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洋 《互联网周刊》2014,(14):60-61
正未来移动社交将向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但归根结底,社交网络的驱动力是对情感互动的一种需求。无论社交网络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需求都不会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为传统社交网络带来了颠覆性的转变,从PC端社交平移到移动端社交,移动社交综合了移动网络、移动终端以及社交服务的优点和特点,主要以App形式呈现,由于受到终端屏幕的限制,用户所感受到的页面空间较小,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创造并分享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时代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营销环境,广告主的有效广告投放变得比较困难。从美国诞生的信息流广告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有效投放的问题。在国内,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流广告倍受关注,尤其是在移动终端的广告。文章把信息流广告置于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广告设计的价值核心及目前面临的挑战。信息流广告的流行意味着一个社交化媒体精准广告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社交网络、智能移动终端.微博等互联网新模式的出现,对传统金融服务业的模式带来冲击。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交易模式在这场新的互联网应用驱动下,正在发生改变——金融2.0。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提出的说法是: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人点的互联网和服务.其包含三大要素:接入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于服务.通俗的说,移动互联网就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移动终端进行互联网的访问和操作.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为教育信息化从“E-learning(数字 学习)”到“M-learning(移动学习)”的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社交”背景下的移动学习的特点,然 后在此基础上利用蓝墨云班课、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和QQ 群等构建移动学习社群平台,最后探究了该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 应用中的策略和措施,提出了开展移动学习社群教学的困境,以期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年度预测中曾经说过,移动互联网将在2011年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而这样的预测除了依靠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提高,还与大量的应用密不可分,而移动社交网络将会给移动互联网带来更多的“时时在线”的机会,移动社交网络在创造自身的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将从另一方面促进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优视科技的移动社交开放平台——UC乐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一定是更分散、更多元化、更民主的。移动互联网上不会有“大秦帝国”。无论终端厂商,还是互联网企业,或者电信运营商,它们都可以依靠自己独特的优势,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商业模式,从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链中占据相应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软件世界》2011,(8):78-79
1 陈伟伟:移动终端和互联网互相渗透致行业竞争 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手机和互联网界的投资潮,不过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在中国是非常不同的两个行业,互联网风险投资很成功,终端则更多依赖自己积累,现在以雷军小米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界开始挺进终端,而像联想、华为、酷派等企业要进入互联网,两个行业都不缺资金,也不乏牛人,一场好戏就要开演。  相似文献   

9.
仔细观察一下互联网最近两年的发展,你会发现,未来的互联网,至少有四大趋势不容忽视,移动化、云计算、视频化、社交化。移动化,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出现,PC已经落伍,毋庸置疑,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不信,打开QQ,看有多少好友现在已经改成手机挂QQ了!特别是那明显抢眼的浅蓝色iPhoneQQ标志。云计算,之  相似文献   

10.
移动博客是否能成为互联网新的赢利增长点?在12月28日召开的“移动博客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表示了对即将到来的Mblog1.0时代的信心与希望。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认为,移动博客和电信运营商“无处不在”的理念使Mblog具有爆发的潜力。移动博客是以移动终端为媒介,博客为应用  相似文献   

11.
伴随3G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WindowsPhone、ios、Android和智能操作系统的诞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这种背景下,移动服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当下,许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上的程序均和位置有关,比如旅游服务、通讯交友、购物等。另外,以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为代表的社交服务正在呈指数性增长,位置服务是这些应用中必不可少的。这种社交网站和位置服务的结合的方式,也正是GIS的发展趋势。微软互联网公司在2010年10月推出了一款半开放式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系统—WindowsPhone智能手机平台。WindowsPhone操作系统给开发者提供了关于位置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开发者研发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2.
伴随3G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ios、Android和智能操作系统的诞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这种背景下,移动服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当下,许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上的程序均和位置有关,比如旅游服务、通讯交友、购物等。另外,以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为代表的社交服务正在呈指数性增长,位置服务是这些应用中必不可少的。这种社交网站和位置服务的结合的方式,也正是GIS的发展趋势。谷歌互联网公司在2007年推出了一款开放式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系统—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Android操作系统给开发者提供了关于位置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开发者研发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3.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7):F0002-F0002,1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移动互联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互联网的格局。近日,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们在2012年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纷纷表示对移动互联网、手机安全的关注。腾讯公司CEO马化腾把未来移动互联网比作“空中楼阁”,他强调安全的防护对手机的重要性,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也表示将与奇虎360合作,推出安全手机。  相似文献   

14.
《个人电脑》2013,(10):94-94
2013互联网大会上,邻讯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海拉博士就“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隐私问题”发表主题演讲,称隐私问题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障碍。时隔一个月,邻讯互动推出新一款史上最为安全的、可实现完全免费通话的、私密社交应用软件一一邻讯VIC,集合网络语音电话、即时通讯和社交功能为一身,致力于为用户打造私密的安全社交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移动社交应用已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而移动社交中的用户体验也越来越成为用户们使用与评判应用的一个必备条件。文章以基于LBS的陌生人社交的移动社交应用"黑马"陌陌为例,从战略层、范围层、架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层次出发,探究了其用户体验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经过20年的发展,以线上消费为主线的互联网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使得消费互联网时代逐渐走向顶峰。这20年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人们的互联网消费行为和信息获取习惯。尤其以BAT为代表,改变了人们满足基础需求的方式——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消费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方式。大数据、云计算、宽带建设、移动终端普及让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领跑全球,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日益丰富带动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等各种应用带来了便捷的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移动终端、通信网络、内容应用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安全问题.在总结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目前面临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模型,并对终端用户提出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移动终端(包括手机、PDA 等)要想访问互联网或者企业内部网,“语言”相通是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说,网站上的内容所采用的编码格式,必须要为移动终端所能识别,不幸的是,现有的大多数内容采用的都是 HTML  相似文献   

19.
得移动者,得未来;得社交者,得世界.移动与社交交合,则诸事强. 2009年被称为"社交元年",在经历了两三年的盘整、提升后,2013年社交化再次成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大焦点、大热点,社交化和移动化已成当前全球互联网发展两大不可逆转的趋势. 移动社交"钱景"广阔 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全球用户数量突破60亿(包括一人多机),已超过PC互联网的用户数量.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迅速普及和移动技术以及网络覆盖日趋完善,使得移动社交发展势头迅猛,社交应用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20.
伴随移动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移动设备已变成人类生活、学习中的贴身利器,而通过移动终端接收资讯、娱乐、社交等已成为年轻群体最常见的生活必需,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群体而言,移动互联网正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模式与生活方式。目前,针对移动互联网对普通高校影响的探讨,大多聚焦于对大学生在文化活动、上网沉迷、生活模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关于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行为方面的作用,还缺乏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力图通过全面而完整的资料,研究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作用,并对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提出全新的观点,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堂模式的革新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