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苗宇  童校长 《煤炭技术》2007,26(11):45-48
首先调查分析了潘一煤矿2171(1)采煤工作面的热害条件,然后选择合理的局部降温系统,阐述其原理及布置情况,并对其运用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缓解采煤工作面高温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解决深井开采中出现的高温热害问题,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舒适的作业环境,在对济宁三号煤矿热害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分区段法计算得出工作面热源分布情况,提出采用局部降温系统对回采工作面降温的措施。局部降温系统由制冷主机、蒸发器、冷却系统三部分组成。对降温前后工作面风流热力参数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温后工作面平均干球温度降低了3.0℃,平均湿球温度降低了3.6℃,取得了较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10):116-119
针对采煤工作面风温分布不均及局部温度过高问题,提出了一种工作面局部降温技术。采用在工作面设置多个冷风口的方式对局部进行降温设计,通过ANSYS 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其降温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非机械降温技术在高温热害矿井治理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中强 《煤矿开采》2009,14(4):88-89
分析了平顶山五矿高温热害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改变通风方式,增加风量及井下热水综合治理等几种非机械降温技术的实施和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煤矿热害特点和具体环境条件,首次提出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工质的制冷原理、设备研制、工业应用等一系列技术及理论,通过在中煤总公司姚桥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应用,实践证明其投资省、见效快、降温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为缓解矿井下高温热害问题,提高矿井生产效率,本文针对赵楼煤矿高温现状,分析了矿井热害来源及其影响,对赵楼煤矿五采区智能通风降温系统的主要架构进行了设计,包括主要实体结构、主要功能模块、传感器布置与监视数据可视化界面。  相似文献   

7.
以巨野矿区新巨龙矿井为对象,对其通风难点和降温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井口全风量降温和井下集中式降温相结合的分级降温方法,对比井口风流和综放工作面进风路线的风流温度,研究其降温效果。矿井通风路线延长,井巷断面、方向变化以及分叉或汇合点增多,风流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增加,空气压缩产热增加,风流与围岩的热交换作用加强,加剧了高温矿井热害。井口全风量降温系统用于降低矿井进风口风流温度,将高温风流热量留在地面;井下集中式降温系统用于解决井下工作面的风流降温,经过降温后井筒入口风流温度均保持在19℃以下,风流进入井底后沿通风路线上温度相对稳定,整体变化幅度在2℃以内,采用井下集中式降温系统后,工作面进回风之间的风流温度差为4℃;井口降温和井下降温相结合的分级降温方法能有效改善井下环境。  相似文献   

8.
山东巨野矿区郓城矿井是目前山东省高温热害矿井之一。井田恒温带深度50m、温度18.9℃。全井田平均地温梯度3.01℃/100m。3煤层大部分为二级高温区,温度最高点为55.91℃;仅3煤层埋藏较浅处,零星分布着几个小的正常地温区。  相似文献   

