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杰  宋小三  王三反 《化工进展》2020,39(z2):329-335
电絮凝是一种用于处理不同类型饮用水和废水有效的电化学方法,近年来由于其高效地处理大量难处理污染物的能力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成功地处理了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且同时却很少产生副产物。在过去的十年里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利用电絮凝处理饮用水和废水,从受污染的地下水到受高度污染的炼油厂废水都是其处理范围。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絮凝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并回顾了近年来有关电絮凝用于水处理的文献,重点关注当前在饮用水和废水中的具体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功以及未来应用的潜力。随后分析了影响电絮凝效率的几个因素,最后指出最近的电絮凝大多集中在去除特定污染物的研究上,而没有关注开发模型或工业应用,并且如果能降低电絮凝的成本,此方法将会有一个巨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水处理电絮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志  范跃华 《浙江化工》2006,37(3):25-28
电絮凝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废水及给水处理中。本文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电絮凝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去除污染物种类广、去除效率高、工艺操作简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难降解污染废水的处理中。从探讨电絮凝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当下利用电絮凝进行废水处理的热点及重点研究。最后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电絮凝技术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宋均轲  钱斌 《广州化工》2011,39(14):40-41,95
电絮凝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电絮凝方法占地面积小,不需要添加化学试剂,污泥量少,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COD、重金属、色度、氟化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本文介绍了电絮凝处理水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电絮凝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不足,提供了解决方法。针对能耗较高的问题,可从改进电源、研制新电极和与其他技术连用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5.
简介了电絮凝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重点探讨了目前电絮凝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阳极钝化问题,以及影响阳极钝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阳极钝化的方法和建议.在实际处理工艺中,可以从采用新型电极、磁场效应以及改进电源技术等方面着手,对工作阳极做进一步优化,降低电能消耗和材料消耗,以促进电絮凝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氯化镁和氯化铝为原料,通过液相非稳态共沉淀法制备MgAl-Cl-LDHs溶胶,通过离子交换引入己基磺酸钠(SHS),制备SHS-LDH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混合溶胶pH值、SHS的初始浓度、碳链长度以及LDHs的浓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混合溶液的pH 7.25,LDHs的浓度不大于0.50%,且SHS的浓度高于20 mmol/L时,CH_3(CH_2)_5SO_3~-才能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入LDHs层间,得到SHS-LDHs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氯化镁和氯化铝为原料,通过液相非稳态共沉淀法制备MgAl-Cl-LDHs溶胶,通过离子交换引入己基磺酸钠(SHS),制备SHS-LDH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混合溶胶pH值、SHS的初始浓度、碳链长度以及LDHs的浓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混合溶液的pH 7.25,LDHs的浓度不大于0.50%,且SHS的浓度高于20 mmol/L时,CH_3(CH_2)_5SO_3-才能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入LDHs层间,得到SHS-LDHs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电絮凝技术(SPEC)是一种水处理新技术,其结合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可再生、可持续的特点和电絮凝处理废水无需添加化学药剂、产泥量少、设备易操作、占地小的优势,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带来了更加高效、环保和节能的水处理方法。本文阐明了电絮凝的原理,并分析了阳极材料、电极连接方式、电流密度、初始pH、电导率和极板间距对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随后,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SPEC技术处理染料废水、含磷废水、含油废水、偏远地区分散式废水和SPEC与其他技术耦合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最后,点明了SPEC技术当前存在的不足及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电絮凝法在水处理过程中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絮凝过程是一种物理化学反应过程,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可溶物等各类形态污染物,具有去除率高、对环境影响小、污泥产率低、操作简单、化学药品投加量小等优势。介绍了电絮凝的主要作用机理,综述了电絮凝反应过程中影响处理效率的各类重要因素,如电源、电极材料、极板间距、p H、共存离子等,并提出目前电絮凝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亚娟 《当代化工》2015,(2):253-255
