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交联淀粉和MgSO4·7H2O为原料,NaOH为碱化剂,制备了交联淀粉负载氢氧化镁复合材料IStMg(OH)2,采用FTIR、SEM、EDS、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对模拟废水中Cu2+的吸附去除,考察了IStMg(OH)2投加量、pH、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ISt-Mg(OH)2吸附Cu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质量浓度为20mg/L,pH=5.32,ISt-Mg(OH)2投加量为300 mg/L,吸附温度为25 ℃时,Cu2+的去除率可达91.7%。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ISt-Mg(OH)2对水中Cu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umir吸附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在25 ℃时,拟合饱和吸附量为82.78 mg/g。吸附动力学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  相似文献   

2.
采用Ca(OH)2对含铝废渣(RAS)进行改性,制备改性材料(MA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Ni2+的吸附机理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Ca(OH)2的引入没有改变RAS的主要官能团,其主要组分为CaTiO3、FeAl2O4和Fe3O4,而且改性后的MAS对Ni2+的吸附速率由膜扩散和内扩散相互作用,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3.
不同形貌的纳米Mg(OH)2催化臭氧化降解甲硝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琪  朱光灿  武君  吕剑 《化工进展》2020,39(3):1174-1180
采用化学沉淀法分别以六水合氯化镁和取自察尔汗盐湖的天然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纳米 Mg(OH)2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催化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等性质进行了表征。将两种不同形貌的纳米Mg(OH)2材料首次应用于催化臭氧化过程,研究了两种不同形貌的纳米Mg(OH)2[Mg(OH)2-1和Mg(OH)2-2]催化剂对甲硝唑的降解和矿化能力。结果表明,在单独臭氧化过程中,反应10min时甲硝唑的降解和矿化效率均较低,分别为51.9%和17.4%,而在臭氧化系统中分别加入Mg(OH)2-1和Mg(OH)2-2,甲硝唑的去除效率和矿化效率均明显提高,且Mg(OH)2-2的催化臭氧化性能要优于Mg(OH)2-1。另外,单独臭氧化过程、Mg(OH)2-1催化臭氧化以及Mg(OH)2-2催化臭氧化过程中甲硝唑的降解均较好地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R2>0.97)。除此之外,对这两种不同形貌的纳米Mg(OH)2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催化剂在循环使用六次后对甲硝唑仍有较高的催化臭氧化去除效率。因此,所合成的两种形貌的纳米Mg(OH)2催化剂将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能用于去除抗生素的臭氧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外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寻求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关于易合成的黄钠铁矾在析氧反应(OER)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通过水热法合成了4种不同铁铬物质的量比的铬掺杂黄钠铁矾[Na Fex Cry(SO4)2(OH)6]催化材料。利用SEM、XRD、Raman和电化学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r3+成功地掺入到黄钠铁矾晶格中,随着Cr3+掺杂量的增加,黄钠铁矾颗粒尺寸逐渐减小;在1 mol/L KOH的电解液中,n(Fe3+)/n(Cr3+)为1∶1的样品的OER催化性能最佳;当电流密度为10 m A/cm2时,其过电位为370 m V,塔菲尔斜率为92.99 mV/dec,电化学双层电容(Cdl)为10.94 mF/cm2。  相似文献   

5.
以高钙煤气化渣和煤燃烧渣为原料开展对Pb2+脱除的对比实验研究,考察了接触时间(0 h~72 h)、灰渣投加量(0.05 g~0.20 g)、Pb2+溶液初始pH值(2.5~6.0)对Pb2+脱除的影响,分析了钙元素在Pb2+脱除过程中的作用,并对比分析了两类灰渣的脱除机制。结果表明:Pb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模拟废水体积为50 mL、接触时间为24 h、灰渣投加量为0.20 g、Pb2+溶液初始pH值为5时,灰渣对Pb2+脱除效果最优,燃煤渣和气化渣对Pb2+的脱除率分别高达94.5%和99.5%;燃煤渣脱除Pb2+的过程包括灰渣水解产OH-,析出Pb(OH)2晶粒,吸收空气中CO2转变为碱式碳酸铅[Pb3(CO3)2(OH)2  相似文献   

6.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前端需设置预处理段去除悬浮物、钙镁硬度等,以达到后续除盐设备的稳定运行要求。以某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脱硫废水作为原水,通过现场批次试验,分析了NaOH+Na2CO3、Ca(OH)2+Na2CO3两种软化方式在pH值为10.5时对Mg2+、Ca2+的去除效果。前者出水Ca2+质量浓度能控制在23.20 mg/L,Mg2+质量浓度控制在73.65 mg/L;后者出水Ca2+质量浓度能控制在16.00 mg/L,Mg2+质量浓度控制在7.35 mg/L。采用NaOH+Na2CO3组合软化方式形成的污泥约为Ca(OH)2+Na2CO3组合加药方式污泥量的37.95%,但后者沉降速率较高。对于低镁脱硫废水,采用NaOH+Na  相似文献   

