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费氏丙酸杆菌CS1420(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 CS1420)为试验菌株。首先考察了不同初始pH下对其发酵产细菌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大肠杆菌ATCC25922为指示菌,当培养基初始pH为6.0时,细菌素抑菌效果最好;以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10515为指示菌,当培养基初始pH为5.5时,细菌素抑菌效果最好。然后用丙酸调节细菌素粗提物的pH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pH对粗提得到的细菌素抑菌性影响很大,当用丙酸将细菌素溶液的pH调至5.5时,细菌素的抑菌活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株费氏丙酸杆菌生长特性及其代谢物抑菌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费氏丙酸杆菌生长特性及其代谢物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周期约为10 d,第1~3天为其对数生长期,第4~8天为菌体生长的稳定期,第9~10天为衰亡期。在生长过程中,菌体利用糖的速率很快,还原糖在发酵1 d内几乎被消耗殆尽,发酵液pH值在发酵的第1天下降到4.6左右,此后一直到第10天,pH值基本稳定在4.6左右。在同等条件下,该丙酸杆菌代谢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对代谢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产物中抑菌物质除了丙酸之外,还存在其他物质,初步判定为细菌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费氏丙酸杆菌在酸奶发酵过程中和贮藏期的酸度、黏度、脱水收缩率以及后酸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由费氏丙酸杆菌发酵得到的发酵乳的发酵周期长,需24 h左右,黏度低,脱水收缩率高,口感欠佳,但共轭亚油酸质量浓度较高,达到119.16 mg/L。将费氏丙酸杆菌发酵的酸奶在4℃下贮藏20 d后,酸度增加了约6°T,后酸化能力弱,有利于酸奶的贮藏;贮藏结束时,酸奶中共轭亚油酸(CLA)的质量浓度为117.37 mg/L,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发酵周期长和黏度低等缺点可能会限制费氏丙酸杆菌在酸奶发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费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 CS1420)发酵培养基的碳源进行优化,旨在提高菌体密度。结果表明,以乳酸钠作为单一碳源时,当乳酸钠添加量为32 g/L时,菌体生长量最大,OD600 nm为1.95;以葡萄糖作为单一碳源时,当葡萄糖添加量为8 g/L时,菌体生长量最大,OD600 nm为1.242;以乳酸钠和葡萄糖作为复合碳源时,当碳源添加量为18.8g/L乳酸钠+1.2g/L葡萄糖时,菌体生长量最大,OD600nm为2.06,这说明,复合碳源可以有效的提高菌体密度。 相似文献
6.
7.
对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SC 235)和1株费氏丙酸菌(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HZP-35)生物转化果糖生成甘露醇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生长细胞、静息细胞以及无完整细胞粗酶提取物3种不同转化反应体系中,植物乳杆菌HSC 235和费氏丙酸菌HZP-35都表现出甘露醇脱氢酶活性,而生长细胞甘露醇产量和得率较高,分别为38 g/L和27%,静息细胞和粗酶提取物反应体系甘露醇的产量及得率则相关无几,表明甘露醇的转化过程与细胞生长紧密关联。在不同初始果糖浓度的试验中,较低果糖有利甘露醇得率的提高,50~150 g/L果糖浓度甘露醇得率稳定在27%左右,果糖浓度提高到200 g/L时则表现出对转化的抑制作用。植物乳杆菌可与费氏丙酸菌混合生长,但混菌发酵的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体系甘露醇得率比单菌种纯培养时甘露醇得率要低得多。植物乳杆菌甘露醇醇产量和得率要明显高于费氏丙酸菌。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培养方式和各种培养条件对丙酸杆菌的生长、丙酸生物量及环境酸度变化的影响,初步确定丙酸杆菌发酵的初步优化培养方式、培养基的始初pH及不同浓度的营养成分对丙酸杆菌的生长和产竣量的影响,初步优化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30%,酵母膏2.0%,蛋白胨0.3%,氯化钴6ppm;培养方式:静置有氧培养好;灭菌前pH:7.0~7.5。 相似文献
9.
10.
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在不同基质中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MRS、乳酸钠和脱脂乳三种培养基质下温度、时间、底物浓等因素对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生成CLA的影响,结果表明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在MRS、乳酸钠和脱脂乳中均具有生成CLA的能力,三种培养基质中一定浓度的葵花籽油对P.freudenreichiissp.freudenreichii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MRS培养基中葵花籽油浓度为12mg/ml,菌液量10%(V/V),30℃培养24hCLA生成量最大为24.813μg/ml。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为探究卤素取代对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2-(4-methoxyphenoxy) propionic acid,HPMP)甜味抑制特性的影响,通过对HPMP苯环的2位或3位进行卤素(F、Cl、Br)取代,合成6 种HPMP卤代衍生物并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电子舌评价其甜味抑制作用。结果表明:HPMP卤代衍生物可竞争性抑制甜味,在苯环的2位上引入卤原子的衍生物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6 种衍生物对蔗糖、果糖、葡萄糖、木糖醇和赤藓糖醇均能表现出一定的甜味抑制作用;氟代、氯代衍生物的甜味抑制活性较强,推测卤素取代基的尺寸及电负性大小可能是造成甜味抑制效果差异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表明卤素取代对HPMP发挥甜味抑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甜味抑制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不同沉淀剂、提取条件、提取方式对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同时考察了不同色谱柱和流动相条件对分离的影响,建立食品中丙酸及其盐类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试样经水提取,采用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沉淀剂沉淀蛋白和杂质,以10 mmol/L磷酸氢二氨(pH3.0)的溶液为流动相,Atlantis T3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本方法丙酸在5.0~500.0 μ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回收率在85.1%~109.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78%。方法检出限(S/N≥3)为0.02 g/kg,定量限(S/N≥10)为0.05 g/kg。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样品中丙酸的测定,为企业和检验机构对食品中丙酸的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丙酸处理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利用丙酸处理玉米秸杆生产燃料酒精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丙酸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其木质素去除率为60.61%,半纤维素去除率为98.5%,纤维素保留率为90.68%。在处理后的秸秆中添加10%酒糟与适量营养,调节pH和含水量分别至4.8和70%,接入1.7× 107-2.0×107个/g底物Trichoderma reesei TJK-108孢子悬浮液,于30℃培养7 d,再与处理后的玉米秸杆等量混合(加水比为2),接入3.2×107个/g底物酵母茵,于36℃发酵72 h,酒精产率为 0.326g/g底物。 相似文献
19.
从奶牛青贮饲料中分离筛选出1株丙酸菌菌株HZ-P-35,液相色谱检测证明该微生物能从葡萄糖生产丙酸、乙酸和虎珀酸。通过平板菌落形态、液体培养、透射电镜等形态学手段观察、生理生化实验鉴定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所得菌株HZ-P-35为1株费氏丙酸杆菌变种,命名为Propionibacterium frudenreichiivar LL。细胞发酵转化实验结果表明,菌株HZ-P-35在MRS培养基中具有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的能力,气相色谱测定表明共轭亚油酸的质量浓度达24.37μg/mL。 相似文献