9.
吴晋怀 《陕西煤炭》2020,39(3):178-180,153
同煤集团某矿二号井开采至埋深740 m位置,出现了明显地下热害现象,必须采取降温措施逐步解决。在详细分析地下热害现状及主要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井下降温冷负荷计算,确定了直冷式局部降温制冷装置来控制采掘工作面局部高温的降温方案,并开展设备选型和具体布置。020602综采工作面的局部制冷装置设置完成后,通过对工作面内部各处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进行汇总,发现该技术方案改善了工作面内部湿热的工作环境,可以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为井下作业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温矿井热源分析与制冷降温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潘三矿西翼工作面风温异常的状况,进行了西翼热力状况测试,分析了风流温升热湿、源的分布和热源散热情况。根据矿井受异常地温,季节性高温高湿进风影响的具体状况,针对西翼12318工作面的局部热害现象,采取了局部空调制冷降温措施,并辅以非空调制冷措施。对局部制冷机进行了制冷功率校核,达到了设计要求,工作面温度降低了4.1℃,降温效果明显,证明采取局部制冷措施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有矿井降温技术的分析,研究了一种适合采掘工作面布置特点局部降温装置.该矿用局部供冷装置主要由设有内部换热盘管的储冰车、安装有潜水泵的储水车及空冷器组成.分析了该装置的主要特点及供冷工艺流程,给出了该装置的设计计算依据及相关设计参数;设计确定了储冰箱内换热盘管温降5℃、不同管内水流速下的管程。确定了不同规格矿车、不同管内水流速下的单管程回路根数;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的储冷量、供冷量及可供冷时间及对应条件下的盘管水阻力;为该局部供冷装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图1,表4,参9.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井下煤矿作业环境中的高温、高湿等自然灾害,以王楼煤矿具体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阐述WAT集中制冷降温系统工作原理,并分析了WAT集中制冷降温系统井上、井下不同机组工作原理。该系统在王楼煤矿七采区27302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工作面整体温度小于27℃,掘进工作面温度小于25℃,制冷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对矿井通风系统和作业面热环境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盘区未设置二级分风机站、风流短路严重和矿井总风量不足等影响矿井的通风效果;矿井有效风量率偏低、地热、矿石的氧化散热、无轨柴油机设备运行散热、充填氧化散热等因素是导致深井作业面热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此,采用矿井通风三维仿真系统软件对提出的三个完善通风系统的方案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硐室型风机机站分配盘区风流的主辅联合的统一通风系统方案。现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化盘区设置硐室型风机机站不仅能有效实现风流的合理分配,且能使作业面风流平均温度由30.4℃降低至28℃左右,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提高了机械化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促进了井下的安全、稳定、有序生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龙家堡矿411工作面的工程及地质条件,采用井下局部制冷系统在411工作面开展了降温、除湿试验及应用。结果表明:在开启井下局部降温系统3 h后,能使风流温度平均下降3.3~5.3℃、湿度平均下降11%~17%;随着风流本身温度和湿度的降低,制冷系统所引起的平均温降和平均湿降也将有所降低;井下局部降温系统能使411工作面风流温度下降至26℃以下,降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付会龙  孙学峰  辛嵩 《煤矿安全》2012,43(2):99-101
针对热害矿井井下热环境参数和煤岩温度,分析了矿井热害形成原因。根据矿井具体条件提出了适合济宁三号煤矿的掘进工作面热害治理方案。利用局部降温系统制取低温冷水,降低风流温度,介绍了系统工作原理、布置流程及其运行情况,并对深井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掘进迎头温度降低5~7℃,掘进巷道最高温度控制在30℃。局部降温系统可以有效缓解局部地点热害状况,改善井下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平煤股份十矿现正在施工的已组三水平部分掘进工作面局部温度在33℃以上.基于井下实测热环境参数,分析热害原因并通过相关理论分析,优化设计了矿井局部制冷系统.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降温效果良好,有效改善了施工环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矿井高温硐室温度难以降低及控制等问题,以某矿井高温硐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井高温硐室降温装备及降温原理,对不同降温设备及降温空调对矿井硐室降温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井高温硐室的温度都随着降温时间的增加呈现先逐渐降低后保持平稳的趋势,且不同降温设备及降温空调在相同时间内对矿井高温硐室的降温效果不同,为矿井高温硐室降温装备体系选型及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矿井高温、高湿环境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矿井热害问题如不能得到解决,将给矿井生产带来诸多困难。赵楼煤矿煤层埋藏深、地温高,夏季机电硐室温度一般都在30℃以上,对热害问题的研究和防治尤为迫切。该文介绍一种防爆空调对硐室降温的方法,防爆空调安装布置简单,运行噪声小,投资费用低,使用后硐室温度降幅明显。  相似文献   

19.
陈柳 《金属矿山》2014,32(10):133-137
针对传统矿井降温系统能耗大和工作面湿度大的问题,结合深井特殊环境及要求,研制出温湿度独立控制新型深井降温系统。由于冷水不承担除湿任务,该系统可由各种天然冷源或高COP的高温冷水机组承担显热负荷,由转轮除湿机承担潜热负荷,并利用深井余热废热作为转轮除湿的再生热源。通过对实例的热力学计算表明:温湿度独立控制深井降温系统能较好地应用于深井降温,该系统既可以有效改善工作面环境,又可以节约深井降温能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深井降温方式。通过对实例的能耗分析表明:冷源选用高温冷水机组,再生热源采用电加热方式,工作面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条件下,温湿度独立控制深井降温系统能耗略小于传统深井降温系统。进一步分析表明:工作面湿负荷越大,温湿度独立控制深井降温系统节能的优越性越明显,当利用余热、废热和天然冷源时,可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新巨龙公司龙固矿井作为高地热矿井采取机械降温的必要性,并通过比较选择了冰冷降温系统。介绍了建立冰冷低温辐射降温系统的情况,以及应用冰冷低温辐射降温系统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