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新华 《太阳能》2011,(16):32-35,51
本文综述了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在分析光伏产品现状基础上指出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稳定效率较低,面临大幅降价的晶硅电池,其发电成本不具备优势,导致其市场份额不高。详细分析了影响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效率的原因,阐述了提高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稳定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是:发展新型高吸收系数宽带隙和窄带隙光伏材料、采用多结叠层电池结构和光管理设计。  相似文献   

2.
薄膜太阳电池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新型光伏器件。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本文主要总结硅薄膜电池的制备工艺和制备方法,讨论了不同陷光结构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最新高效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并展望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厚度的ZnO阻挡层对柔性衬底倒结构太阳电池的性能及均匀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金属镍(Ni)代替ZnO作为背电极和硅基薄膜之间的阻挡层,改善了太阳电池的均匀性。在聚酰亚胺柔性衬底上采用PECVD法制备出了面积为4cm×4cm、重量比功率超过200W/kg的倒结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4.
作为光伏的一个重要领域,硅基薄膜电池技术在过去5年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期硅基叠层薄膜电池的引入和产业化更显著提高了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如今前沿领域的硅基薄膜电池制造商都朝着商业化量产稳定效率10%迈进.过去几年里作为世界上少数几家仍在量产硅基薄膜电池的企业,正泰太阳能一直走在硅基薄膜技术创新及量产大面积组件(1.1×l.3m2)的最前沿,在薄膜电池、组件及组件能源输出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作为硅基薄膜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的前后电极对电池表现起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将主要探讨硅基非晶-微晶叠层薄膜电池前后电极的选择,对比研究了不同TCO前电极对电池表现的影响以及传统PVD金属背电极与TCO背电极在硅基叠层电池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张晓丹  赵颖  熊绍珍 《太阳能》2012,(3):10-12,16
概述了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所涉及的关键材料及其结构、电学和光学特性,同时结合高效率电池发展的趋势,对多结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结构设计、子电池带隙选择和影响其效率的隧穿结和陷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拟为获得高效率的硅基薄膜多结电池提供一定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6.
俞凤至  胡安红  郁操 《太阳能学报》2016,37(8):1918-1924
系统研究两种不同形态的硅氧合金薄膜,用甚高频PECVD系统制备的非晶硅氧和纳米硅氧薄膜的特性,以及其在纳米硅薄膜叠层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实验中主要通过对不同的气体流量比的优化、沉积功率和沉积压力的优化,分别制备出光学带隙约为2.1 e V,折射率约为3的a-SiO_x∶B∶H薄膜,作为非晶硅顶电池的p1层,以及带隙为2.2~2.5 e V,折射率为2.0~2.5,晶化率为20%~50%的nc-SiO_x∶P∶H薄膜,作为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电池的中间反射层和纳米硅的底电池n2层。最后将优化后的a-SiO_x∶B∶H和nc-SiO_x∶P∶H薄膜应用到非晶硅/纳米硅薄膜叠层电池中,在0.79 m~2的玻璃基板上制备出初始峰值功率为101.1 W、全面积初始转换效率为12.8%、稳定峰值功率为87.3 W、全面积稳定转换效率为11.1%的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电池。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所涉及的关键材料及其结构、电学和光学特性,同时结合高效率电池发展的趋势,对多结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结构设计、子电池带隙选择和影响其效率的隧穿结和陷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拟为获得高效率的硅基薄膜多结电池提供一定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正泰太阳能在硅基叠层薄膜电池上的主要技术进步,包括TCO优化、新型氧化物掺杂层的引入、弱光效应、温度系数改善等。这些技术进步使得正泰太阳能量产硅基叠层薄膜电池的稳定全面积效率达到10%。此外还讨论了组件的现场能源输出表现,从而展示硅基薄膜技术仍然是光伏产业中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硅基太阳电池表面织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单晶硅、多晶硅和硅薄膜太阳电池绒面的不同制备方法,对这些方法所制备的绒面作了比较.最后展望了绒面技术对硅基太阳电池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丹  赵颖  熊绍珍 《太阳能》2012,(19):15-18,8
三单结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结构在常规的单晶和多晶太阳电池中,通常用p-n结结构。但对于硅基薄膜电池,所用的材料通常是非晶和微晶材料,由于非晶硅内存在大量尾态和悬挂键等缺陷态,载流子的迁移率很低,扩散系数也很低。如果采用通常的p-n结的电池结构,光生载流子在n型和p型中性掺杂区的扩散运动非常小,将直接影响短路电流。此外,由于非晶硅p-n结耗尽层内也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态,会导致势垒区内光生载流子的大量复合。为此,硅基薄膜电池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2015,(1)
<正>0引言多年来,硅晶片太阳电池一直是光伏太阳电池领域的主流。为进一步降低太阳电池的发电成本,从上世纪70年代起,陆续发展了几种薄膜太阳电池,包括:硅基薄膜电池、碲化镉薄膜电池、铜铟镓硒电池、染料敏化电池和有机薄膜电池等。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薄膜电池在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都尚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或是由于电池效率不够高,研发进展缓慢;或是由于电池组分中含有稀有元素,成本降不下来,将来也恐难满足大规模太阳电  相似文献   

