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传统鸟声识别算法中特征提取方式单一、分类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网络的鸟声识别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网络局部特征学习和全局上下文依赖性构造,从原始鸟声音频信号中提取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语谱图特征,将其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Neural Network,CNN)中提取局部频谱特征信息,同时提取鸟声信号的对数梅尔特征及一阶差分、二阶差分特征用于合成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el 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MFCC)混合特征向量,将其输入到Transformer网络中获取全局序列特征信息,最后融合所提取的特征可得到更丰富的鸟声特征参数,通过Softmax分类器得到鸟声识别结果。在Birdsdata和xeno-canto鸟声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81%和89.4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其他现有的鸟声识别模型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3.
为提升复杂环境中漂浮式风力机平台筋腱结构隐性损伤识别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提出连续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continues-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MS-CNN),建立“端到端”的损伤识别模型。为验证CMS-CNN方法的有效性,以10 MW漂浮式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对损伤位置、程度进行故障诊断,结果表明:连续多尺度模型比传统多尺度的诊断结果更佳;横荡加速度受环境载荷影响较小,基于此响应信号所训练的CMS-CNN诊断模型更可靠;CMS-CNN模型可在筋腱结构微弱损伤时实现精准定位,亦能完成结构隐性损伤程度识别。 相似文献
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结构动力损伤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结构动力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了RBF神经网络识别方法,重点讨论了RBF神经网络的结构的算法,并在最后人出了两个工程应用实例,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识别在方法在结构动力损伤识别中不失为一种崭新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易过拟合,网络收敛速度较慢、处理小样本数据时诊断精度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NN的“端到端”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在CNN架构上,采用指数线性单元(exponential linear units,ELU)作为激活函数及小批量训练方法加速模型收敛,用全局平均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GAP)代替全连接层以降低过拟合风险。基于台架试验的诊断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进行柴油机典型故障诊断的精度达到99.18%;与未改进模型及现有基于CNN的柴油机故障诊断算法相比,该方法在处理小样本数据集时仍保持最高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6.
7.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信号非平稳非线性且易受背景噪声干扰的特点,结合深度学习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法。将不同故障下多个传感器测得的1维(1D)振动信号转化为2维(2D)灰度图像作为网络输入,并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自动提取其中的特征;测试集被用于验证学习完毕的网络的有效性,实现滚动轴承故障识别。该方法不依赖于人为经验和信号处理技术进行预先的信号特征提取,实验数据分析表明,相比于经典的支持向量机和概率神经网络方法,提出的方法识别准确率更高且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小波变换用来进行特征提取是近年来模式识别领域中较新的一个研究方向。不同于传统的特征提耿方法,它借助信号处理领域常用的小波变换这一数学工具,对特征库进行再次加工,经过去粗取精而得到更利于分类的新的信息。针对结构损伤识别特征提取的特点,发展了小波变换对基本特征库进行分频段处理的双谱相辅分析技术,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通过算例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降低噪声,凸显结构损伤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损伤结构的动力特性具有局部时变的特征,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小波包分析利用可以伸缩和平移的可变视窗能够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因此可以对损伤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特性能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出运用小波分析提取结构损伤特征向量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并进一步用神经网络进行损伤位置和程度的检测。文章通过一个两层框架的模型对小波神经网络和传统的BP网络的损伤识别精度作了对比。研究表明,小波神经网络的抗噪声能力较强,损伤识别的效果更好,运用小波神经网络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精度要优于传统的BP网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遥感图像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遥感图像的分类,针对遥感图像的支持向量机(SVM)等浅层结构分类模型特征提取困难、分类精度不理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该模型包含输入层、卷积层、全连接层以及输出层,采用Soft Max分类器进行分类。选取2010年6月6日Landsat TM5富锦市遥感图像为数据源进行了分类实验,实验表明该模型采用多层卷积池化层能够有效地提取非线性、不变的地物特征,有利于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针对所选取的影像,该模型分类精度达到94.57%,比支持向量机分类精度提高了5%,在遥感图像分类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神经网络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神经网络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而如何设计了一个高效的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神经网络却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结构损伤识别神经网络输入向量选择,网络构造设计等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数据得验证。 相似文献
12.
高压断路器操动机构振动信号为非平稳性信号,蕴含着丰富的操动机构工作状态的信息,对操动机构工作状态的检验辨识具有重大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小波时频图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断路器故障诊断方法。对操动机构振动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生成时频图(CWT),并对时频图进行统一压缩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时频图作为特征图输入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模型;通过对网络参数的调整,逐步改进网络模型,有监督地实现对操动机构故障状态的辨识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运用于断路器操动机构故障辨识诊断,与小波频带能量-RBF、小波频带能量-SVM的故障识别相比,故障识别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实际生产中不同种类轮毂的混流生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形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轮毂识别算法。将直角坐标下的环形轮毂映射到极坐标中,归一化为标准形式的矩形,提取轮毂图像的环形特征信息,减少冗余特征产生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改进的VGG网络架构,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打破输出通道维度与卷积核大小的联系,在不损失网络性能的同时降低了计算量,能够在实际生产中轮毂识别任务在有限的算力情况下实时进行计算;从有效性和实时性两个方面对轮毂识别算法进行评估,且通过Inception V3、SVM、KNN等模型的对比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可以实时地对轮毂自适应分类。实验表明: 该方法对轮毂图像的处理精度达到99%以上,单幅图像平均处理时间降低至11.78m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桥梁结构损伤伴随着服役期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寻找合适的损伤识别方法则是桥梁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对测点处动态响应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并计算各测点处的小波总能量,以结构未损伤状态为基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总能量相对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并以一两端固支梁为例,进行了损伤识别应用及有限元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损伤识别指标能够准确判断损伤的存在和定位损伤,且对损伤程度具有敏感性,对噪音污染、小波种类和分解尺度数有鲁棒性,并能够根据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信号的分析处理进行损伤判定,可用于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传统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中人工选取特征困难、步骤繁琐和分类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扰动分类方法。首先,利用reshape函数将各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一维时间序列分别转成行列相等的二维矩阵,并对这些二维矩阵进行适当划分,形成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其次,基于CNN构建电能质量扰动的分类模型;再次,采用PSO算法对该分类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使用训练数据集对优化后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模型进行训练;最后,使用测试数据集对经过训练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模型进行测试,根据输出标签得到各类电能质量扰动的分类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分类模型可以自行提取电能质量扰动数据的特征,相较于其他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模型,其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分类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传感器数量多、数据信息复杂的特点,从模式识别和局部控制、全局参与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首先应用小波包变换对结构振动测试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通过不同传感器特征向量的合成完成数据层融合;然后建立三个耦合神经网络分别实现结构损伤的确认、定位及定量,并完成决策层的信息融合;最后进行了36个损伤工况的结构模型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从实验验证的结果来看,对损伤率在7.5%以上的结构,损伤识别精度较高;对于损伤确认和损伤定位,识别精度较高,而对于损伤程度识别有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