从电絮凝技术及微滤技术的概念出发,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了研究,并为其在新时期水处理剂净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为广大行业同仁带来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共沉淀法合成两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和MgFe-LDHs)覆膜于活性炭,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298.15 K、吸附时间为4 h时,MgAl-LDHs和MgFe-LDHs改性基质对磷酸盐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3.158 mg/g和4.557 mg/g。吸附过程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以均匀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当磷酸盐初始浓度为0.5 mg/L和2 mg/L时,MgAl-LDHs改性基质的饱和吸附容量接近MgFe-LDHs改性基质的2倍,MgAl-LDHs改性基质更适合作为吸附剂。LDHs改性基质吸附磷酸盐的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低温更有利于提高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电絮凝原理及集成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为一种利用电解产生的金属离子及其多核羟基络合物和氢氧化物将溶液中污染物进行凝聚、吸附与氧化的水处理技术,电絮凝具有去除效率高、操作控制简便、污泥产出量少、处理成本低等优点。指出电絮凝与其他水处理工艺组合可进一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并降低系统能耗,认为未来电絮凝集成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电絮凝集成工艺关键环节强化以及与集成工艺匹配的电絮凝设备结构优化,从而发挥组合工艺优势,提高系统处理能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絮凝/膜过滤技术处理含铅废水,考察了进水pH值、电流密度和水流量对铅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的最佳进水pH值为6,电流密度为18A/m2,水流量为2L/min。在此条件下,对不同质量浓度的含铅废水进行处理,铅的去除率均在95%以上,最高可达99.26%。  相似文献   

14.
以铁氰络合物作为重金属氰化物络合物替代物,通过在含Fe(CN)63-水溶液中加入Mg2 ,Al3 ,研究了原位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去除废水中重金属氰化物络合物的可行性.详细探讨了pH值、反应时间、摩尔比n(Mg2 )/n(Al3 )和Fe(CN)63-初始浓度对Fe(CN)63-去除率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探讨了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利用原位合成LDH处理废水中重金属氰化物络合物是可行的.实验条件下,影响去除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pH值,在pH=9.5时达到最佳效果.通过X射线衍射谱可知:所得固体为LDH,Fe(CN)63-是嵌入到LDH层间被去除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絮凝-膜过滤技术处理含镉废水。考察了进水pH值、电流密度和废水的流量对镉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的最佳进水pH值为8,电流密度为20A/m2,废水的流量为2L/min。在此条件下,对不同质量浓度的含镉废水进行处理,镉的去除率均在96%以上,最高可达99.55%。  相似文献   

16.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由于其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双金属的协同效应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制备具有高倍率性能、低电阻的新颖LDH电极材料仍是一个挑战。通过共沉淀法,在泡沫镍(NF)集流体上原位生长三维纳米花层状锌钴氢氧化物(ZnCo LDHs)电极材料。ZnCo LDHs@NF有较大的可及表面积以及较低的固有电阻(0.56 Ω)。同时该电极材料有较高的比容量(1 A/g的电流密度下为1 583 F/g),并且在20 A/g的电流密度下仍能保持81%的比容量(1 280 F/g)。这些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表明制备的ZnCo LDHs@NF电极材料在储能设备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2,(1):244-247
系统综述了磁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磁絮凝技术的特点、影响因素、强化去除机理以及磁絮凝材料的制备和回收利用,最后从磁材料、磁分离技术、多工艺耦合等方面对磁絮凝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磁絮凝技术在水和废水的低成本、资源化处理中得到更加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系统综述了磁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磁絮凝技术的特点、影响因素、强化去除机理以及磁絮凝材料的制备和回收利用,最后从磁材料、磁分离技术、多工艺耦合等方面对磁絮凝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磁絮凝技术在水和废水的低成本、资源化处理中得到更加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俊  杨敬一  徐心茹 《现代化工》2013,33(1):52-54,56
针对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开展电絮凝技术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以及电解时间等因素对污水除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7 mA/cm2,电解时间为20 min,极板间距为2 cm时,含油污水脱油率达到92%。在优化条件下研究了污水含油量和水质矿化度对电絮凝除油效果的影响,初始油质量浓度越低,处理后污水含油量越少;污水矿化度越大,脱油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内电解法絮凝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讨论内电解法工程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型滚筒内电解絮凝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