12.
纳米硅薄膜及纳米硅薄膜太阳电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纳米硅薄膜及纳米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结构特性、光电特性等,显示出其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最好的纳米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达8.7%。  相似文献   

13.
硅太阳电池稳步走向薄膜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了硅太阳电池在光伏产业中所处的地位,分析了薄膜硅太阳电池的发展趋势。指出硅太阳电池在未来15a仍将保持优势地位,并继续沿着晶硅电池和薄膜硅电池两个方向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两个发展方向的主流很可能会汇合到一起,共同促使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薄膜晶硅电池的诞生和产业化,从而继续保持硅太阳电池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微纳光学结构和金属表面等离子体特性引入到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可大大降低薄膜厚度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叠层串联的非晶硅太阳电池及非晶硅和多晶硅、单晶硅组成的异质结结构可增加宽带太阳光谱吸收范围,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是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产品     
黄河 《太阳能》2011,(5):46
太阳电池生产新技术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通过涂抹液体硅形成非晶硅薄膜,进而生产太阳电池的技术。新技术将有助于降低薄膜太阳电池的成本。北陆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教授下田达也率领的研究小组,2006年以一种含硅和氢的高分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2011,(14):33
新奥太阳能源集团生产的世界最大5.7m2太阳电池板日前在美国最大的硅基薄膜电站中得到规模应用。该项目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艾伦镇,总装机容量达2MW,全部采用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组件,于7月12日完成并网发电。  相似文献   

17.
蓝仕虎  赵辉  杨娜 《太阳能学报》2015,36(5):1268-1273
该文工作主要集中在用于制备非晶硅和纳米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多腔室、大面积等离子体沉积系统的研发。在制备工艺方面,系统研究沉积压力、电极间距、射频电源功率等参数对薄膜沉积速率、膜厚的非均匀性、晶化率的影响;在硬件设计方面,对不同弦高气盒,密封结构气盒和非密封结构气盒进行系统比较,研究对薄膜的非均匀性、沉积速率的影响。通过工艺参数及硬件优化,最终得到沉积速率接近5?/s、晶化率约为60%、晶化率及膜厚的非均匀性均小于10%的纳米硅薄膜。以此膜层制备技术为基础,在1.1 m×1.4 m面积的透明导电玻璃基板上制备出初始功率为154.97 W(全面积转换效率10.1%)的非晶硅/纳米硅双结叠层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18.
日本夏普公司最近开发出批量生产转换效率高达22%的单晶珪太阳电池的先进技术。他们在p型硅基板与背面正电极之间新生长上一层氧化硅薄膜。由于这层薄膜,使太阳电池的背面反射率从目前的70%提高到90%。在提高光反射率的同时,设法减少作为电子损失主要原因的背面电场层的面积。  相似文献   

19.
颗粒硅带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工业硅粉为原料制备出颗粒硅带(SSP),对颗粒硅带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以SSP为衬底,采用快速热化学气相沉积(RTCVD)法生长多晶硅薄膜,并以此制作出效率为2.93%的颗粒硅带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这在国内属首先。并报道了对以SSP为衬底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初步研究结果,同时讨论了该类电源的结构、工艺特点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储能专利     
<正>一种叠层结构的聚合物基介电储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201310075684.7公开号:CN104044318A申请人:清华大学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层结构无机介质填充的聚合物基介电储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为具有至少三层薄膜结构的叠层薄膜;所述叠层薄膜由纳米纤维/聚合物的复合膜和纳米颗粒/聚合物的复合膜交替层叠组成。本发明采用流延法制备出单层复合薄膜,再经叠层热压法制得叠层复合材料;或者使用分次流延法依次流出多层薄膜,形成叠层结构。实验证明这种叠层复合材料同时兼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