7.
炉膛内高温燃烧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产生的SO3会严重损害设备和运行安全。本研究在模拟烟气条件下考察了Ca(OH)2、Mg(OH)2、NaHCO3、NaHSO3四种碱性吸附剂对SO3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烟气气氛和温度对优选吸附剂的SO3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吸附剂的分解过程,对反应前后的吸附剂形貌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HCO3和NaHSO3两种吸附剂在中高温下都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NaHCO3和NaHSO3在自身分解和吸附SO3的过程中释放气体产物而改善了吸附剂孔隙结构,提高了吸附剂对SO3的吸附效果;烟气中的SO2与SO3在NaHCO3上的吸附过程中存在竞争吸附,降低了NaHCO3对...  相似文献   

8.
以碳布(CC)为基底,采用化学沉积、恒电位极化及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出Ni(OH)2/CC复合材料和Y(OH)3@Ni(OH)2碳纤维复合材料(Y(OH)3@Ni(OH)2/CC)。以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研究样品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的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技术对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经恒电流50 mA/cm2充放电测试,其面积比电容为1 017 mF/cm2,CV循环1 000圈其面积比电容相对于初始面积比电容的保持率为167%。  相似文献   

9.
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工艺在高浓度含酚废水处理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研究了Cu2(NO3)(OH)3和过硫酸盐对于废水中苯酚的降解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Cu2(NO3)(OH)3-过硫酸盐体系在较广泛的pH条件下(pH值为5.0~10.0)对苯酚的降解效率均较高。溶液中的总有机碳(TOC)分析表明,在pH值为8.0,1 g·L-1过硫酸盐和1 g·L-1 Cu2(NO3)(OH)3条件下,该体系可在4 h内将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苯酚完全矿化而没有产生二次污染。猝灭剂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进一步证实Cu2(NO3)(OH)3-过硫酸盐体系中的主要氧化物种是O2·-、SO4·-1O2。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3Y1.9(BO3)4:0.1Sm3+橙色荧光粉,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表明制得的样品为纯相。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位于200~275 nm之间的宽峰和位于300~500 nm之间的一系列锐峰组成,其中宽峰归因于O2-→Sm3+电荷迁移带跃迁,而锐峰则归因于Sm3+的f-f跃迁吸收。在紫外光、近紫外光和可见光激发下,Ba3Y1.9(BO3)4:0.1Sm3+在566 nm、602 nm和651 nm处有强发射峰,分别归因于Sm3+4G5/26HJ/2(J=5,7,9)特征发射。通过CIE色度图可知样品发光位于橙色区。研究结果表明Ba3...  相似文献   

11.
分别通过磷酸、氢氧化钾、铁及微波对小麦秸秆生物炭进行改性,探究改性生物炭投加量、溶液初始pH及重金属离子浓度对重金属Pb2+及Cd2+的吸附影响及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磷酸及氢氧化钾改性使生物炭表面坍塌且孔隙结构连通,铁改性使比表面积降低,微波改性使生物炭产生少量孔隙。磷酸改性促进—OH及■的生成,氢氧化钾及铁改性促进—OH的生成,微波改性对生物炭基团的影响较小。改性方法的优异性依次为磷酸改性、铁改性、氢氧化钾改性及微波改性,改性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能够增强对于重金属的吸附,溶液pH为弱碱性时对于Pb2+的吸附效果最佳,Cd2+的吸附效果随着溶液pH增加而增大,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反映改性生物炭对于Pb2+及Cd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2.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Sr3Y1.98(BO3)4:0.02Sm3+橙红光荧光粉,研究了样的晶体结构性质和发光性质。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由宽带峰和锐峰组成。其中宽带峰位于紫外区,来自O2-→Sm3+的电荷迁移带跃迁;锐峰位于近紫外和可见光区,来自Sm3+的f-f跃迁吸收。在403 nm的光激发下,Sr3Y1.98(BO3)4:0.02Sm3+的发射光谱展示出两个较弱的发射峰(4G5/26H5/2,566 nm;4G5/26H9/2,649 nm)和一个较强的发射峰(4G5/26...  相似文献   

