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外周血淋巴细胞γ-H2AX表达水平,探讨了该方法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可能性。采集健康人外周血,进行体外60Coγ射线照射,利用γ-H2AX特异性抗体对淋巴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中γ-H2AX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值,并计算出相对荧光强度;比较了仪器类型和参数设定对上述两项指标的影响,以上述两项指标分别建立照射后30 min的剂量-效应曲线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参数设定和仪器类型均明显影响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几何平均荧光强度,而对相对荧光强度无显著影响。因此,用流式细胞仪分析γ-H2AX的相对荧光强度,较好地解决了实验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问题,有望成为一种估算辐射生物剂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郝述霞  吕慧敏 《辐射防护》2007,27(6):357-361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Y射线照射人红细胞系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于照射后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el-2和Bax、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以探讨^60CoY射线照射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和7Gy剂量组在照后48和72h,10、15和20Gy剂量组在照后72h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Cy照射后24h,照射组的Q/M期阻滞明显(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照射组Bel-2/Bax比例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降低。以上结果说明,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有随之上升的趋势;y射线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是显著的G2/M期阻滞和S期细胞减少;y射线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小鼠脾淋巴细胞辐射死亡与凋亡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细胞凋亡在小鼠脾脏辐射损伤与重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急性放射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经2~8Gy不同剂量γ射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过程和Bax、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照射后早期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增加,如6Gy照射后4h和1d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4.9和9.7倍;凋亡率还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迅速升高,照射后8h当照射剂量为2、4、6、8Gy时,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3.7、5.4、6.2和8.3倍.(2)透射电镜观察表明,6Gyγ-线照射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出现早、中、晚期典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DNA凝胶电泳显示6Gy照射后4和6h,脾脏淋巴细胞出现特征的DNA梯形谱;末端标记法显示6Gy照射后4h凋亡率约为照前值的3.4倍.(3)照射后Bax、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证实两者在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参与了小鼠脾脏辐射损伤与修复的全过程,Bax和Bcl-2蛋白对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经~(60)Coγ射线全身均匀照射后,胸腔淋巴结(TLN)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总畸变率与受照剂量(0.5—5.0Gy)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 Y=KD_m 表示。虽然 TLN 的畸变细胞率、无着丝粒断片畸变率和总畸变率略高于外周血,TLN 的双着丝粒畸变率又较后者低,但回归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证明,辐射诱发这两种组织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差异不显著。本文在各个剂量点上都观察到了染色单体交换(cte),其发生率比受照离体人血高得多。  相似文献   

5.
微核测定是七十年代初由Matter和Schmid建立的一种新的细胞遗传学测定体系,被人们誉为染色体损伤的快速测定方法。尽管它的灵敏度低于染色体畸变分析,但该方法简单、可靠、迅速、易于掌握,因此,目前在辐射损伤、化学诱变及毒理学研究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60Coγ射线照射家兔不同部位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其消长规律的研究。实验分五个组:全身、腹部及盆腔受照射组、离体血照射组和对照组。剂量率为0.5Gy/min,照射剂量为3.0Gy。结果表明,γ射线整体照射家兔以及离体照射外周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局部照射组;腹部照射组与盆腔组相比较,其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前者高于后者;γ射线全身和局部照射家兔后,诱发染色体畸变随照射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51)Cr 标记细胞方法,研究了经~(60)Coγ射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淋巴细胞在同系受体小鼠体内的原发移行。结果表明,供体小鼠经0.5—4Gy~(60)Coγ射线整体照射后,其 MLN 淋巴细胞在同系正常受体体内的原发移行有很大改变。在4Gy 照射组,受体肝脏的标记细胞显著增多;脾脏的标记细胞量在各剂量组均无显著性改变 MLN、肺、回肠的标记细胞量分别在0.5Gy、1Gy、1Gy 照射后开始出现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Smac基因对γ射线照射诱导的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宝锋  田梅  阮建磊  苏旭 《辐射防护》2007,27(5):272-276
将Smac基因全长cDNA转染HeLa细胞,以探讨Smac基因过表达对γ射线诱导的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转染24小时后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Smac基因全长cDNA的HeLa/Smac细胞其Smac基因表达量与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HeLa/pcDNA3.1细胞Smac基因表达量相比上调,而相反Smac基因的底物Survivin基因表达量下调.γ射线照射后HeLa/Smac细胞与HeLa/pcDNA3.1细胞相比凋亡率显著升高,Caspase-3活性上调,但HeLa/Smac细胞与HeLa/pcDNA3.1细胞相比DNA损伤及修复无显著变化,对细胞周期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X射线照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低剂量 X 射线整体和离体照射后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X 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脏 T、B 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Con A)和细菌脂多糖(LPS)的反应较对照组增强,尤以75 mGy 组最为明显。在离体照射后,脾淋巴细胞对 Con A 的反应未见明显改变,而对 LPS 反应则低于对照组。提示低剂量 X 射线照射可刺激 T 细胞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0.
