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数据链路层的队列状态信息和物理层的信道状态信息定义了系统的吞吐量系数和公平性系数,建立了分布式天线系统跨层功率分配的离散速率集优化模型。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初始群体产生、粒子更新等步骤进行了改进,形成了改进粒子群算法(IMPSO)。利用IMPSO进行了动态功率分配和跨层优化。数值仿真结果表明,IMPSO能够取得很好的队列时延性能,选取不同的权重可对系统吞吐量性能和公平性性能产生重要影响,IMPSO获得的系统吞吐量性能和公平性性能较之功率固定分配算法(AP)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轨道交通机场线为例,介绍跨座式单轨交通牵引供电系统64D接地漏电保护和框架泄漏保护的原理,并简单分析64D接地漏电保护和框架泄漏保护的保护范围及相互之间的保护配合,从而总结64D接地漏电保护装置和框架泄漏电流元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曾文  王宏 《高技术通讯》2008,18(6):568-572
运用跨层设计思想和方法研究了超宽带(UWB)无线自组织(Ad hoc)网络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协议的设计,提出了一种可利用UWB技术定位性好的优势和实现跨层协作的MAC层协议。该协议通过物理层、MAC层和网络层之间的跨层协作来解决自组织网络单信道无线传输过程中的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以及网络能量节约问题,以提高网络的性能。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在平均吞吐量、平均端到端时延以及能量开销等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已有的IEEE802.11和MACA—BIMAC协议。该协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为下一步的UWB无线Ad hoc网络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的大多数行人重识别算法都依赖于监督训练,而监督训练中人工标注的数据需要昂贵的资源开销从而限制了其在新场景中拓展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注意力和标签自适应的跨域行人重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中不同深度的特征层嵌入注意力机制和BNNeck模块,增强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下对行人的特征表示能力;其次...  相似文献   

5.
胡淑军  王湛  潘建荣 《工程力学》2014,31(2):203-209
采用截面组合法推导工字形或H形截面的屈服方程, 并在端部和跨内分别假想有一个零长度的弹簧考虑截面的刚度, 提出了有分布荷载作用的杆件仅使用一个单元就能准确模拟跨内塑性铰的钢框架高等分析方法。通过对引入的非节点自由度进行凝聚, 使得所提出的单元与常规单元具有相同的节点自由度。该方法还利用稳定函数考虑单元的剪切变形和几何非线性、初始屈服方程中考虑残余应力、折减弹性模量法考虑初始缺陷。算例结果表明, 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可得到高效率和高精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周晓  李永清  张有兵 《高技术通讯》2020,(10):1018-1024
电力负荷识别是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环节,为解决传统侵入式负荷监测高成本、不易安装维护的问题,以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为背景研究电力负荷识别算法。从负荷特性出发,针对各电力负荷的暂态及稳态电气特性,提取并建立负荷特征标签。然后,采用极限学习机(ELM)神经网络模型,将输入特征非线性地映射到输入层,实现快速收敛至全局最优点。采用基于累积和(CUSUM)的双边事件检测方法,实现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负荷投切事件,实时触发负荷识别。最终,以4种常用电力负荷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负荷识别算法可准确识别出负荷类型,运算效率高,且适用于组合负荷识别。  相似文献   

7.
庄元强  吴洋  张邦基  胡文 《振动与冲击》2021,(13):239-246,298
为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极限工况下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NMPC)算法转矩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NMPC的集中式系统整体优化方法,兼顾了整车稳定性控制和转矩优化分配,可以改善车辆行驶稳定性,确保车轮滑移率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提...  相似文献   

8.
针对移动传感器网络中网络拓扑动态变化和通信链路不稳定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扩散的时间同步协议(SDTS).该协议分为被动同步和主动同步两种同步方式,被动同步方式下已同步节点根据自身和网络当前的状态,以自适应变化的概率发布时间同步信息,未同步节点与同步信息的发布者实现同步;主动同步方式下已同步节点停止发送同步信息,未同步节点通过发送同步请求信息的方式来实现同步.该协议能够很好地适应移动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特性,在通信开销、同步收敛速度和鲁棒性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分析方法及其性能评估愈发受到关注和研究。其中,对楼面加速度需求进行研究可合理确定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该研究通过分布参数模型对多高层建筑结构进行简化,建立楼面加速度与地震输入和结构特征的联系,研究了弯剪刚度比对结构动力特性、模态振型的影响;基于模型各阶频率比与弯剪刚度比的关系,提出识别结构弯剪刚度比的方法;选用ATC-63的远近场强震动记录数据集,预测了楼面加速度放大(floor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A)系数,回归拟合了楼面加速度与结构阻尼比、周期、刚度比之间的关系,可用于对楼面加速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