13.
张丽丽 《化学试剂》2022,44(3):385-392
绿色环保、高效等特点是吸附剂发展的趋势。以溶胶-溶剂热法合成了SiO2,再与聚噻吩反应合成了SiO2/聚噻吩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Zeta电位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SiO2/聚噻吩是表面粗糙的球形,且表面带有负电荷。SiO2/聚噻吩复合材料用于吸附Pb2+和Cd2+离子,改变吸附过程中的变量来研究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通过探讨动力学和等温线模型来研究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H通过改变SiO2/聚噻吩表面的电荷数来影响吸附性能,吸附容量与吸附剂的量不呈正相关。同时得知,SiO2/聚噻吩吸附剂吸附Pb2+和Cd2+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线模型。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吸附机理:SiO2/聚噻吩表面的负电荷吸引带有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以单分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前期研究表明,铁锰氧化膜(MeOx)可同步去除地下水中较低负荷的氨氮和锰(NH4+< 1.5 mg/L,Mn2+< 2.0mg/L),而当其进水负荷较高时,去除效果会明显下降。分子筛(MS)作为滤料时,对水中的 NH4+和 Mn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但存在吸附周期短等问题。本文应用 MeOx和 MS 作为混合滤料,不仅提高了 MeOx对于水中 NH4+和 Mn2+的去除负荷,同时可以延长 MS的使用周期。通过小型过滤实验系统,得出 MS/MeOx混合滤料的最优配比为 1:2,再将其应用至中试过滤系统中,用于同步去除进水中高负荷的 NH4+和 Mn2+,结果表明 MS/MeOx对于水中 NH4  相似文献   

15.
以CrCl3·6H2O作为铬源,通过添加强碱制备出大比表面积(312.70 m2·g-1)、高孔隙率(0.48 cm3·g-1)的介孔Cr(OH)3,并研究了其对溶液中钒(V)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pH在2.0~9.0、钒离子浓度为100~500 mg·L-1时,采用该吸附剂均可实现溶液中钒离子的高效去除。在最优实验条件下,钒去除率接近100%,钒离子浓度可由500 mg·L-1降至0.81 mg·L-1。吸附热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Cr(OH)3对钒离子的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为拟二级。  相似文献   

16.
采用Ca(OH)2对含铝废渣(RAS)进行改性,制备改性含铝废渣(MAS),考察MAS对重金属镍的吸附效果,并利用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SEM、XRF等对MAS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Ca(OH)2改性制备的MAS对Ni2+的去除效果优于其他吸附材料;在25℃时,当MAS投加量为1.0 g、Ni2+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pH=5、吸附时间为40 min时,MAS对Ni2+的平衡吸附量为3.983 mg/g,Ni2+去除率为99.65%,达到《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7—2010)的排放要求(总镍<0.5 mg/L)。MAS对Ni2+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Weber-Morris内扩散模型说明,MAS对Ni2+的吸附是由膜扩散和内扩散共同控制的。改性后的MAS相较于RAS颗粒更细、比表面积更大、孔径分布更广,对Ni2+<...  相似文献   

17.
通过溶液燃烧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非活性K+掺杂的尖晶石型(KxCoCrFeMnNi)(3/(5+x))O4(x=0,0.5,1,1.5)高熵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系统研究了K+掺杂对结构和储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掺杂量的增加,均可制备出具有单一尖晶石结构的纳米晶粉体材料,其中等摩尔K+掺杂的(K1/6Co1/6Cr1/6Fe1/6Mn1/6Ni1/6)3O4高熵氧化物负极材料具有最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K1/6Co1/6Cr1/6Fe1/6Mn1/6Ni1/6)3O4<...  相似文献   

18.
以NiCl2·6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借助表面活性剂CTAB成功合成了β-Ni(OH)2。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以纳米片相互穿插构成的花状分层微米球结构,比表面积高达45 m2?g-1。电化学测试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3 A?g-1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Ni(OH)2的比容量达到505 C?g-1,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黑曲霉发酵液为基质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纳米吸附剂羟基磷灰石(bHAP)的绿色合成。利用SEM-EDS、XRD、FTIR、TG-DTA等手段对bHAP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其对水中Cd2+的吸附行为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黑曲霉发酵液辅助合成的bHAP呈圆形片状结构,分散性良好,颗粒尺寸小于200 nm,且含丰富的生物官能团。静态吸附实验证实,在pH=7、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Cd2+溶液中投加0.5 g/L的bHAP,吸附8 h后bHAP对Cd2+的饱和吸附容量达93.81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Tempkin吸附等温模型。机理分析表明,黑曲霉辅助合成的bHAP对Cd2+的吸附去除是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柔性碳纤维(CC)作为基底材料,分别采用化学镀镍、电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出Yb(OH)3复合Ni(OH)2碳纤维纳米电极材料(Yb(OH)3@Ni(OH)2/CC)。以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材料的结构和组成成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线性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恒流充放电法(GCD)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该复合材料的面积比电容高达1216mF/cm2;循环充放电1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0%,比Ni(OH)2/CC材料的容量保持率提高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