特大剂量γ射线照射的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估算大剂量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拟合6—22Gy照射后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采用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浓集有核细胞,一步法培养52h、68h和72h收获制片。计数双(多)着丝点 环数目,比较不同培养时间畸变差异,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用大剂量事故受照者的剂量结果对曲线进行验证。实验表明,大剂量照射后需适当延长细胞培养时间,52—72h获得的染色体双 环畸变率无明显差异。新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符合线性平方模型Y=-2.269 0.776D-7.868×10-3D2。经事故剂量验证结果可靠。本研究首次建立了6—22Gy照射后染色体双 环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为特大剂量照射后的准确剂量估算提供了可依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低龄雌鼠受到0.15—1.56Gy,0.05Gy/min~(60)Coγ射线照射后,过一定时间与正常雄鼠同笼。在胚胎满9.5—11d时活杀孕鼠,观察其染色体异常胚胎发生率及显性致死突变率与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剂量为0.15Gy时,其非整倍体胚胎发生率未见增加;在0.50Gy以上时,似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三体胚胎的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观察到的显性致死突变率与受照剂量呈直线相关。在上述剂量范围内,显性致死突变率为5.59%。显性致死突变的效应比非整倍体胚胎的效应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受不同剂量(0.5Gy、2Gy、4Gy)γ射线照射的人肝细胞和未受照射的人肝细胞基因差异表达谱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14000多条基因中,三个不同照射剂量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表达谱有284条,其中明显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61条,明显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23条。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类型基因:与干扰素受体有关的基因;与线粒体调控有关的基因;与甲型肝炎病毒受体有关的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基因;与激酶有关的基因;以及与锌指蛋白有关的基因等等。对4个表达上调基因HAVcr-1、HAVcr-2、MFTC、MOAP1和2个表达下调基因TRIP12和DCN进行了荧光定量RT-PCR验证,实验结果与基因芯片检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用基因芯片来筛选不同剂量辐射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快速生物剂量指标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用0.5、3和8Gy60Coγ射线照射指数增长期的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标记后用基因芯片筛选各剂量点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实时荧光PCR对某些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0.5、3和8Gy剂量组分别有16、240和4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三个剂量组均上调或下调的基因分别为4个和3个。对TP5313基因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电离辐射诱导的TP5313、GDF15、CDC43EP5、S100A4、IGJ和KLF2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有可能与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利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仪分析BMSC凋亡、Western—blot分析BMSC内caspase,3蛋白表达研究维生素D对γ射线引起的BMSC损伤的保护作用。小鼠在6Gy的γ射线照射前48h每天皮下注射0.06251ag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结果发现,照射引起小鼠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显著减少。维生素D处理使照射后小鼠的CFU-F与对照组在同一水平。照射使BMSC凋亡率及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而维生素D处理可以显著改善这种效果。这些资料说明维生素D具有保护照射引起的BMSC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剂量(0~10 Gy)60Coγ射线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抽提mRNA,采用real-timePCR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淋巴细胞中GADD45和CDKN1A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筛选出最佳照射剂量(5 Gy)后,用该最佳照射剂量照射淋巴细胞,检测不同时间点(0~72 h)淋巴细胞中GADD45和CDKN1A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淋巴细胞中GADD45和CDKN1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在5 Gy最佳剂量照射后,淋巴细胞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高,在8 h时达到最高,随后开始逐渐降低;淋巴细胞CDKN1A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未见明显变化趋势。淋巴细胞系中GADD45和CDKN1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照射剂量均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两者均有可能作为电离辐射的生物剂量计来估算受照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用基因芯片来筛选不同剂量辐射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快速生物剂量指标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用0.5、3和8Gy60Coγ射线照射指数增长期的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标记后用基因芯片筛选各剂量点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实时荧光PCR对某些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0.5、3和8 Gy剂量组分别有16、240和4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三个剂量组均上调或下调的基因分别为4个和3个.对TP5313基因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电离辐射诱导的TP5313、GDFl5、CDC43EP5、S100A4、IGJ和KLF2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有可能与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研究发现,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2.5-5.5Gy中子及5.5-12Gy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以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8.
慢性累积γ照射0~2.1Gy,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增加,拟合成直线回归方程y=-0.1133+1.162D(r=0.9962,P<0.05)。体细胞与照射剂量之间无相关性。各剂量点畸变率,体细胞大于生殖细胞畸变值。照后40d检查两类细胞染色体易位率,则生殖细胞又大于体细胞2.6倍,与急性照射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三种比例的中子(~90%、~50%和~15%)和γ射线混合照射及单纯~(60)Coγ射线照射诱发离体人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在这四种照射条件下,双着丝粒体和环、无着丝粒体、总畸变和畸变细胞都随剂量增加而增多,而且中子比例愈高,诱发染色体畸变的效应愈强。中子和γ射线混合照射诱发双着丝粒体和环的 RBE 值不是恒定的,它随剂量减小而增加。高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后,双着丝粒体和环与剂量的关系为 T=5.33×10~(-3)D~(1.08);中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时为 Y=9.03×10~(-4)D~(1.29);低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时为 Y=1.52×10~(-4)D~(1.55);~(60)Coγ射线照射时为 Y=0.38×10~(-4)D~(1.72)。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诱发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微核检测技术对60Coγ射线照射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产生的直接效应、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成不同的剂量组,经γ射线照射后,对受照存活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微核发生率(MF)的测定.同时,将一部分受照存活细胞继续传代培养,待其传至33代时,再给予2 Gy的照射剂量进行二次照射,然后再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和MF的测定.结果表明,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本实验为探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