中加以规划。  相似文献   

12.
空间句法:从图论的角度看中微观城市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城市形态的复杂性?空间句法在城市形态领域中关注城市形态空间之间的整体联系,运用图论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城市形态的模型,发现了不同城市具有相似的城市空间拓扑关系,以及特定城市空间之间复杂的整体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微观层面的人车流和用地的分布,给城市形态复杂性研究提供了坚实可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程序、也给整合交通规划和用地规划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践角度。本文简要回顾了城市形态研究中关于要素和关联的研究发展、详细解释了空间句法从图论的角度研究城市形态的整体关联,最后分析了空间句法在伯明翰Brindleypalce案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缓解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市形态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备受国外学者的关注,因此梳理国外研究成果对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和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健康城市视角,本文梳理了国外学者对理想城市形态的探索成果,试图回答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什么是可持续城市形态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等三个关键逻辑问题。文章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两者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的关系,从概念和特征角度回答了什么是可持续城市形态,又分别从设计模式、研究层面、量化评估方法和技术、模型和政策角度回答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城市形态。在分析我国可持续城市形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国外研究成果在设计关键原则、研究技术方法、重视空间规划和环境规划方面对我国研究的可参考借鉴性。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产生的环境影响:雨水污染加剧、城市洪水、海平面上升和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绿色基础设施(GI)越来越多地被推广为解决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恶化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城市本质上为高密度且不透水的空间,仅有少量的绿地来吸收预计增加的降雨量。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同时,大量的硬质表面会使空气温度的上升加剧。研究认为:可以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来改变当前的城市形态以构建应对环境影响的生态韧性。为了实现这一概念,必须将城市视为区域景观的一部分。采用一种基于流域的方法来探索如何用绿色基础设施改善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并使用推测性案例研究来证明这种方法,表明重新设计的城市形态可以优先安排绿色基础设施,而不会影响建筑项目和房地产投资回报。虽然该研究位于新西兰,但基于流域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城市构图理论是城市设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形态的产生与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是研究现代城市形式和城市形态的基础,主要对该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环境脉络中的建筑形态构成──东南大学榴园设计研究齐康,赵晨城市建筑的形态构成中,制约的因素很多,但其所处地段的环境特点必将综合地反映到设计全过程及结果之中。从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理论出发,城市设计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便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城市作为整体...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以香港城市发展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密度城市中的交通已经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密度城市,香港以其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为全球许多有着相似情况的城市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详细考察了香港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指出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之间和谐适应的关系,是形成城市活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7,(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骤增,城市雨洪灾害日益严重。通过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塑造的手段来提升城市雨洪韧性的城市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成为应对城市雨洪灾害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基于韧性城市的相关理论探讨了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建构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其次,结合设计案例,围绕四个城市设计的核心问题,分析设计实践中提升城市雨洪韧性的方法,包括土地利用优化、城市结构组织、多用空间塑造和城市系统整合;最后,对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做了进一步思考。雨洪韧性城市设计拓展了传统城市设计的外延,为生态城市的性能化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何荥  丁素红  林勇 《新建筑》2012,(1):100-102
绿色与可持续性建筑的本质在于平衡和协调室内、室外环境及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达成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密度急剧加大,传统的建筑采光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采光要求。因此,满足建筑采光要求已成为建筑设计中日益凸现的一个问题。通过研究重庆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及高密度城市形态对天然采光的影响,提出适合重庆高密度城市环境的天然采光设计方法。该方法对同类型高密度城市环境采光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微气候对于城市外部空间舒适度、空气品质以及建筑空调采暖能耗均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研究高密度化城市空间形态与微气候优化的关系对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回顾城市气候与城市形态关联性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发展。对于成为主流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 F D)的微气候模拟评价方法的前沿进展以及行业规范做了简要介绍。此外,介绍了基于空间分析和实证模型的参数化城市形态空间分析和微气候图谱方法。对上述方法进行比较,提出对未来发展的趋势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